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感到不適需要看病就醫時,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去大醫院檢查。而科室眾多、提供綜合診療方案的大醫院,其接待患者的能力是有限的。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讓人們在本地區就能享受所需的醫療服務,是醫改的一大方向。
早在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就出臺了《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分級診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機制逐步健全,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
其實,通過專屬云平臺連接到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三甲醫院到社區中心資源共享,減輕三甲醫院負擔,增加社區中心門診量,實現醫改目標,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利用在線云服務平臺,不僅能夠使得醫療資源得以合理調配,而且也能使醫院之間人員與物資分配變得更加合理。
“云醫療”的出現,為醫療行業轉型升級搭起了一架橋梁。患者通過互聯網醫院、在線平臺復診、咨詢,藥物配送到家,就可以實現看病問診的目的,這種就診方式不用去實體醫院,能減少病毒感染風險,因而受到患者歡迎。
將醫院藥房、門診、X光室、B超室及各業務部門的多種終端,通過云系統進行統一管理,同時基于云計算平臺保證醫療資源整合、共享、開放,達到整體信息化的集成,最終可以形成一個互聯互通、資源共享、信息交換和遠程醫療的基礎架構。醫療云作為數據存儲和計算的載體,更多的為健康醫療大數據提供了發展的前提與可能,健康醫療大數據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核心,承載了數字醫療真正的價值。
眼下,大量醫生借助5G、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在網上開辟“第二戰場”。國內很多醫院充分運用“互聯網+”手段,積極創新服務模式。截至目前,重慶、湖南、上海、天津、湖北、甘肅等地正加快開通互聯網醫院。
此外,百度、阿里、騰訊、微醫、平安好醫生、好大夫在線等互聯網企業,紛紛免費提供各類技術和平臺支持。得益于眾多企業的共同推動,云計算用IDC建設投入逐年加碼,SaaS和PaaS等產業鏈環節全線得益,中國云計算行發展迅速,醫療云的活力也得到進一步釋放。
有市場研究機構發布的統計數據表明,2019年,全球醫療云計算市場規模為21479百萬美元,預計到2026年底將達到64635百萬美元,2020-2026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7.07%。如此廣闊的發展前景,已引發眾多投資者期待。
當然,隨著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云醫療”的落地。長期以來,公立醫院因規模較大、醫療資源豐富,積累了眾多患者,其自辦的互聯網醫院能有效拓展接診空間,快速吸納一批“云醫療”用戶。值得關注的是,今后“云醫療”服務會越來越廣泛、更加切合人們的需求,從而為疾病防控、健康養生等應用的落地提供更多支撐。
雖然醫療云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不過從目前來看仍然存在認知、技術、安全等方面的問題。,而問題的關鍵則在于數據本身。接口和標準不一致導致從技術層面上無法實現數據共享,數據安全的擔憂也依然存在。而解決好數據合理、合法使用,即有效監管的問題,將有助于醫療數據價值的綜合發揮。
2020年,醫療云產業發展蓬勃又強勁。也許在下半年,云醫療科技、平臺、系統建設能夠取得更多新成果。
責任編輯:tzh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26文章
45776瀏覽量
386892 -
醫療
+關注
關注
8文章
1877瀏覽量
59575 -
5G
+關注
關注
1360文章
48705瀏覽量
569681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948瀏覽量
13931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