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做芯片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唯有堅持,才能把芯片做下去。”作為一名半導體行業的老兵,芯擎科技CEO汪凱博士在總結其過去二十多年的“芯路”歷程時說道。
自大學時期一腳踏進電子工程領域,汪凱就與芯片結下了不解之緣。之后近二十多年的時間里,他始終堅持初心,在半導體領域默默耕耘,積累了十分豐富的從業經驗,并成為全球半導體行業變革的親歷者。汪凱指出,全球半導體產業經過二十多年的變遷已然進入了寡頭壟斷的時代,但本土半導體產業卻還剛剛處于起步階段,若想真正實現全面自主,還需要較長的時間,其中汽車電子、5G、AI、物聯網等新興應用市場未來發展將十分可觀。
比如汽車電子,隨著汽車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共享化發展,對半導體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尤其是自動駕駛的快速普及,推動汽車半導體正逐漸成為半導體領域增長最迅猛的細分市場之一,這也是為什么汪凱在半導體領域耕耘了近二十載,最后選擇一頭扎進汽車芯片這個細分領域的主要原因。據汪凱透露:未來,通過專注于設計和開發先進的汽車電子芯片,芯擎科技希望基于生態鏈的協同優勢,幫助整車廠更好地迎接電氣化和智能化變革,同時為中國乃至全球汽車電子產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中國半導體產業還在發展初期
關鍵領域仍待突破
據汪凱介紹,其在半導體領域的從業經歷大概可以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求學、研發、產品管理、市場銷售和自主創業,其中求學階段主要是打基礎。“半導體行業不像其他行業,在職場中行至中途還可以輕松換道,在半導體領域打拼具備一定的基礎非常重要,而且基礎打得好的話,后面的路走起來會相對容易很多。”汪凱表示。
“研發階段更多的是將過去所學的知識充分運用到產品研發過程當中,通過具體實踐思考怎么把產品做出來,并且打磨到極致。” 產品管理階段則讓汪凱進一步了解到了產品和市場的重要性,以及怎么去定義一個產品系列,把握客戶需求,成本控制和技術領先性這三個關鍵要素。 銷售階段更主要的是給予汪凱接觸各種各樣客戶的機會。“在做銷售的過程中,我有兩大感受:一是產品永遠是為市場服務的;第二,必須設立目標,并且對自己的目標一定要堅持。”汪凱指出。正是這樣豐富的從業經歷,為他最終選擇自主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汪凱看來,作為一名企業家,很重要的能力是能夠找準市場上真正有需求的產品,并且將其做到最好,提供給用戶。 在半導體領域多年的堅持也讓汪凱有幸成為半導體產業從新玩家密集入局向寡頭壟斷格局演變的見證者。據汪凱分析,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到現在半導體行業先后經歷了三次比較大的調整。首先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中期,美國半導體市場剛剛開始蓬勃發展,大批半導體廠家扎堆涌現市場,比如博通、高通、英偉達等差不多都是那個時候成立的。此后大約十年的時間里,全球半導體市場開始從新企業遍地開花向少數玩家掌控市場主導權演變,市場集中度逐漸提升。2010年以后,大型半導體公司先后走上兼并收購之路,比如NXP 對飛思卡爾的收購,驅動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行業從多頭格局向寡頭壟斷演變,并且一直持續到現在。 其中中國半導體市場,據汪凱分析目前所處的階段大約相當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美國——新玩家密集入局,行業真正開始發展。因此不同于全球化企業已經具備十分完善的架構、產品研發和生態服務體系,本土半導體企業目前整體規模還相對較小,且主要是以低端替代的方式切入市場,并且技術方面也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比如在制造工藝方面,目前在晶圓制造方面工藝走在行業前列的是臺積電,按照之前的規劃臺積電將在今年量產5nm,其下一代的3nm工藝研發目前符合預期,甚至在更為先進的2nm工藝研發方面,臺積電也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緊隨其后的三星,目前的工藝水平也已經提升到了5nm,并在進一步向3nm突破。這意味著與頭部玩家相比,本土供應商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特別是在汽車電子和工控芯片這兩個領域,國內基本處于空白,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構建本土產業鏈。
起步雖晚但市場機會大
本土廠商后發優勢很明顯
在半導體領域,有一個非常典型的說法——第一名可以吃肉,第二名就只能喝湯,第三名可能連湯都沒得喝,所以在這個行業里面汪凱認為要做就做最好的,只有做到最好的時候企業才有機會生存下去。但另一方面,中國半導體產業由于起步相對較晚,相較于國外成熟市場還有比較明顯的差距,這就導致本土廠商在一定時期內無法和國際企業抗衡,更不用說搶占市場紅利。
不過這也并不意味著面對競爭,本土半導體廠商就完全束手無策。汪凱指出,雖然起步晚但本土企業后發優勢十分明顯,尤其是在汽車電子這樣的新興市場里,考慮到中國在全球汽車市場所處的地位,以及目前的發展形勢,如果本土企業能夠抓準市場需求,密切配合客戶需要,再加上本土企業有更靠近本地市場的優勢,將有很大的機會脫穎而出。
據測算,目前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可能只有6%,甚至不足6%,但汽車半導體的年復合增長率卻達到了8%,增長十分迅猛。按此趨勢,到2025年汽車半導體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700億美元,可謂半導體領域發展最快的細分市場之一。 不僅如此,汪凱指出除了汽車電子,未來半導體在物聯網、5G、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以及存儲芯片等細分領域的發展前景也將十分廣闊,而汽車作為一個大型的移動終端,對于這些新興技術也有巨大的需求。以汽車存儲芯片為例,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估計,未來十年單車存儲容量將達到2TB-11TB,才能滿足不同自動駕駛等級的車載存儲需求,這無疑會進一步擴大汽車芯片的發展空間。正因為如此,近幾年大批本土半導體廠商紛紛涌進汽車芯片領域。 相較于其他半導體初創公司,芯擎科技有一個天然的優勢,即借勢吉利,更容易打開市場的大門。在汽車領域,一款新的產品要想“上車”,往往要經歷靈魂三問:誰用過,跑了多少公里,出了問題誰來負責。對于初創公司尤為如此,但由于成立時間往往并不長,初創公司在市場化之初想要獲取一個好的客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芯擎科技并沒有這樣的顧慮,因為未來芯擎科技的產品量產后,吉利會作為首家車企進行搭載,這將大大有助于其產品盡快推向市場,供更多的車企搭載。
芯擎科技的首款產品將面向智能座艙,并且能夠支撐L2級自動駕駛應用,產品將于今年年底流片,隨后進行樣片制作,并與整車進行適配,大約2022年正式量產。“未來,我們還會開發與智能座艙配套的MCU,以及自動駕駛芯片,以逐步建立完善的產品體系。”談及芯擎科技未來的產品規劃汪凱表示。
本土玩家密集入局
獲得市場競爭優勢尚需時日
毋庸置疑,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半導體市場一直由外資牢牢占據著主導地位,近幾年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以及本土廠商的密集布局下,汪凱指出這種情況正逐漸改善。 以生產制造為例,雖然因為一些限制,本土廠商在工藝方面與全球領先企業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目前國內已經開始涌現一批成熟的企業。如中芯國際,作為是中國大陸一家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目前已經能夠為客戶提供0.35微米至14納米多種技術節點、不同工藝平臺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及配套服務,日前該公司已經正式在科創板上市。另外半導體設計方面,國內也在逐漸補齊短板。 未來隨著本土廠商持續發力,汪凱認為本土芯片企業中很有可能出現挑戰國際巨頭,甚至比肩他們的企業,這在目前有很好的機遇。中國科技應用的大爆發為本土芯片廠商突圍提供了很好的契機,與跨國公司相比,中國公司在獲取本地支持、構建成本競爭力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均為本土企業實現國產化提供了重要支撐。
但汪凱也強調由于芯片行業壁壘比較高,初創公司入局可以從門檻相對較高的領域做起,這樣可能開局難度較大,但一旦成功對應的壁壘也會更高一些。而除了選準目標市場,他指出具備專業的人才和充足的資金十分關鍵。特別是人才,比如芯擎科技因70%以上的員工都是碩士或者博士學歷,且絕大部分都具備十年以上行業經驗,在開展研發時可以省掉很多磨合的過程,有助于快速將產品推向市場。“因為對于初創公司來說,抓緊時間上市很重要,正所謂‘唯快不破’嘛。” 即便上述條件都具備,汪凱認為本土芯片廠商要想實現全面的國產化仍需較長時間,這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而是會隨著本土企業的產品譜系逐漸完善、市場接受程度不斷提升慢慢形成。并且很重要的一點是,本土企業應該先充分立足于國內市場,以獲取足夠的市場份額,才能更好地角逐國際市場。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7文章
51344瀏覽量
428148 -
半導體產業
+關注
關注
6文章
509瀏覽量
34465
原文標題:對話芯擎CEO汪凱:抓住后發優勢,堅持走自己的路 | 芯路
文章出處:【微信號:Synopsys_CN,微信公眾號:新思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行芯受邀出席2024求是緣半導體產業峰會
AI技術驅動半導體產業升級,芯原布局未來智能計算領域
中國半導體產業:面臨關鍵時刻的抉擇
CNBC對話納微半導體CEO Gene Sheridan
喜訊 | MDD辰達半導體榮獲藍點獎“最具投資價值獎”
半導體龍頭齊聚SEMiBAY/灣芯展,展示中國半導體全產業鏈生態盛況
![<b class='flag-5'>半導體</b>龍頭齊聚SEMiBAY/灣<b class='flag-5'>芯</b>展,展示<b class='flag-5'>中國</b><b class='flag-5'>半導體</b>全<b class='flag-5'>產業</b>鏈生態盛況](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5/45/wKgaomY_aMmAGtFHAACRs0-nQuo047.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