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格華納總裁兼首席執行官Frederic Lissalde表示:“近年來,混動和電動汽車的迅速崛起讓人不容小覷。預計2023年全球市場汽車總銷量中的20%將是混動和電動汽車,達到3200萬臺。對此,博格華納一直都走在時代的前沿”。
作為內燃機、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清潔高效驅動系統解決方案的全球技術領先供應商-博格華納(5.2館5BG001展位),亮相2019年在國家會展中心舉辦的第十八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博格華納的愿景“共創潔凈、節能的世界”與本屆上海車展的主題“共創美好生活”不謀而合,博格華納首次亮相的用于電動車的eAxle iDM集成驅動模塊、車載充電樁和同軸、偏置式P2系統等產品同臺亮相,充分展現了其在電氣化創新技術方面的深厚底蘊,也彰顯了博格華納致力于為各個市場的客戶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的決心,包括乘用車、輕型和重型卡車、商用車和非公路車輛的應用。
博格華納作為全球汽車廠商重要合作伙伴,旗下的eAxle iDM集成驅動模塊、車載充電機、P2混動解決方案、P1+P3混動解決方案和48V系列產品應運而生,并將繼續堅持Combustion(C),Hybrid(H),Electric(E)‘三駕馬車’齊頭并進的發展模式,引領汽車行業的創新道路。”
電動領域明星產品首次亮相
首次在中國亮相的eAxle iDM集成驅動模塊樣件,配備專門開發的電力電子技術,可根據設計架構和不同應用,輕松集成于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的前軸或后軸上。該解決方案將高效電力電子技術與先進的傳動系統和搭載博格華納條繞定子解決方案的電驅動技術相結合,完美集成于可擴展的緊湊型封裝中。eAxle iDM的推出標志著高度集成推進系統產品線的誕生,博格華納向創建潔凈、節能的世界邁出了關鍵一步。
同臺首次亮相的車載充電機(OBC)在混合動力和電動車輛上都可以使用,其防水防塵要求滿足IP6K9K,安全等級符合ISO26262標準。OBC擁有先進的功率電子元件并且能擴展交流電的輸入范圍,支持7.4kW和11kW兩個額定功率段。三相電輸入使其充電功率更大、其效率更高、耗時更短。未來,博格華納還會把DC/DC轉換器集成在OBC內,并提升更高安全等級。
此外,熱管理也是電動汽車的關注重點之一。博格華納的包括座艙和電池加熱器在內的全方位熱管理解決方案中,高效的電池加熱器具有快速響應特性,可實現最佳的電池和座艙溫度管理。而高壓座艙加熱器憑借分區加熱和核心溫度傳感能力,營造出舒適的座艙內部空間。
P2創新產品靈巧登場
博格華納順應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趨勢,為當下熱門的輕混系統提供品類豐富的各式產品及系統解決方案。博格華納在現場重點展示的同軸式和偏置式兩種構型的P2 驅動模塊,能使 OEM 能夠靈活地將電機置于現有的架構中,幫助實現純電動及混動模式下的各種功能(如停止/啟動,再生制動和補充電力推進),從而加快混合動力汽車的推廣速度。同軸式由于電機可直接位于主軸上,因而便于集成和緊湊的整體封裝,可支持多離合器架構,并優化發動機的性能表現。在偏置式構型中,電機與主軸平行的設計可實現更緊湊的封裝,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現有發動機和變速箱設計的改動。P2 驅動模塊能夠通過分離發動機實現有限的純電動駕駛,主要適用于混動架構,幫助實現更緊湊和便于集成的封裝,從而提高功率密度并改善燃油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博格華納創造性地結合了其eBooster電子渦輪增壓器和帶式電動發電機單元(MGU),這一經濟高效的組合可輕松集成于汽車現有的驅動系統中,從而實現降速和制動能量回收等優勢,顯著增強燃料效率。無論是P0、P1、P2、P2.5,該技術都能作為傳統渦輪增壓系統的重要補充。它充分利用48V電源根據需求提供高效的增壓解決方案,實現完美的低速扭矩,解決渦輪遲滯現象,并切實助力發動機小型化和低速化。
-
電氣化
+關注
關注
1文章
210瀏覽量
16259 -
車載充電機
+關注
關注
15文章
154瀏覽量
12033 -
渦輪增壓系統
+關注
關注
0文章
5瀏覽量
2778 -
博格華納
+關注
關注
0文章
26瀏覽量
27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恩智浦與長城汽車深化合作,圍繞電氣化、下一代電子電氣架構
青銅劍技術亮相第九屆電氣化交通前沿技術論壇
舍弗勒攜最新電氣化及智能化解決方案亮相2025上海車展
歐姆龍與博格華納深化智能制造領域合作
e絡盟“頂尖科技之聲”新一期探討“電氣化競賽”

使用下一代GaNFast和GeneSiC Power實現電氣化我們的世界

Allegro助力汽車電氣化和底盤解決方案優化在線研討會
Flux Marine通過電氣化重新定義船舶推進
佛瑞亞對汽車電氣化的回顧與展望
阿斯頓馬丁籌資2.1億英鎊推進電氣化戰略
優化電源管理芯片 擁抱汽車電氣化新時代

優化電源管理芯片 擁抱汽車電氣化新時代

汽車電氣化之路面臨的挑戰和解決方案
汽車電氣化的應用需求和解決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