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電位器的電阻值是不一樣的。103數值代表的是10kΩ;502代表的是5kΩ。以這種方式標注的電位器是旋轉式絕緣軸碳膜電位器。電位器整體呈現圓盤形,在圓盤的中間有一個旋轉軸,這種電位器在老式收音機上比較常見,主要用作音量調節。如下圖所示。
這種電位器阻值的表示方法有三種,分別介紹如下:
1第一種表示方法
圖中這種B502式的表示方法是最常見的,前兩位數字代表有效值,第三位數字代表0的個數。502所標識的含義為5000,即阻值為5kΩ。那么103所表示的含義就是10000,即10kΩ。
2第二種表示方法
B5000,這種是把數字全寫出來,單位為Ω,即代表5k歐姆,由于有些電位器的數值比較大,占用的空間比較大,這種方式不常用。
3第三種表示方式
B5K,這種是以K為單位,這種方式比第二種要常見。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電位器
+關注
關注
14文章
1017瀏覽量
67958 -
電阻值
+關注
關注
0文章
89瀏覽量
1163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如何測試電位器的性能 電位器在調光器中的應用
電位器作為一種常見的電子元件,在各種電子設備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調光器中,電位器的使用尤為普遍。 一、電位器性能測試 外觀檢查 在測試電位器
數字電位器的優勢與應用 電位器的調節方法和技巧
數字電位器的優勢 精確度 :數字電位器能夠提供非常精確的電阻值,因為它們通常使用數字編碼來設定電阻值,這減少了模擬電位器中常見的誤差。 重復性 :數字電位器在多次設置后能夠保持相同的電
電位器故障排除指南 電位器與可變電阻的區別
電位器故障排除指南 電位器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故障,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故障及其解決方法: 引腳內部開路 : 故障現象:旋轉電位器時,電路的電流或電壓沒有任何變化。 檢測方法:用萬用表檢測兩
電位器的電氣特性分析 電位器在音頻設備中的應用
電位器是一種具有三個引出端、阻值可按某種變化規律調節的電阻元件,它在電路中的主要作用是調節電阻值。以下是對電位器的電氣特性分析及其在音頻設備中的應用的介紹: 一、電位器的電氣特性分析 阻值特性
電位器的工作原理 常用電位器類型及其應用
電位器是一種電子元件,主要用于調整電路中的電阻值,從而改變電路中的電壓或電流。它通常由一個電阻體和一個可移動的接觸點(滑塊或轉盤)組成,通過改變接觸點在電阻體上的位置,可以改變電阻值。 電位器
TPL1401數字電位器易失性和非易失性的區別是什么?
數字電位器存儲類型標注具有“易失性”,他的意思是不是說,假設當前已經調節好電位器處于3.5kΩ這個位置,那么斷電再上電后,電位器就回到初始狀態位置,不再是3.5kΩ這個位置了。“非易失性”就是斷電再上電后還是3.5KΩ這個位置
發表于 11-21 07:15

電位器怎么接變頻器
電位器接變頻器的方法主要涉及到將電位器的三個主要端子(通常是F/1、W/2、V/3或GND)與變頻器的相應接口進行連接。以下是接法步驟: 一、確認電
電位器三根線正確接法
電位器通常具有三根線,即兩個固定端(常標記為A和B)和一個滑動端(常標記為W)。這三根線的正確接法取決于電位器在電路中的具體功能和設計要求。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電位器接線方法:
8腳電位器怎么測量好壞
測量8腳電位器(特別是雙聯八腳電位器)的好壞,主要涉及到對其電阻值的檢測和調節功能的驗證。以下是一個詳細的測量步驟,用于評估8腳電位器的性能和健康狀況:
用什么清洗電位器好_電位器最佳的修復方法
清洗電位器時,選擇合適的清洗劑至關重要,以確保既能有效去除污垢,又能保護電位器的性能和壽命。以下是一些推薦的清洗電位器的方法及清洗劑:
電位器壞了有什么現象_如何判斷電位器壞了
電位器壞了可能會表現出多種現象,這些現象通常與電位器的功能失效或性能下降有關。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電位器故障現象:
調節失效或不穩定:電位器的主要功能是調節電路中的電壓或電流,如
電位器的作用是什么_電位器調電壓還是電流
電位器最直觀的作用之一就是調節電壓。通過旋轉或滑動電位器的旋鈕或滑柄,可以改變電路中的電阻值,進而調整電壓分壓比例。這種能力使得電位器能夠精確地控制電路的輸出電壓,滿足各種電路對電壓的不同需求。
數字電位器的工作原理
數字電位器亦稱數控可編程電阻器,是一種代替傳統機械電位器(模擬電位器)的新型CMOS數字、模擬混合信號處理的集成電路。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數字信號對電阻值的精確控制,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
數字電位器可直接替換普通電位器嗎
數字電位器與普通電位器在外觀上有相似之處,但它們在原理、結構和使用上存在顯著差異。關于數字電位器是否可以直接替換普通電位器,這主要取決于具體的應用場景和需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