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展示了一款名為Wi-Fi Backscatter的原型機,這是一款可通過周邊無線射頻訊號供電(RF-powered)的運算設備,能夠被嵌入到各種物聯網設備中,也能與其他的連網設備互動,其相關應用有望大大加速物聯網的普及。
Wi-Fi Backscatter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電力來自四周設備所發射出的無線電訊號,例如電視。其次是它能夠借助反射或不反射Wi-Fi訊號來建立與其他 Wi-Fi設備的連結。雖然它所取得的電力并不多,但因其Wi-Fi連結方式僅使用10μW不到的極少電力,所以可支撐基本的運算與連結能力,目前的原型機可在2.1米內提供每秒最高1kb的傳輸容量。
該校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想象這類由無線射頻供電的設備可成為嵌入在日常生活物件上的無線感應器節點。
華盛頓大學電腦科學暨工程助理教授Shyam Gollakota指出,如果物聯網設備即將起飛,那么他們就必須提供連結能力,助力這些可嵌入到日常物件中的數十億臺設備,Wi-Fi Backscatter處理Wi-Fi傳輸所耗費的電力遠低于傳統的Wi-Fi設備。
在相關的報告中,研究人員將此設備稱為“標簽”(Tag),意味著他們希望這款設備能夠化身成各種不同的感應器并直接嵌入到各類智能設備上,利用其Wi-Fi連結能力接收資訊或把資訊傳遞到諸如PC、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等Wi-Fi設備上。
華爾頓大學表示,此技術可幫助網絡延伸到原本無法觸及的地方,不需電池又能連結,也讓消費者于家中部署控制溫度或其他服務的感應器更容易,且成本更低。
據悉,Tag神器的研究人員準備于今年9月舉行的MOBICOM 2014展示該技術,Gollakota亦對外透露該研究團隊有意成立公司以將Wi-Fi Backscatter商品化。
無線充電技術自尼古拉?特斯拉的時代以來就被人們所熟知,即便如此,這項技術也遠不足以取代到處可見的交流電源線。可被視作突破之舉的是,遠程無線充電行業先鋒WiTricity在今年六月宣布與英特爾合作,通過整合WiTricity的專利技術,為基于英特爾架構的計算設備提供高效的無線充電解決方案,從而為用戶提供無縫、自由的無線充電體驗。
不過,無線充電技術要普及起來還需解決兩大難題:一是能量轉換效率過低的問題;二是充電距離過長能量衰減的問題。和一般的無線充電方案一樣,這款神器能否突破技術瓶頸,我們就一起拭目以待吧!。
-
感應器
+關注
關注
3文章
257瀏覽量
21365 -
無線充電
+關注
關注
1296文章
3301瀏覽量
318699 -
智能設備
+關注
關注
5文章
1090瀏覽量
5162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Wi-Fi 8要來了!未來Wi-Fi技術演進方向揭秘

Wi-Fi HaLow如何突破傳統Wi-Fi性能瓶頸?

基于 Wi-Fi 的定位服務
nRF Cloud Wi-Fi 定位服務
Wi-Fi 定位服務
還不知道Nordic 有Wi-Fi 6+BLE組合?
使用Qorvo BAW濾波器優化Wi-Fi性能

華為海思正式進入Wi-Fi FEM賽道?
從Wi-Fi 4到Wi-Fi 7:網速飆升40倍的無線革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