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電子人造皮膚,可以像真實的皮膚一樣對疼痛做出反應。這種人造皮膚為改進的假肢、更智能的機器人技術以及皮膚移植的非侵入性替代品打開了大門。研究人員表示,該原型設備可以以電子方式復制人類皮膚感知疼痛。
它模仿了人類近乎即時的反饋反應,具有對疼痛感覺作出反應的能力,其速度與神經信號向大腦發送信號時的速度相同。疼痛是人類用來幫助避免可能導致死亡或者損傷的重要方法。皮膚是人體最大的感覺器官,人類無時無刻不在通過皮膚來感知事物,疼痛反應,只有在某一時刻才會啟動。當某樣東西太熱或太尖銳時,我們就會感到疼痛,并避開潛在的生命傷害。當達到疼痛閾值時,人造皮膚可以對壓力、熱或冷做出即時反應。
除了疼痛感應原型,該團隊還能開發出可拉伸電子裝置,以感知和響應溫度和壓力的變化。研究人員表示,隨著更多的發展,這種可拉伸的人造皮膚未來可以用于傳統方法不可行或沒有效果的非侵入性皮膚移植。
人工皮膚使用可拉伸的電子元件,將氧化物材料與生物相容性的硅膠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透明的、不易碎的、可穿戴的電子裝置,薄如貼紙。基于受熱后會發生變化的材料,使用了比人類頭發薄1000倍的溫度反應涂層。大腦模仿記憶功能使用電子記憶細胞,模仿大腦如何長期記憶來回憶和保留以前的信息。疼痛傳感器使用了所有這三種涂層,而其他原型只使用一種。
責任編輯:tzh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61文章
52402瀏覽量
762848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2文章
29393瀏覽量
211234 -
電子
+關注
關注
32文章
1927瀏覽量
9055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中國科學院:電鰻啟發離子電子人造皮膚,具有多模態感知和傳感器內儲層計算功能

研究人員開發出基于NVIDIA技術的AI模型用于檢測瘧疾
研究人員利用激光束開創量子計算新局面

吉林大學:研究具有3D力檢測功能的自供電柔性電子皮膚觸覺傳感器

我國科學家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維架構的新型電子皮膚系統
新型OLED可實現小巧輕便的夜視鏡
柔軟可拉伸的新型3D打印材料可改善可穿戴傳感應用
研究人員:微生物電池可能會對遠程應用產生巨大影響
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超透鏡相機的圖像質量

清華大學研發新型仿生三維電子皮膚系統
MIT/三星研究人員利用活體拉曼光譜直接觀察葡萄糖指紋圖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