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經過無中斷的無監督自我訓練后,尖峰神經網絡變得不穩定。而且,這些“人造大腦”在獲得等同于一夜安息的休息之后,似乎可以恢復活力。
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計算機科學家Yijing Watkins對實驗室新聞部門說的話。
研究小組在努力使他們的神經網絡具有學習如何看待的能力的同時做出了這一發現。
加勒特·肯揚(Garrett Kenyon)也是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計算機科學家,他解釋說,當開發人員使用具有生物現實意義的尖峰神經形態處理器時,或者在研究處理器以了解生物學本身時,網絡就會出現不穩定。
Kenyon說,大多數從事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AI的研究人員“從來沒有遇到過這個問題,因為在他們研究的非常人工的系統中,他們具有執行全局數學運算的奢望,這些運算可以調節系統的整體動態增益。”
研究小組計劃在神經形態芯片上嘗試他們的算法,測試休息時間是否允許芯片穩定地實時處理從硅視網膜發送給它的信息。
該實驗室的新聞小組提供:“如果這些發現證實了需要人工大腦進行睡眠,那么我們可能會期望未來可能出現的機器人和其他智能機器也是如此。”
-
神經網絡
+關注
關注
42文章
4783瀏覽量
101240 -
計算機科學
+關注
關注
1文章
144瀏覽量
1140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