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這波肺炎疫情,我一直認為 2017 年那波 VR/AR 熱潮早已退去,很多做 VR/AR 技術的公司都轉向了人工智能,VR/AR 技術似乎走在涼涼的大道上。然而,就在前不久,整個電子產業鏈都在朝著紅外測溫市場狂奔時,我收到了一位朋友的消息,用他自己的話就是,公司的紅外測溫 VR 眼鏡供不應求。
我腦海里馬上蹦出一個詞“饑不擇食”,確實前一段時間,很多人在向我咨詢紅外測溫芯片,就是想趁著這波疫情快馬加鞭生產一批紅外測溫儀出來,小賺一筆。不巧的是,市場上基本沒有現貨。就像股市一樣神奇,一個板塊的走紅會帶動另一個板塊莫名其妙地上漲。疫情之下也一樣,用戶買不到紅外測溫儀可以買相關產品,只要可以實現紅外測溫功能就萬事大吉,紅外測溫 VR 眼鏡會大賣毫不意外。
然而,這也引起我的好奇,VR/AR 市場到底發展如何?著名數據分析及戰略咨詢公司 Digi-Capital 的 2019 年 VR/AR 調研報告數據顯示,2019 年 AR/VR 投資規模超 41 億美元。這是繼 2017 年和 2018 年之后,AR/VR 領域獲得投資的第三高記錄(2017 年 AR/VR 市場投資規模達 30 億美元,2018 年 AR/VR 投資規模達 60 億美元)。
賽迪顧問發布的《2018 年 VR/AR 市場數據》顯示,2018 年全球 VR/AR 市場規模為 172.7 億美元,增長率為 67.2%。中國 AR/VR 市場規模為 80.1 億元,增長率為 76.5%,預計到 2021 年,中國 VR/AR 市場規模將達 544.5 億元,年均增長率為 95.2%。
全球市場接近兩位數的增速到底何來?帶著諸多疑問,我采訪了兩位業內資深人士,一位是 ARM 中國資深市場經理王冬剛,另一位是賽迪顧問賽迪顧問電子信息產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袁鈺,袁鈺是《2018 年 VR/AR 市場數據》的主筆人,他組織了 2018、2019 年兩屆世界 VR 大會投融資論壇,參與了國家虛擬現實產業基地規劃工作。
技術在突破,5G 在催化
VR/AR是一個交叉行業,計算機技術、顯示技術、信息通信技術等軟硬件技術共同作用在這一行業。軟件層面,3D 引擎搭建、渲染呈現、全景視頻制作、超高清技術是決定目前 VR/AR 內容質量的關鍵技術;硬件層面,力反饋、AMOLED 顯示、動作捕捉、5G 通信等技術決定了 VR/AR 的呈現方式和用戶體驗,VR/AR 的發展進步有賴于多領域技術瓶頸的突破。
目前 VR 受到的技術挑戰主要來源于低延遲、像素質量、可持續性能和帶寬壓力 4 個方面,AR 主要的技術挑戰在于功耗和性能 2 個方面。王東剛解釋,“針對這些挑戰,Arm 提出了 Multiview、MSAA 防混疊技術、big.LITTLE、Arm DynamIQ、Fully coherent memory system、Arm AFBC(Arm Frame Buffer Compression)及 Foveated Rendering(注視點渲染)的應對方案。”
5G會有效改善 VR/AR 帶寬、時延雙敏感的應用痛點,優化適配各類網絡傳輸技術,彌合潛在技術斷點,探索消費級應用新方向。中國電信江西公司總經理黃曉慶表示,“5G 云 VR 極大降低了運營費用,使 VR 更輕便、價格更親民,成本下降 70%左右。”如今,在醫療、教育、社會民生等各個領域,VR、AR(增強現實)的應用都在逐漸變成現實。在江鈴汽車集團,工人戴上 AR 眼鏡,裝配效率提高 40%以上,出錯率降低 72%。
在袁鈺看來,2019 年,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 5G 商用牌照,我國也正式進入 5G 時代。5G 的大帶寬、低延遲、強能力最好的體現或者說消費者感受會比較強烈的地方可能在于觀看視頻、比賽、游戲時的 0 卡頓,所以 VR/AR、超高清視頻會是最先落地的應用。在疫情爆發以及抗疫期間,應急事件防控與處理、遠程醫療、遠程教育乃至工業互聯網、交通運輸、智慧城市都對網絡提出了較強烈和迫切的需求,相信上述這些應用場景與 VR 結合的日程會靠前,依托 5G 網絡,更好地實現數字治理、數字產業、數字政府、數字城市。
打通價格這個“結”,VR/AR 設備堪比平板和手機的量級
到 2020 年,VR/AR 進入人們視野已經 7 年,經歷了投資火熱的泡沫期,也經歷了低谷,政企學研各界對 VR/AR 的認識在不斷加深,基本能夠達成 VR/AR 發展不及預期的行業共識,因此資本既不會和 2016 年一樣盲目進入,也不會和 2017 年下半年一樣紛紛撤離,而是關注在“變現”這個關鍵點上。那么在 VR/AR 領域,什么是投入產出比高、變現周期短的呢?袁鈺表示,“前者是硬件,如光波導技術、廣視場角的超高清顯示設備,后者則是利用 VR/AR 技術制作的內容,如游戲、動畫、電影等,我們預計 2020 年硬件和內容將成為投資的熱點。”
VR/AR產業鏈全景圖
對于投資者來說,最關心的是落地,那么對于消費者來說,最關心的就是性價比,VR/AR 產品目前價格依然居高不下,終端用戶仍然望而卻步。王冬剛認為,“價格動輒數千或者上萬的設備確實很難在消費端鋪開。大家比較容易承受的 VR 設備價格應該是在千元以下。我相信如果能夠做到千元以下,對于 VR 的應用場景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也會帶來比較大的上量的可能,從目前產業端的情況來看,從顯示模組、芯片、再到電池,都是在優化成本的過程。國內如大朋等廠家的 VR 頭顯已經能夠做到接近千元。相信不久的將來隨著產業端的成熟,量的提升,整個成本還有更優化的空間。”
王冬剛還補充,“隨著 5G 基礎建設的不斷演進、終端設備成本的不斷下降、終端體驗的不斷提升,VR 設備能夠超過現在的百萬量級,達到平板的量級(1 億個終端設備的量),AR 能達到手機的量級。”關于如何評估 VR 設備達到平板的量級,AR 設備達到手機的量級,王冬剛的解釋是,VR 設備主要是家庭應用,可以類比平板,如果以家庭為單位計算,在某個時間節點,VR 設備會達到平板的量級;AR 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機可以實現通話、導航、社交等多種功能,AR 也可以實現類似的功能,所以未來 AR 設備可能會達到手機的量級。
對于硬件產品的出貨量,袁鈺分析,“2020 年中國 VR/AR 設備出貨量將以 6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長,但消費級和企業級的結構加快變化。作為新一代通信終端,VR/AR 受關注程度很高,加上大廠控制價格,2019 年底數十款 2000 元左右的設備頻頻發布,有望吸引更多消費者體驗購買。而受新冠肺炎影響,藝術設計、動畫制作等行業企業需求增加,制造業、遠程醫療等領域需求攀升,企業級產品市場份額有望增加。”
疫情下,VR/AR 的機遇和挑戰
當前,無論哪個行業都逃不過疫情帶來的影響,有的是負面效應,比如旅游、餐飲行業,有的是正面效應,如醫療、快遞行業,疫情同樣讓 VR/AR 市場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袁鈺從三方面做了解釋:
2019年 VR/AR 投資各領域占比(數據來源:賽迪顧問,2020年2月)
第一,新基建的落實,5G 基礎設施和數據中心建設將為 VR/AR 創設良好的移動網絡和計算平臺,將有力支持企業級和消費級 VR/AR 產品的應用普及。
第二,企業級應用的拓展和細化,新冠肺炎疫情既為 VR/AR 創設了秀肌肉的舞臺,沉浸式體驗拓展了隔離居家辦公的途徑和方式,但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就是 VR/AR 在具體領域應用的可行性、經濟性和普及性的問題。具體來說,我們認為藝術設計的成果展示,多人實時在線協同辦公,以及遠程教育培訓等領域是 VR 最先應用的行業和領域,在這些行業中沉浸式體驗具有可行性。同時只有在具有可行性的行業中,企業將進行價格不敏感的集中采購,與 VR/AR 設備提供商形成良性互動,不斷改進產品,最后形成全行業生態的共識,才能加快 VR/AR 設備的普及速度。
第三,消費級產品出貨量增加,隔離居家時間長,不能外出會使得消費者關注新興領域,近年來 VR/AR 游戲層出不窮,并且經過迭代,主流產品的價格和品質均有保障。疫情也為消費級產品帶來新的機會。
在筆者看來,疫情給 VR/AR 市場帶來的一定是推動效應,隨著在線辦公、在線教學的用戶大量增長,用戶對 VR/AR 的內容需求也會持續增長,從而拉動內容和硬件加速迭代升級,從細分領域來看,內容和硬件占投資比較重較大,是資本比較關注的領域。至于終端設備廠商誰會勝出,拼得還是技術實力和產品定位。
-
Ar
+關注
關注
24文章
5112瀏覽量
170246 -
vr
+關注
關注
34文章
9646瀏覽量
150840 -
華秋DFM
+關注
關注
20文章
3494瀏覽量
476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平板電腦市場2024年Q4增速放緩
兩位數增長!海爾專賣店以舊換新創用戶最佳體驗
![<b class='flag-5'>兩位數</b>增長!海爾專賣店以舊換新創用戶最佳體驗](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4/8A/wKgZPGd2JfGANV9uAAJ7NNF6Hh429.jpeg)
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預測
無人叉車的市場規模怎么樣?適合使用agv的企業有哪些共同點?
![無人叉車的<b class='flag-5'>市場規模</b>怎么樣?適合使用agv的企業有哪些共同點?](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1/86/wKgaomawdueAFwy8AAe5JpAqqGA461.png)
液壓市場規模穩健增長,博科測試IPO上市迎發展良機
2024年全球芯片市場規模將達6298億美元
東芝目標2030年在全球電源芯片市場份額達兩位數
智能系統的市場前景分析
2035年Chiplet市場規模將超4110億美元
SoC芯片,市場規模大漲
![SoC芯片,<b class='flag-5'>市場規模</b>大漲](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5/D3/wKgaomZBeIyADEqiAACsZ19UYWk044.png)
淺析2024-2030中國RFID市場規模及未來發展趨勢
功率半導體市場迎飛躍,預測2035年市場規模將增4.7倍
![功率半導體<b class='flag-5'>市場</b>迎飛躍,預測2035年<b class='flag-5'>市場規模</b>將增4.7倍](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A/A9/wKgaomZVRq2AaeLHAAA2Q4EJSBI158.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