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往年一樣,高通再一次在夏威夷更新了旗艦處理器——驍龍 865,與其一同到來的還有中端的驍龍 765 / 765G,這是高通第一款集成 5G 雙?;鶐У奶幚砥鳌V链?,手機處理器正式進入 SA / NSA 雙模 5G 時代,「真假 5G」的說法最終在距離 2019 年結束不到 30 天被四家大廠終結。
▲ 四款 5G 處理器對比
隨著 5G 技術的逐步普及,「5G」這個新詞也大量進入了我們的視野里,你能在每天上下班的地鐵站廣告牌上看到某款 5G手機、能在公交車廣告牌上看到某運營商的 5G 廣告,甚至打開手機,你也能在某個 App 的開屏首頁上看到「5G」這個字眼。
「5G 手機好在哪?」、「現在該不該換 5G 手機?」、「明年 4G 就不能用了嗎?」……這些都是我最近比較常見的問題。5G 的到來,一改過去幾年手機的更新節奏,過去每家都在做總結和準備的 12 月,新機發布突然多了起來。
在我印象當中,這種現象在手機通訊史上曾出現過兩次,一次是 2009 年從 2G 到 3G,另一次是 2013 年從 3G 到 4G,這是第三次。
5G 的優勢在哪里?
在了解 5G 手機在今明兩年的布局之前,我們需要先清楚 5G 手機比 4G 手機到底好在哪,又有哪些地方是值得升級的。
從我們過去報道和實測的 5G 內容看,它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地方:
網速比 4G 快近 10 倍
延遲比 4G 少 10 倍
雖然過去我做關于 5G 的測試是基于普通用戶層面出發,用速度將 5G 和 4G 的差距區分開來。但是 5G 除了速度更快,其實還有被控制到 1 毫秒的延遲,這讓網絡不但能實現網頁、文件傳輸這些任務,還能基于這個網絡承載更復雜遠程控制任務。
▲ 使用 5G 下載安裝 App
IOT 是 5G 應用較為廣泛的案例之一,因為它能最直觀地展示出新網絡的應用。但事實上,部分企業在 5G 方面的應用已經深入到無人汽車、無人飛機的控制,這些其實都是基于低延遲的特性來完成的信息傳輸。
為了支持 5G 的大容量吞吐,5G 手機的天線也比目前 4G 手機更多,這一點我們從今年手機廠商都在拼天線多就能看得到。
▲ 華為 Mate30 Pro 5G 內有 21 根天線
在更大容量吞吐能力下,5G 終端能在 4G 網絡下進行更大容量的吞吐,之前就有運營商公告表示 4G 網絡的最高速率能達到接近 5G 水平的 300Mbps,但前提是需要用 5G 終端連接才能實現。
明年才是 5G 手機真正 PK 的一年
今年上市發售的 5G 手機主要分兩個陣營,一個是使用高通驍龍 855 系列外掛基帶的各品牌旗艦,一個是以華為、榮耀兩個品牌為主的麒麟 990 5G。
但由于驍龍 865 暫時還只是在發布但尚未量產的階段,所以今年可選的 5G 手機,不外乎是外掛基帶的驍龍 855 / 855 Plus 旗艦,或是華為 Mate 30 5G 系列等使用麒麟 990 5G 芯片的機型。
一直以來我都不太認同用「真假」來形容 NSA 和 SA 網絡,因為這兩個都是連接 5G 的方式,并不存在真或假,只是符合當前網絡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的區別。但今年高通只在驍龍 855 使用 NSA 的單模基帶,對比雙模的麒麟 990 5G,確實在基帶這方面慢了半拍。
還好,在 2019 年將要結束之際,驍龍 865 終于支持 NSA / SA 雙模,總算終結了真假 5G 的說法,就連中端的 7 系處理器也能用上 5G 基帶。
不過從歷年驍龍處理器的裝配節奏算,要將驍龍 865 量產、裝配到各廠使用,最快都要到明年 1 月下旬后,因此即使是在今年 12 月發布的新機,實際用的都是驍龍 855+5G 基帶這個組合。
當然,在驍龍 865 到來之前,一些手機廠商也已經「搶發」雙模的高通系產品,比如定檔 12 月 10 日發布的 Redmi K30 就是麒麟處理器外的雙模 5G 手機。
▲ Redmi K30 是今年第一款支持雙模 5G 的高通系手機
由此看來,在今年的技術基礎之上,2020 年的手機市場將會出現三個趨勢:
首先一點是 5G 終端將會進一步取代 4G 終端,廠商對 5G 的宣發力度會更大;其次 5G 旗艦的定價會更加親民,今年部分廠商已經將 5G 手機的定價壓到 3500 元內,相信在驍龍 865 量產后,5G 手機市場會迎來新一輪價格戰。最后,5G 功能開始下放到中端手機中,2500 元檔位的 5G 手機會越來越多。
另外在 5G 之后,手機的運行性能將不會是手機廠商比拼的唯一標準,NPU 和基帶將會成為廠商另一個發力點,前者為 AI 的大腦,基于 5G 網絡將手機的智慧通訊能力發揮出來;后者為提升手機與云端、物聯網和網絡高清資源的通訊能力,這實際也跟高速低延遲的 5G 網絡息息相關。
5G 是個大趨勢,但 4G 還不會落后
要構成一套完善的 5G 通訊裝置,除了要有一臺 5G 手機外,還需要運營商的 5G 資費套餐。而且即使是有 5G 手機和 5G 套餐,也需要在信號范圍內才能真正實現穩定的 5G 高速網絡。
所以,想要真正實現高速、低延遲的上傳下載,需要符合三個條件:
一臺 5G 手機
一個 5G 通訊套餐
在 5G 信號范圍內使用
在這三個條件中,5G 手機其實是考慮系數最低的,因為現在買 5G 手機基本沒有障礙。關鍵要考慮的是使用場景是否在 5G 信號范圍內,不然無論設備還是套餐都是白搭。所以在考慮換手機之前,首先要清楚當前所選運營商的 5G 信號覆蓋情況。
目前,中國移動、聯通、電信的線上營業廳都能查看 5G 信號覆蓋范圍,這里以我身處的廣州為例:
電信的 5G 信號在大學城和市區商業區比較密集,甚至多個信號范圍圈重疊,其余地方都在建設啟用中或比較稀疏的布置;而移動和聯通基本覆蓋市區范圍,商圈外外的部分街道覆蓋比較稀疏。
▲ 中國移動、聯通、電信 5G 信號覆蓋熱點情況,市區基本已達到大面積覆蓋
通過三家運營商的地圖可以看到,5G 網絡基本能覆蓋到廣州市區(天河、越秀、荔灣區)大部分位置(僅指室外),少部分市郊地區也能覆蓋得到。
而根據我們之前做的 5G 路測,也能看到廣州市區多地的 5G 信號也相對穩定,基本能達到 400-700Mbps 的水準。所以這里我們能看到的是,市區居民能在大部分情況下使用 5G 網絡,而市郊實際上 4G 的信號仍然更強一點。
▲ 測試峰值為 666Mbps,但這只是 5G 標準峰值 1Gbps 的 70%
當然,隨著 5G 基站逐步鋪設完畢,更多的 5G 基站會設置到市區以外的地方,比如從電信的地圖看,5G 信號會覆蓋到廣州全市及周邊城市。但這需要花不少時間,保守估計至少需要半年才能全面鋪設完畢。
除了網絡覆蓋,另一方面需要考慮的還有 5G 資費。
三大運營商公布的 5G 最低資費分別是 128(移動)和 129 元(聯通 / 電信),額定流量 30GB,但需要注意的是,三大運營商都分別對 5G 套餐分為幾個速率檔次。
比如起步的「優享」套餐,三大運營商的峰值都是 500Mbps,要將 5G 速度發揮到極致的 1Gbps 速率都需要每月 200 元以上。要是在現在的 4G 時代,200 元可以辦到一個讓你一個月無限用流量的套餐,但在 5G 時代,它可能只夠 5G 全速率跑幾天而已。
當然,流量資費貴這一點其實在 4G 套餐剛問世的時候也出現過,所以 5G 時代出現這種情況也不算例外。不過隨著之后 5G 基站的設置越來越多,運營成本下降,相信 5G 套餐的資費也會有所下降,這跟前面提到的覆蓋率有著密切聯系——用的人越多、基站越多、運營成本下降、調整資費。從當下 5G 的使用率看,5G 距離廣泛普及至少還需要一年時間。
了解過 5G 的網絡情況和資費后,該是時候選一臺手機了,如果是正準備想要換手機,那么 5G 手機應該是符合未來趨勢的首要考慮的對象。不過,優先選擇 5G 并不代表 4G 到明年就落后,在 5G 網絡穩定之前,4G 仍然還有覆蓋廣、費用低的優勢所在,它基本能滿足到目前生活中大部分 App 使用。而這種「性價比」優勢可以持續到明年,直到 5G 的硬件和網絡普及,4G 才會漸漸退出舞臺。
對于「現在該不該換 5G 手機」這個問題,個人認為 5G 網絡和手機都是未來必然的發展趨勢,如果打算選一臺手機至少要用一年甚至兩年,那選擇能用 5G 的設備能省去之后二次換機的麻煩,只要等網絡覆蓋和資費降下來了就能直接升級套餐。
不過目前可選的 5G 手機并不是特別多,尤其是現在驍龍 865 剛發布還沒量產這個節點,可選的 5G 手機只有驍龍 855 Plus 和麒麟 990 5G 兩款,價格也相對比 4G 手機更高。因此個人認為,若是要換 5G 手機,可以等明年驍龍 865 / 765 等 5G 處理器量產后再升級,相信在明年 3 月前后會有更多 5G 新旗艦和中端新機登場。
-
天線
+關注
關注
68文章
3223瀏覽量
141277 -
驍龍
+關注
關注
2文章
1020瀏覽量
37030 -
5G手機
+關注
關注
7文章
1355瀏覽量
5127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