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晶振常見的類型為普通晶振XO,溫補晶振TCXO,恒溫晶振OCXO,他們之間直觀的不同,就是頻率精度要求越來越高,XO為±20~50ppm、TCXO為±0.1~5ppm、 OCXO為±10~幾百ppB;同比它們除了精度的要求不同外,有時還需要關注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那就是相位噪聲。以下就以100MHZ晶振為例,分析不同條件下,他們的相位噪聲表現。
100MHz是作為一個常用的頻率,從切型和振動模式來看,常用的有以下3種晶體:AT切3次泛音、AT切5次泛音、SC切5次泛音。前一種通常用來制作溫補晶振XO和TCXO,后2種用來制作恒溫晶振OCXO。這是因為:
1. AT切晶體在非恒溫的情況下,在寬溫度范圍內(-40~+85)其頻率溫度變化要小于SC切的晶體,適合于溫補晶振和普通晶振。
2. AT切晶體的頻率牽引率較大,適合于溫補晶振。
3. 良好設計的5次泛音的晶體比3次泛音的晶體Q值更高,相噪、老化、穩定度都會更好,更適合做恒溫晶振。
為了試驗晶體的Q值與相位噪聲之間的關系,選擇了100M晶振的3種晶體進行試驗。
3種晶體如下:
A.AT切3次泛音,Q值約為50K。
B.AT切5次泛音,Q值約為90K。
C.SC切5次泛音,Q值約為130K。
電路的基本結構相同,但有一些變化。
晶體A沒有加恒溫電路,電源供電為5V,主振級使用4V的穩壓電壓。
晶體B恒溫到70度附近,電源供電為5V,主振級使用4V的穩壓電壓。
晶體C恒溫到90度附近,電源供電為12V,主振級使用8V的穩壓電壓。
輸出幅度都在9dBm左右。
測試相噪結果如下:
一. 先看遠端10KHz以外的相噪:
1. 晶體C最好,這或許是因為使用了較高的電源電壓,因此輸出信噪比較好。
2. 晶體A與B相比,A的遠端相噪較好,這可能是基于以下2點:
2.1. 晶體A的電路沒有恒溫,熱噪聲較低。
2.2. 晶體A是三次泛音晶體,雖然Q值低,但諧振阻抗RS也低,因此主振級輸出幅度較大,信噪比提高。
二. 再來看近端10HZ處的相噪:
幾種晶體沒有太大的區別,恒溫和非恒溫也沒有什么區別。
一般上理論認為,晶振的相位噪聲,近端取決于晶體,遠端取決于電路。近端相位噪聲正比于晶體Q值的4次方。但是在我們的試驗中沒有得到體現,可能的原因在于:
1.近端仍舊是電路的噪聲在起主要作用,高Q值晶體的效果沒有得到發揮。
2.晶體的有載Q值比空載Q值下降很多,以至于各種晶體的有載Q值差別不大,所以相噪相差不大。
總結來說,在低噪聲晶振的設計中,電路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振蕩電路應該要使晶體的有載Q值不致下降很多,并且電路附加的噪聲要足夠小。一般性的設計中,不必一味追求晶體的高Q值(對老化率有要求的除外),用低成本的晶體加上設計良好的電路也能得到不錯的相位噪聲水平。
-
晶振
+關注
關注
35文章
3266瀏覽量
70108 -
相位噪聲
+關注
關注
2文章
187瀏覽量
2330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愛普生VG3225EFN壓控晶振5G基站低噪聲的解決方案

晶振的使用和設計要點介紹
完整的直接數字頻率合成器 AD9850 的分立、低相位噪聲、125MHz 晶振解決方案

是德E5080B矢量網絡分析儀的相位噪聲分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