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已經證明,在30米(100英尺)的湍流水域中,水下量子鏈是可能的。這些發現可能有助于有一天確保潛艇的量子通信安全。
量子密碼學利用光子等粒子的量子特性,以理論上不可破解的方式對消息進行加密和解密。全世界的科學家正在努力為全球實時量子互聯網開發基于衛星的量子通信網絡。
除了在空氣中、通過真空和光纖電纜中發送量子通信信號外,研究人員還研究了通過水建立量子通信鏈路的問題。這項工作可能幫助實現潛艇和水面艦艇之間,以及與其他潛艇、飛機甚至衛星之間的安全量子通信。
雖然水能吸收許多無線電波,但它對400到500納米的光波是透明的,大致相當于綠光、藍光和紫光。
先前的研究表明,在晴朗的條件下,通過水的量子鏈的最大長度為300米,波長為418納米。先前的研究也成功地建立了跨越55米的隱蔽水域的量子通信,比如在海灣中發現的量子通信。然而,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只報道了5.5米湍流水域的量子通信。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在“水槽”中進行了量子通信實驗,科學家可以在水槽中產生波浪來模擬海洋。他們還嘗試了兩種不同的量子通信策略,一種是光的偏振,另一種是結合信號的偏振和軌道角動量,分析量子通信協議在最大距離和數據傳輸速率方面的差異。
研究人員在長達30米的湍流水中以每秒72千比特的速度實現了量子通信,這是迄今為止報道的最長距離。盡管湍流確實導致了光信號的顯著漂移和失真,但這些錯誤率并沒有阻止量子鏈路在兩種通信協議中的成功建立。
出乎意料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即使發射機沿著水槽向下移動,它們也能保持量子通信的正常進行。”加拿大渥太華大學量子物理學家、主要作者Felix Hufnagel說:“我們曾預計,如果沒有光束跟蹤技術,這是不可能的。”
在研究人員分析了數據之后,他們認為在湍流的水中,安全量子通信的最大距離實際上可能是80米,盡管這將取決于所用探測器的效率等因素。他們說,改善這些因素可能會顯著提高最大通信距離。
Hufnagel說,未來,研究人員的目標是試驗更快的電子設備和光束跟蹤工具,“這將使我們能夠在實際上漂浮在水中并在水中移動的兩方或多方之間進行通信。”他補充說,他們還想在空氣和波濤洶涌的水中進行量子鏈路實驗,這將“帶來一系列全新的挑戰,需要在發送方和接收方進行動態光束校正”。
責任編輯:pj
-
探測器
+關注
關注
14文章
2654瀏覽量
73269 -
量子通信
+關注
關注
3文章
293瀏覽量
2428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iic協議的數據傳輸速率標準
信道帶寬與數據傳輸速率關系
總線通信協議解析及應用
總線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分析
PCIe數據傳輸協議詳解
CAN總線數據傳輸速率 CAN總線在汽車中的應用
CAN總線數據傳輸速率設置
LORA模塊的數據傳輸速率
網絡數據傳輸速率的單位是什么
3針M5公頭接口速度和數據傳輸效率怎樣
![3針M5公頭接口速度<b class='flag-5'>和數據傳輸</b>效率怎樣](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6/54/wKgaomX9JraAfrffAADMjZr3SK0688.png)
DTU的多種協議,解鎖數據傳輸的無限可能
![DTU的多種<b class='flag-5'>協議</b>,解鎖<b class='flag-5'>數據傳輸</b>的無限可能](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2/F4/wKgaomXf3kSASsJhAADjln03JJI160.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