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資本市場中,新三板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雖然新三板企業數量眾多,但市場交易卻并不活躍,這也導致了新三板市場淪為一個“過渡板塊”,優質企業流失的情況嚴重。
2016年新三板退市企業僅有56家,2017年新三板市場摘牌企業數量達到了708家,而2018年摘牌公司數量為1517家。據東方財富Choice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經有1083家新三板公司摘牌,突破1000家大關。摘牌企業越來越多,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已經持續出現了負增長,截至目前,新三板掛牌企業僅9705家。
新三板半導體企業摘牌常態化
在新三板上市的半導體企業中,這種情況同樣存在,2018-2019年期間有20多家半導體企業宣布或是已經從新三板退市,其中包括芯朋微、華特氣體、華卓精科、蘇州國芯、無錫新潔能、展芯微、靈動微電、矽瑞股份等
據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新三板共有82家半導體產業鏈企業。值得一提的是,在這82家企業中,利揚芯片已啟動主板上市輔導,華隆微電、華瀾微、想實電子、美晶科技等企業均已經提交終止新三板掛牌上市申請,或不日將從新三板退市。
緣何走上摘牌之路?
筆者對已經摘牌的原新三板企業進行分析發現,主板上市、科創板上市、并購、降低成本、戰略發展、業績變動等原因是半導體企業選擇新三板退市的主要原因。
其中主板IPO上市是新三板半導體企業走上摘牌退市之路最主要的原因,也是爭議最少的原因。據了解,新三板企業申報主板IPO上市可采用兩種方式,以新三板掛牌企業身份申報,或是在新三板摘牌后以非新三板掛牌企業身份申報。
在上述企業中,由于在業績方面表現優異,芯朋微一直是新三板的明星企業,不過在IPO上市的道路上,芯朋微卻并不一帆風順。早在2017年3月,芯朋微就啟動了IPO進程,進入上市輔導期,不過2018年4月,芯朋微卻主動撤回了上市材料。
直到2019年3月,芯朋微宣布將申請終止新三板掛牌,重新啟動IPO。這一次芯朋微已經沒有了退路,若是IPO被否或者撤回材料,也不能繼續在新三板掛牌融資交易,只能IPO一條路走到底。
自2018年以來,科創板上市成了新三板企業轉戰其他上市板塊的另一個選擇,也成了半導體企業上市首選,華特氣體、蘇州國芯、華卓精科等企業紛紛啟動科創板上市進程。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特種氣體供應商,目前華特氣體已經處于已問詢階段,等待科創板上市委員會的審議,或不日將登陸科創板上市。
據了解,被并購是新三板企業走摘牌退市之路的第二大直接原因,優秀的新三板企業一直以來都是A股上市企業并購的目標。半導體領域的收購一般以產業整合為主,2017年上海貝嶺以5.9億元收購銳能微100%股權;2018年,萬業企業以3.98億元收購凱世通100%股權,韋爾股份收購思比科。在完成收購后,上市公司將成為掛牌公司的唯一股東,不再滿足掛牌條件,企業很自然的過渡到終止掛牌。
在上述原因中,戰略發展或是上市調整是變數最大的原因,此類企業可能在調整后選擇新的板塊上市、被上市公司收購,或是與非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等。
此外,有些企業因為業績持續下滑,甚至持續虧損,經營能力無法改善,掛牌對該企業也毫無意義,還要承擔掛牌、督導等費用,那么主動退市無疑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719瀏覽量
222696 -
科創板
+關注
關注
4文章
900瀏覽量
27664
原文標題:20多家半導體企業終止新三板掛牌,原因曝光!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eb0fee55925b,微信公眾號:半導體投資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