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做為電腦最重要的配件之一,其重要性不可言喻,不同型號的CPU其性能差距很大,那么我們在選擇CPU的時候,有哪些地方是我們容易被誤導進入的誤區呢?
一、CPU的三級緩存是雞肋
在CPU給出的一般參數表中,我們很少看到有標注三級緩存的容量。CPU的三級緩存是為讀取二級緩存后未命中的數據設計的一種緩存,在擁有三級緩存的CPU中,只有約5%的數據需要從內存中調用,這進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我們可以將它看作是:“CPU和內存之間的臨時內存”。所以三級緩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內部讀取數據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內存或者硬盤上尋找,以此提高系統性能,但是出于CPU芯片面積和成本的因素的考慮,緩存一般都設置得很小。
二、CPU的TDP功耗都是騙人
TDP功耗是“散熱設計功耗”。主要是提供給計算機系統廠商,散熱片/風扇廠商,以及機箱廠商等等進行系統設計時使用的。對于散熱系統來說,需要將TDP作為散熱能力設計的最低標準,也就是散熱系統至少要能散出TDP數值所表示的單位時間熱量。所以實際上TDP不是CPU的實際功耗,表示CPU滿負荷(CPU 利用率為100%的理論上)可能會達到的最高散熱熱量,散熱器必須保證在處理器TDP最大的時候,處理器的溫度仍然在設計范圍之內,而不是表示CPU的實際功率。
三、這一代CPU比上一代提升50%
無論是英特爾、AMD還是電腦廠商,都特別喜歡和上一代CPU進行對比,并且動不動就說提升了50%,100%。但實際上并沒有說明是在哪方面提升了,比如可能只是在4K視頻解析方面比上一代提升了50%或100%,然后就說整體提升了50%或100%。所以我們在選擇CPU的時候,不能只看廠家的宣傳資料,一切需要自己實際測試或看他人的全面測試來了解實際提升的性能。
四、CPU核心數越多越好
影響CPU性能的參數不僅僅只有核心數,還有主頻、構架、加速頻率、是否支持超頻等參數影響,所以我們不能籠統的說核心數越多越好。在很多人看來,性能好的處理器,尤其是高端旗艦CPU,核心數要比低端或入門CPU核心數多,但這不足以反過來說明核心數越多,CPU就越好。我們知道核心數越多,在處理多任務和渲染等場景當中確實發揮重要的作用,但很多時候普通的用戶在處理辦公和簡單的程序當中并不會用到那么多核心和線程。我們根據需要來選擇就可以了。
五、CPU的頻率越高越好
CPU頻率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參數,CPU頻率主要是指CPU運行速度,一樣的道理,影響CPU性能的還有核心、構架、加速頻率和超頻等因素,所以我們依舊不能下決定說CPU的頻率越高越好,但當其他因素保持相同的情況下,CPU主頻確實是越高越好,當然了這樣一來功耗就會越高。很多時候大家都認為頻率越高就說明CPU單核性能就越好,其實這是片面的看法。CPU單核性能=IPC(CPU每一時鐘周期內所執行的指令多少)×頻率(MHz時鐘速度),這個公式最初由英特爾提出并被業界廣泛認可。所以我們可以簡單看到影響CPU單核性能的除了頻率還有IPC,所以不同架構之間不能直接看頻率比較性能。
CPU做為整臺電腦的核心控制中心,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慎重,選擇好一款符合自己需求且有一定性能冗余能面對軟硬件在后期的升級是最好的。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0905瀏覽量
213032 -
內存
+關注
關注
8文章
3055瀏覽量
7433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云電腦需要怎么去搭建,云電腦需要怎么快速去搭建
![云<b class='flag-5'>電腦</b>需要怎么去搭建,云<b class='flag-5'>電腦</b>需要怎么快速去搭建](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4/D0/wKgZPGd4zA-AM4reAATGk2iLRCg267.png)
DFT的常見誤區與解決方案
編程語言的誤區與常見問題
eda的常見誤區和解決方案
香港服務器選擇CPU需要考慮的因素
芯片封裝——組裝
選擇合適的工業迷你電腦:買家綜合指南
![<b class='flag-5'>選擇</b>合適的工業迷你<b class='flag-5'>電腦</b>:買家綜合指南](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B/A1/wKgZomZe5fWAXs4EAABHp9zbA6E074.png)
工業平板電腦的正確選型方法分享
筆記本電腦CPU選購指南:如何根據個人需求精準定位
負載電容的誤區: 如何選擇合適的電容器?
家用路由器使用中的誤區和解決方案
如何避免工業級路由器使用誤區,提高網絡效率
貼片電容使用的四個誤區
![貼片電容使用的四個<b class='flag-5'>誤區</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6/8A/wKgZomYKYQ-AO_yDAADyrBmtMDE821.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