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一臺新能源汽車中電池系統成本占到35~40%,可以說電池是新能源汽車時代最重要最核心的配件。然而從6月份給出的電池裝機量數據中可以看到,國內最大的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占據了50%的市場份額,在前十中僅出現了比亞迪一家主機廠,這意味著什么呢?
電池對主機廠真的不重要嗎?
并非如此。
作為占據整車成本近40%的電池系統,往大了說,幾乎已經可以決定一家車企最終的利潤,在極端情況下,一旦電池被別人抓住了咽喉,意味著主機廠很可能失去了在市場上的議價能力,在競爭中很容易被對手按在地上摩擦。
此外,電池技術完全外包,對主機廠本身就是一種技術上的風險。例如最近鬧得很大的蔚來自燃事件,最終成了蔚來和寧德時代互相踢皮球、甩責任的鬧劇,可以說只要寧德時代想要和稀泥,那么蔚來很可能連自燃的原因都查不明白,何來解決問題之說呢?
反過來說,如果主機廠能夠自產自銷動力電池,一方面就可以控制成本、優化供應鏈,增加終端市場長的議價能力,一方面也有利于研發自有的三電系統,提升整車的動力性能。就如比亞迪一樣,能夠在電池容量、效率以及三電系統出色的加速性能上建立行業壁壘,從中獲得更高的利潤率。
為什么主機廠不自己生產電池?
既然電池如此重要,那么主機廠為什么不自己干呢?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電池生產制造其實是資金密集型行業,除了設備投資之外,還要具備必要的技術儲備以及原料供應渠道,說起來都是燒錢的項目,即便強如松下三元鋰電池,最近也因為產能不足而被特斯拉吐槽,可見電池并不是那么好生產的。
其次是對于習慣于玩機械的主機廠們來講,電池工業則更像是和化學打交道,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主機廠想要玩轉電池并不是只要燒錢就行了。比亞迪之所以能成就強勢的電池技術,和王傳福本身的“中南大學冶金物理化學專業”背景是分不開的,可以說比亞迪從一開始就具備了電池方面的技術背景,才能最終做大做強。
別著急,主機廠已經開始跑馬圈地
在認識到動力電池的利弊之后,有遠見的主機廠早已經開始行動,與電池企業合作建廠已經成為當下最熱門的投資項目。
例如北汽和國軒高科已經完成了股權合作;奇瑞與欣旺達開始合資建廠,吉利更是未雨綢繆,除了與寧德時代、LG化學合資建廠之外,自己也開始獨資建立完整的動力電池供應鏈,做好多手準備。
而總是不甘寂寞的魏建軍,則把目光瞄準在了四元及無鈷電池技術上,并建立了蜂巢能源這個全新的戰略品牌,以期望在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當電池的戰略地位成為行業共識之后,主機廠當然也能評估其中的利害,選擇最有利于自身發展的道路。
總結
隨著新能源補貼政策的退坡,當下混亂的新能源市場已經進入重新洗牌的通道,此時掌握電池制造技術顯然具備了更重要的戰略意義,而對那些僅靠炒作概念而建立起來的所謂“造車新勢力”們來講,如果沒有建立起有利于自己的電池供應鏈,那么在洗牌過程中將第一時間被市場所淘汰,蔚來、小鵬最近鬧出的電池烏龍事件就是很典型的案例,希望其它主機廠們能夠吸取教訓,提前規劃好動力電池的供應鏈吧。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648瀏覽量
100292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706瀏覽量
13167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NTC溫度傳感器:護航新能源汽車電池安全運行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B/0B/wKgZomcsbDmATIFDAAHCrAWNUKo178.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