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3月23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荷蘭飛利浦(Philips)醫療技術公司將增加關鍵醫療產品的生產,以幫助診斷和治療新冠病毒患者。
飛利浦周日表示,計劃在未來八周內將醫院呼吸機產量翻一番,并在第三季度前實現四倍產能提升。
首席執行官Frans van Houten表示:
我們目前每周生產大約1000臺呼吸機,并希望在未來幾周內達到2000臺左右,我們將繼續增加產量,因為我們看到了巨大的需求。
IT之家獲悉,飛利浦還希望增加其他關鍵設備的生產,如生命體征監測器、診斷成像系統、以及用于醫院監測和管理重癥監護病房病人的軟件解決方案等。為此,飛利浦希望招聘更多的制造人員,并將現有員工轉移到最需要他們的生產線。
不過,飛利浦仍認為疫情會在上半年對其業績產生負面影響,因為疫情削減了對其消費品的需求,并阻礙了全球供應鏈。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飛利浦
+關注
關注
7文章
554瀏覽量
57839 -
呼吸機
+關注
關注
7文章
222瀏覽量
2069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黃仁勛:對CoWoS 產能需求仍增加但轉移為CoWoS-L
CoWoS-L的產能需求。 黃仁勛表示,就如同眾所周知,對于CoWoS的需求在短期內迅速增長,而臺灣的合作伙伴也非常厲害,可以快速建置相關產能達到大量的規模,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產能大約增加
BLE藍牙5.1模塊在呼吸機中的應用
隨著醫療設備智能化和便攜化的快速發展,藍牙技術在呼吸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藍牙模組通過實現設備間的無線連接,提供數據傳輸、遠程控制以及設備管理等功能,大幅提升了呼吸機的使用便捷性和智能化。一、方案
![BLE藍牙5.1模塊在<b class='flag-5'>呼吸機</b>中的應用](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2/04/wKgZPGdahxuAXB0iAAA3vNNinTc624.png)
如何利用MD系列電調適配呼吸機電機
MD系列電調包括MD100、MD200系列,是針對無刷電機控制而設計的FOC控制器,支持中低功率直流無刷電機(支持伺服、霍爾和無感)。電調具有完善的保護機制和功能接口,以滿足各種應用場景。本文將介紹如何利用MD系列電調適配呼吸機電機。
![如何利用MD系列電調適配<b class='flag-5'>呼吸機</b>電機](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1/B6/wKgaomax3SuARXrWAAFnWLnwnug001.jpg)
四倍低功耗差分線路驅動器SN65LBC174和SN75LBC174 數據表
電子發燒友網站提供《四倍低功耗差分線路驅動器SN65LBC174和SN75LBC174 數據表.pdf》資料免費下載
發表于 06-27 10:30
?0次下載
![<b class='flag-5'>四倍</b>低功耗差分線路驅動器SN65LBC174和SN75LBC174 數據表](https://file.elecfans.com/web1/M00/D9/4E/pIYBAF_1ac2Ac0EEAABDkS1IP1s689.png)
四倍低功耗驅動器/接收器SN65C1154 SN75C1154 數據表
電子發燒友網站提供《四倍低功耗驅動器/接收器SN65C1154 SN75C1154 數據表.pdf》資料免費下載
發表于 06-26 10:30
?0次下載
![<b class='flag-5'>四倍</b>低功耗驅動器/接收器SN65C1154 SN75C1154 數據表](https://file.elecfans.com/web1/M00/D9/4E/pIYBAF_1ac2Ac0EEAABDkS1IP1s689.png)
三星提升中國大陸手機產量
三星公司近日宣布,為適應全球市場需求,正積極增加在中國大陸的手機產量。據悉,公司計劃將JDM(共同開發設計制造)產品的產量從4400萬臺提升
臺積電計劃提高兩種先進封裝產能應對AI和HPC需求
臺積電計劃在2023年底至2026年底的三年內實現60%的CoWoS產能復合年增長率,預計2026年底該封裝產能將達到2023年底的近四倍。
蘋果加碼印度制造,計劃5年內將產量提高5倍
為了擴大印度制造版圖,蘋果計劃未來五年將同種機型印度產量提升至現有數量的五倍,而其供應商富士康已啟動至少10億美元(約72.4億元人民幣)的增資行動,預計將在印度工廠投入27億美元(約
曝臺積電考慮引進CoWoS技術 籌劃日本建先進封裝產能
今年年初,臺積電總裁魏哲家曾表示,公司計劃在今年將CoWoS的產量翻倍,并在2025年繼續擴大產能。日本已成為臺積電擴大產能的重要目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