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體管耗散功率,晶體管耗散功率是什么意思
晶體管耗散功率,晶體管耗散功率是什么意思
晶體管耗散功率也稱集電極最大允許耗散功率PCM,是指晶體管參數變化不超過規定允許值時的最大集電極耗散功率。耗散功率與晶體管的最高允許結溫和集電極最大電流有密切關系。硅管的結溫允許值大約為150°C,鍺管的結溫允許值為85°C左右。要保證管子結溫不超過允許值,就必須將產生的熱散發出去.晶體管在使用時,其實際功耗不允許超過PCM值,否則會造成晶體管因過載而損壞。 通常將耗散功率PCM小于1W的晶體管稱為小功率晶體管,PCM等于或大于1W、小于5W的晶體管被稱為中功率晶體管,將PCM等于或大于5W的晶體管稱為大功率晶體管。
如果給晶體管發射結施加征象偏壓,給集電結施加反向偏壓,
使晶體管正常工作,那么電源在晶體管總的耗散功率為:
.實際使用時,集電極允許耗散功率和散熱條件與工作環境溫度有關, 增加散熱片或增加風冷卻,可提高PCM。所以在使用中應特別注意值IC不能過大,散熱條件要好。
耗散功率和晶體管的熱阻有很大的關系. 而晶體管的熱阻是表征晶體管散熱能力的一個基本參量,該參量對于大功率晶體管的設計,制造和使用尤為重要.所謂熱阻就是單位耗散功率引起結溫升高的度數,其單位為℃/W。可由下面的公式表示:
由熱傳導的途徑,可以把一般晶體管的熱阻分為兩部分,即:
其中的
是熱流由管子底座向周圍空氣或其他介質散熱的熱阻,
是熱流由集電結至晶體管底座的熱阻。熱阻和晶體管的封裝有很大的關系.可見下圖。
集成電路的熱阻和晶體管的熱阻大至相同. 集成電路(IC)的散熱主要有兩個方向,一個是由封裝上表面傳到空氣中,另一個則是由IC向下傳到PCB板上,再由板傳到空氣中。當IC以自然對流方式傳熱時,向上傳的部分很小,而向下傳到板子則占了大部分,以導線腳或是以球連接于板上的方式,其詳細的散熱模式不盡相同。
封裝熱阻的改善手段主要可透過結構設計、材料性質改變以及外加散熱增進裝置三種方式. 其中影響最大的加裝散熱器,但這會增加制造成本和復雜性。
非常好我支持^.^
(5) 62.5%
不好我反對
(3) 37.5%
相關閱讀:
- [電子說] 用VHDL語言創建一個8位算術邏輯單元(ALU) 2023-10-24
- [制造/封裝] Transphorm 最新技術白皮書: 常閉耗盡型 (D-Mode)與增強型 (E-Mode) 氮化鎵晶體管的 2023-10-24
- [制造/封裝] 什么是引線鍵合?引線鍵合的演變 2023-10-24
- [電子說] TR-PP-11B手持式軍用電臺拆解 2023-10-24
- [電子說] MOS管為什么需要電源啟動?電源緩啟動能做什么? 2023-10-24
- [電子說] 單管收音機電路圖講解 2023-10-24
- [電子說] 簡易LED恒流電路分析 2023-10-24
- [電子說] 基于555芯片的振蕩器電路分析 2023-10-24
( 發表人: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