Buck電路電感選型方法
開關電源從儲能器件類型可以分為電感型的和電容型的。針對電感型的無論是Buck還是Boost,無論是升壓降壓或其他類型,電感在整個電路里起著非常重要的的作用。主要作用為儲能并傳遞能量,儲能的同時會對波形進行整形。 ? ?如下圖示:降壓轉換器由DC輸入電源Vin、導通開關S、續流D二極管(單向導通)、儲能元件L、輸出電容C及負載R組成。
電感有儲能并濾除交流成分的效果,儲能和濾波的效果是否能滿足要求,怎么去選取這個電感?電感有不同類型,構造,材料,參數(它的飽和電流,額定電流等),如何考慮和選取?下面主要來討論電感的一個選取。 ? 我們知道Buck電路有開關和閉合兩種狀態,這兩種狀態分別持續Ton,和斷開Toff。 在Ton這段時間里就是閉合的,電流的變化量就是最大電流減去最小電流。 電流增量: △I=Imax-Imin=(Vin-Vo)*Ton/L
? 斷開之后,電感上面仍然有電流,只是電流在減小,減小的這個量就是最小電流減最大電流。 電流減量: △I=Imin-Imax=-Vo/L*Toff
無論是增量還是減量,統稱為電感電流的變化量△IL: △IL=|Imin-Imax|=(Vin-Vo)*Ton/L=-Vo/L*Toff 而已知Buck電路的Vo=(Vo/T)*Vin,得: Ton=(Vo/Vin)*T=Vo/(Vin*fswitch) 任意代入△IL=Ton*(Vin-Vo)/L,可得,流經電感的紋波電流(峰峰值交流成分)Iripple: Iripple=(Vin-Vo)/LVo/(Vin*fswitch) ? ?Iripple為峰峰值電流: Iripple=Vo*(Vin-Vo)/L*Vin*fswitch =Ipeak(max)-Ipeak(min)
出達到穩態后,在某一開關周期內(電流對時間積分,左邊綠色區域就是開關閉合時流經電感的電荷,右邊紫色區域就是開關斷開時流經電感的電荷):
得流經電感電流的有效值(均方根): IRMS=[Ipeak(max)+Ipeak(min)]/2 當達到穩定狀態的時候,流經電感的電流就等于輸出電容和負載的電流: IL=IC+Io 當輸出達到穩態時:IRMS=Io(達到穩態的時候,流經負載R的電流就是電感電流的直流成分) 因此:
Io負載電流通常指的是最大輸出電流。 交流部分就是他的紋波電流,紋波電流最后通過輸出電容給它濾波。 為了使Buck工作是CCM模式,則需滿足,流經電感的電流始終大于0(正向流通):
電感電流過小,帶負載能力比較弱,屬于輕載模式。如果電流為零,可能會出現不連續甚至震蕩的情況,所以當有負載的時候,希望他維持在CCM這樣的狀態(持續電流模式)。要維持CCM電流,就是流經電感的電流要為正或要一直有電流,這個電流無論多大一直要有,不能停不能為零。 將紋波電流帶入到小于兩倍的輸出電流之后,可得維持CCM電感的必要條件:
只要電感大于這個值,就以為著電感工作時始終有電流,就是維持了CCM的模式,這其實為我們選取電感提供了一個基本的指向。
那是不是只要大于維持CCM這個值,輸出結果、性能、紋波就好了,其實不是。 讓電感值處于維持CCM電感的必要條件時,它的電路性能是什么樣子的? 僅維持CCM的最小電流即:
很顯然,僅維持CCM電流,紋波太大,不符合我們的要求。 因此電感值要進一步加大,加大到多少?
設計一個Buck電路,這些參數都是我們預先需要考慮的。(后端負載對紋波的要求,設定一個什么樣的開關頻率,DCDC器件滿足什么樣的開關頻率,是否可調)最后我們會得到電感感值L最小取值:
其中輸入電壓,輸出電壓,輸出電流,開關頻率,紋波率均為已知量。 通過前式:
★可以看到,電感越大,紋波越小,同時大感值電感會帶來較大的封裝尺寸; ★開關頻率越高,紋波越小,同時提高開關頻率會導致EMI惡化。 ★無論是電感還是電容,它都有溫度曲線或者材質的差異,有效值會出現衰減,所以在選取時,在L的基礎上適當大一點。 可以在simulink中仿真,通過改變電感值或開關頻率觀察紋波電流的變化。
[額定電流]電感的額定電流要大于流經電感電流的有效值Irms(考慮器件溫升),即最大輸出電流。 [DCR]同時考慮能量損失及發熱,也希望選取DCR(ESR)更小的電感,可能需要在尺寸和DCR之間平衡。(電感的理想模型是只有一個感值,那實際在生產過程中,封裝過程中,它很多材料還有一些寄生參數,會有等效串聯電阻。) ? Buck電路電容值選取 ? 電感在電路中起著儲能的作用,電容它起著濾除交流成分的作用,電容是如何濾除交流成分的? 我們知道電容最基本的一個特性就是隔斷直流通過交流。
交流成分流向電容,直流成分流向負載,當然還會存在一部分交流也流向負載,這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因為我們希望有一個穩定恒定的輸出。 電容它最本質的一個結構構造就是兩片導體中間充斥著某種電介質,這時它有了一定的電容值。當電容兩個金屬片上有電荷的時候,他就會有電壓,電荷傳遞的時候就會形成電流,所以當外界向電容傳遞電荷的時候,有電荷的移動就意味著有電流流向電容,同樣當電容向外界釋放時,那就有電流流出電容。所以把電容作為一個整體來看,電流可以流進電容,也可流出電容,就說明他可以通過交流。 ? 輸出電容的重要性 極端情況下,DCDC電路中沒有輸出電容,會發生什么?
DCDC,我們知道直流到直流,是電壓之間的變換,功率之間的傳遞,我們希望一個穩定的恒壓輸出,那輸出電容選什么樣的輸出電容,它的容值選取多少合適? 根據并聯電路知: Vo=Vc 因此輸出電壓的紋波,即輸出電容上的紋波; 電容"配合"電感電流的變化;
從上圖也可以看到,電容它的電流一直在正負的變化,就是一會電流充電,一會電流放電,只要電容上的電荷不變化,哪怕有基礎電荷,電壓直流加在電容兩端,它上面有很多電荷,達到穩態的時候,電容兩端并沒有電流(有電荷無電流)。 根據電容的特性:C=Q/V,我們知道,一個電容只要兩端有了電荷就會有電壓,電荷變化會有電壓,電壓變化會帶來電流: i=C*dV/dt ★并聯電容后,交流部分可通過; ★通過前面的分析流經電感電流分為兩部分: IL=IRMS+IAC(交流成分) 其中:
? 紋波電流和紋波電壓
?
化簡得:
★可以看到,電容值越大,輸出紋波越小,同時大容值會帶來較大的封裝尺寸和成本; ★開關頻率越高,輸出電壓紋波越小,同時提高開關頻率會導致EMI惡化。 將上式繼續轉換,可得電容值C最值:
?
可以看到輸出電壓紋波與電感電流紋波率,輸入電壓,輸出電壓,開關頻率,電感,輸出電容等均有關系,尤其是后三因素。 ? 為什么與電感,頻率相關? ★LC低通濾波器:其中串聯的電感L能阻斷高頻噪聲,并聯連接電容C來使高頻噪聲旁通的方式發揮作用。 ★電感線圈對交流有限流作用,由電感的感抗公式可知,電感L越大,頻率F越高,感抗就越大。 ★電感線圈有通低頻,阻高頻的作用,這就是電感的濾波原理下面是LC濾波電路示例電感在電路最常見的作用就是與電容一起,組成LC濾波電路。具有"阻直流,通交流"的本領,而電感則有"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頻,阻高頻"的功能。 ★交流干擾信號大部分將被電感阻止吸收變成磁能和熱能,剩下的大部分被電容旁路到地。 ★這就可以抑制干擾信號的作用,在輸出端就獲得比較純凈的直流電流。 ?LC低通濾波器中元件電感和電容的頻率特性曲線; ?LC低通濾波器的衰減曲線圖,可以計算帶寬,截止頻率等;
左圖電容、電感的頻率特性曲線,電容電感組成的濾波器它有一定的帶寬、截止頻率,右圖是衰減曲線圖,這個可以衡量Buck電路到后端低通濾波的效果怎么樣。 ? 輸出電容選取 [電容值與誤差]通過前面分析,較高的輸出電容值可降低輸出電壓紋波,并改善負載瞬態響應,電容值C取值:C=Iripple/8*△Vp-p*fswitch,同時需考慮器件值誤差及溫升影響,通常按降額30%選取; [電介質]推薦使用X5R或X7R,由于Y5V和Z5U材質的電容溫度和直流偏置特性差,避免Y5V和Z5U材質的電容應用在DCDC電路中。 [耐壓值]額定電壓應該大于兩端實際工作最大電壓(含紋波峰值),并留有一定余量。 [ESR]ESR影響輸出電壓紋波大小,由于電容上有持續的紋波交流成分通過,因此為避免效率損失,盡量選用低ESR的電容由于X5R或X7R材質電容的值有較寬的耐壓和溫度范圍,推薦使用X5R或X7R,滿足ESRc≤1/8*C*fswitch; ? Buck電路PCB設計與干擾原理 ? 干擾源分析 ?開關電路中,開關信號上有著較高的dV/dt,有較快變化的電場; ?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即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 a)變化的電場在周圍空間產生磁場,變化的磁場在周圍空間產生電場; b)均勻變化的電場(磁場)在周圍空間產生恒定的磁場(電場),非均勻變化的電場(磁場)在周圍空間產生變化的磁場(電場)。振蕩的電場(磁場)在周圍空間產生同頻率的振蕩磁場(電場); ?干擾的原理分析 開關電路有著快速變化率的一個上升沿和下降沿,電壓隨著時間的變化是非常快的,一會為零伏,一會為五伏,這個變化的快慢稱之為頻率。一個電路上或者一個電器上,它有著比較高的dV/dt(電壓變化率),意味著有較快變化的電場,變化的電場會產生磁場。 ? 時鐘和基準源很多都是周期信號,這種周期的跳動是一個比較大的干擾源,那如何利用好時鐘,利用好開關信號,同時又不給后端模塊造成比較大的影響? 根據安培定律和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可以得到: ★電壓的變化導致有電流,產生電流就產生了磁場,同時存在; ★電流變化,有產生了感應電壓,即電場; ★干擾原理: i=CM*dV/dt; V=LM*di/dt; CM為互容;LM為互感,整個系統里,不同電路不同信號之間又會有相互的依存,離得近互感互容會變大。經典力學里面,只要任何兩個有質量的物體,它們之間必定有一定的距離,有萬有引力。這中引力是沒有辦法避免的,有一定比重的影響。 所以我們想要減小干擾,想要抑制干擾,必須從互容和互感上下功夫。那互感和互容都與那些因素有關呢? ★互容相互間的容性效應(互容:兩個電路之間的電場相互影響,其互相影響的系數隨距離的增加快速地減小。) ?間距 ?電容率 ?耦合面積 ★互感相互間的容性效應 ?環路面積及方向 ?距離 ?磁導率 ?互感它要看磁力線的多少,或者說磁通量,所以面積越大包圍的磁通量匝數就越多,所以它與環路面積有關系。磁力線的方向與電流的方向是異面垂直的,當我兩個電流信號i1和i2本身就是垂直時,磁場方向也垂直,這時它們的耦合就很小,這也是我們在PCB中走線不要并行要十字交叉的原因。 ?磁導率:不同金屬有不同的磁導率,那我在兩個導體之間加入了一個導體,那這個導體會改變磁場的方向,如果說這個是鐵、鈷、鎳的金屬(對磁場的抑制會更好,磁導率高),他可能還會改變整個被磁化,改變整個磁場,所以,這個也是我們屏蔽的一個原理。 如果兩個干擾信號太大,又沒有辦法加大它們之間的距離,在中間加一個導體,導體可以隔絕電場,把電場改變,進而阻止電場和磁場之間的轉換。 在輸出和輸入之間,在不同電源之間,都希望它不要耦合,要加一個電容,電容的作用是抑制耦合。 無論是斷開還是導通的狀態,我們都希望它的回路面積小,這個才能達到我們整個所有狀態或者一個整體上的互容互感的減小。
?問題 ★導通和斷開的環路面積(開關回路)盡量小; ★信號的GND和電流的GND(功率GND)減少耦合; ★更寬的走線降低走線的電阻(DC),減小寄生電容電感(AC)。 ★大電流走線寬度及大尺寸器件更利于散熱; ?解決 ★電感靠近開關MOS的公共點放,若是集成式則靠近芯片,以減小SW信號的長度,減少輻射發射; ★輸入電容和輸出電容應盡可能靠近器件放置,以減少走線阻抗; ★輸入輸出電容的地應盡可能靠近PGND腳,信號GND和功率GND并在芯片GND處單點連接;功率GND上有開關噪聲,盡量避免對敏感小信號造成干擾,尤其FEEDBACK管腳。(大電流GND:L,CIN,COUT,CBOOT連接到大電流GND;小電流GND:RFB1,RFB2單獨連接到信號GND); ★如果多層板,且使用過孔不可避免時,信號換層時保持足夠數量的過孔,保持與敏感模塊的距離。 實際布局1
實際布局2
當我們把電感靠近電容遠離,它的回流面積及路徑并不會改變,但是這時輸入電容遠離了,輸入電容離得遠就會降低動態響應。這時如果沒有辦法都靠近,優先輸入靠近芯片。 ?
審核編輯:黃飛
?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