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AutoLab)
在高通驍龍技術峰會上,高通正式發布了最新處理器高通正式發布了最新處理器——驍龍 865 和驍龍 765/765G ,OPPO、Vivo、小米等大廠紛紛表示將在2020年推出搭載高通最新芯片的旗艦手機,一場5G時代手機芯片的“神仙打架”進入正片部分。
讓多數人意外的是,作為高通5G芯片的扛鼎之作,驍龍 865居然并沒有集成5G基帶,需外接 X55 5G 基帶。其中原因是因為同時支持sub-6和毫米波的5G基帶太大了,無法和芯片封裝在一起,而目前集成5G基帶的芯片都不支持毫米波。毫米波是什么?為什么高通的旗艦芯片為了兼顧毫米波而放棄集成呢?
目前5G頻段包括sub-6低頻頻段和毫米波高頻頻段。前者目前在國內已經完成了部分城市的基站覆蓋,例如上海,已經實現了核心城區室外的5G信號覆蓋。按照國內三大運營商的規劃,2020年將實現1億以上用戶開始使用5G手機,2025年將實現6億以上用戶使用5G手機。于普通用戶而言,從4G切換5G的速度,比從3G/2G切換到4G的速度要快很多。
相對而言,毫米波的發展速度則慢很多。在今年11月的2019年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上,各國才正式為5G確定了全球統一的附加毫米波頻段。中國移動計劃在2020年開始5G毫米波的部署,其他運營商的5G毫米波部署時間還不得而知,但可以預見的是,毫米波5G的商用化會比低頻頻段5G晚1到2年。
事實上,低頻頻段5G已經可以支撐起手機端的5G應用,芯片商和運營商為何還要搶灘布局難度更大、成本更高的毫米波5G呢?手機作為主流移動通訊載體的結構正在被顛覆,未來可不止手機要聯網,車需要聯網,智能家居需要聯網,工業機器人需要聯網,萬物互聯,萬物都是移動通訊載體。這其中,汽車是發展最迅速,也是聯網需求最高的“移動終端”。
毫米波5G雖然難度更大,成本更高,但具有低頻5G所無法取代的優勢。總結而言毫米波5G主要有三個優勢:超高帶寬、高速率、網絡安全更好,而這三個優勢恰恰是V2X和智能網聯汽車所必須的。
如果將4G比作地面的BRT道路,則低頻5G就是中環高架路,毫米波5G則是雙向12車道的高速公路。毫米波擁有超高帶寬,可容納更多設備穩定地同時接入。V2X需要車和車之間、車與人之間、車與基礎設施之間、車與云端之間實時互聯,只有毫米波5G這樣的“超寬高速公路”才能支持。
其次是智能網聯汽車,一方面高級別自動駕駛必然依靠云邊協同,保證海量數據即時傳輸,是自動駕駛汽車安全穩定行駛的關鍵。其次高級別自動駕駛實現后,座艙內的娛樂系統也將被重構,現在車內越來越多的顯示屏只是一個開始,未來AR、VR技術將會讓汽車承載的信息量數十倍于手機,這些都需依靠傳輸速率更高的毫米波5G實現。
最后是網絡安全,毫米波5G由于信號指向更精準,被攔截或泄露的可能性更低,就好比你通過廣播表白,和通過遞紙條給某個人,最后被你爸媽知道了的概率是不一樣的。
(責任編輯:fqj)
-
毫米波
+關注
關注
21文章
1929瀏覽量
65030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7瀏覽量
56608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走上自研之路,蘋果將推首款WiFi芯片與5G基帶芯片,不支持毫米波
![走上自研之路,蘋果將推首款WiFi芯片與<b class='flag-5'>5G</b>基帶芯片,不<b class='flag-5'>支持</b><b class='flag-5'>毫米波</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8/44/wKgaombvykiAHvdAAA8TwrlDE9c006.png)
引領毫米波技術革新,正和微芯發布新一代4uA 24G毫米波傳感SoC芯片
毫米波雷達的基頻和調制技術 毫米波雷達在機器人導航中的應用
毫米波雷達技術優勢分析 毫米波雷達在安防監控中的應用
5G毫米波市場蓬勃發展的因素
蘋果自研5G芯片獲重要進展,毫米波技術暫缺席
5G毫米波測試助力突破高頻段設備局限,實現高效外場測試
![<b class='flag-5'>5G</b><b class='flag-5'>毫米波</b>測試助力突破高頻段設備局限,實現高效外場測試](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4/8F/wKgaombFfFCAfge0AACewjKRpsg93.webp)
愛立信與高通、Dronus共同完成使用5G毫米波無人機的制造與倉儲用例測試
Qorvo收購Anokiwave,以硅晶創新推動毫米波5G商業化
![Qorvo收購Anokiwave,以硅晶創新推動<b class='flag-5'>毫米波</b><b class='flag-5'>5G</b>商業化](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FB/18/wKgaomaMrSuADblwAAAszo1Hqow071.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