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核安全是國家總體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15日生態環境部舉行的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司長郭承站說,我國強化了對核設施、核材料、核活動和放射性物質的安全管控,對放射源實行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過程動態管理,建立國家核技術利用管理數據庫,放射源和射線裝置100%納入許可管理,廢舊放射源100%安全收貯。
生態環境部提供的資料顯示,我國核與輻射安全總體保持穩定,全國輻射環境質量保持良好。47臺運行核電機組安全狀況良好,19座在役民用研究堆和18座核燃料循環設施安全運行;14.6萬枚放射源和19.8萬臺(套)射線裝置安全受控,放射源輻射事故年發生率保持在每萬枚1起以下。
據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公布的全球核電機組2019年綜合指數排名,全球411臺運行機組參評、65臺滿分,我國45臺機組參評、23臺滿分,在全球處于較高水平。
我國是核能核技術利用大國,但新技術、新堆型、新設備投入使用對核安全監管帶來了新挑戰。郭承站說,我國建成并投運國家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技術研發基地,建成全國輻射環境質量監測、重點核設施周圍輻射環境監督性監測、核與輻射應急監測“三張網”,國家級輻射環境質量監測點達1597個,重點核設施周圍輻射環境監督性監測系統達46套,核安全監管能力持續提升。
郭承站強調,疫情當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通過線上線下結合,利用互聯網技術,輔助核設施的建造、運行、維修、檢查,確保駐場監督不斷檔,重點設施全覆蓋;加快核安全設備等審批“一網通辦”,確保安全前提下,為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全面摸排修復核電建造和裝備制造供應鏈、市場鏈、配套鏈,打通堵點、消除“卡點”;豁免疫情防控中緊急使用的CT等射線診斷設備許可手續,支持開展醫用防護裝備輻照滅菌,鼓勵核行業參與核酸檢測等。
-
核電
+關注
關注
2文章
83瀏覽量
1173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多相流模擬仿真在核電領域的應用及展望

用電安全新紀元:智慧安全用電解決方案的革新價值
磁場開關誤跳造成發電機失磁跳機事故分析
安全可靠的V2X路側基礎設施白皮書發布
簡儀科技產品在核電站中的應用案例

中偉視界:皮帶異物識別AI攝像頭,安全生產的智能化轉型
柴油發電機組價格因素

核電站與可再生能源比較
如何設計一臺接地電阻柜滿足多個發電機組的共用接地需求
國產百萬核電發電機護環鍛件首套通過驗收
使用低α粒子錫膏降低微電子封裝的軟錯誤率

國產工業級光纖傳感器獲突破,將用于核電工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