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電視產品,很少有人會感到陌生。從70、80年代只能生產黑白圖像的黑白電視,到可以顯示彩色畫面的彩電,再到擁有更高分辨率的液晶電視。彩電行業經過了多次革新發展,才形成了如今的形態。
而在今天的彩電市場中,智能電視作為新興產品,已經成為彩電市場銷量增長的重要引擎,并顯現出取代傳統電視的趨勢。國內市場中,智能硬件提供商華為、小米不斷在智能電視領域加碼布局,oppo也在近日宣布推出智能電視產品,這無疑讓智能電視賽道的戰火,燒的更加兇猛了。
“藍光”技術助力oppo進軍智能電視
對于國內超過千億的彩電市場,oppo早就垂涎已久。今年9月3日,oppo首款55英寸智能電視獲得了3C認證,其在彩電行業的布局,也終于拉開了帷幕。
時隔不久,9月7日oppo副總裁劉波在致中國區工作的內部信中,更是明確表示公司的智能電視產品即將登場,oppo距離邁入彩電行業只差臨門一腳。而對于入局彩電行業,oppo也有自己的考慮。
一方面,oppo在視聽技術方面有著多年的積累,其之前曾經推出的藍光播放器、MP3、MP4產品均獲得了不錯的口碑,而此前的技術積累,對OPPO進軍智能電視產品大有助益。
早在2004年,oppo digital公司在美國硅谷成立后的一年時間內,就獲得了美國Secrets of Hom Therater and High Fidelity網站年度最佳產品稱號,并獲得了EISA認可的“2013-2014年影音大賽”大獎。這些亮眼的成績,充分展現了oppo在影音技術領域的硬核實力。
而這種硬核實力顯然也是可以用于智能電視的。OPPO副總裁劉波曾對外表示,oppo的智能電視產品將融合“藍光基因”,而基于“藍光”曾經取得的成就,這款智能電視尚未上市就已經引起了高度關注。
oppo方面也表示,將以MP3、MP4產品從藍光時代積累的技術,打造高視聽效果的智能電視,以推進其智能電視產品的商業化落地。
隨著彩電行業進入存量市場,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老牌電視企業也在加緊智能化轉型,新興智能電視企業也在不斷增多。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oppo的“藍光基因”為其智能電視產品,注入了差異化的競爭壁壘。
不過,在智能電視賽道,oppo在智能手機行業的老對手小米、華為也已經展開了布局,并借助IoT生態的優勢推進智能電視產品的銷售,這讓后入場的oppo面臨不小的壓力。
再戰華為、小米
國內彩電市場中,可以分為傳統電視企業和互聯網電視企業兩類。一類是以TCL、海信視像為代表的老牌電視企業;另一類則是具備互聯網接入AI技術功能的智能硬件企業,其通過包含智能電視產品在內的各類智能家居產品,逐漸在國內彩電市場占據優勢。
在互聯網智能硬件企業中,華為、小米是其中較為突出的代表。而在智能電視產品的布局方面,華為、小米仍舊采取了其在智能手機行業的打法。比如,華為仍主打包含芯片技術在內的融合了鴻蒙系統的軟硬件一體化的生態優勢,并以此征服消費者;小米則繼續以性價比優勢占領市場。
比如華為的X65智慧屏產品,搭載了鴻鵠898芯片、鴻蒙系統,具有領先業界的硬件實力;小米的4A、4C智能電視產品,價格最低至799元,憑借低廉的價格受到用戶歡迎,并取到了2019年國內銷量第一的亮眼成績。
相比之下,新入場的oppo智能電視,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而在競爭愈加激烈的智能電視賽道,華為、小米的市場地位已經逐漸穩固,oppo智能電視僅憑“藍光基因”優勢,還很難在彩電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而從IoT戰略方面來看,進軍彩電行業雖然并不輕松,但這卻是oppo必須要走的路。畢竟,如今在各家智能硬件企業,均在推動IoT生態布局的情況下,oppo自然也不能落后。而由于智能電視在IoT生態中起著重要的聯動作用,它對OPPO建立自己的IoT生態、提升其企業綜合競爭力、穩固基本盤,意義重大。
以此來看,oppo入局彩電行業可以說是必然。而oppo在進軍彩電行業的同時,也將戰火蔓延到了IoT賽道。
戰火蔓延到了IoT領域
對智能硬件企業來說,IoT生態的布局具有更深層次的戰略意義,對企業的營收增長、用戶粘性增加大有裨益。
比如小米的“手機+AIoT”布局,使其生態鏈產品保持40%以上的年增長率,不僅為其營收增長提供了助力,還讓小米了獲得了一批忠實的米粉用戶。據小米財報顯示,小米生態鏈關聯5件及以上IoT平臺產品的用戶已經超過了350萬人(不包括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極大的促進了小米生態的商業化推進。
從小米的IoT生態布局來看,IoT對企業的營收增長、用戶粘性提升都是一種利好。而在萬物智聯時代,IoT生態也將是智能硬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oppo入局彩電行業、布局IoT生態,也是順應市場趨勢,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力的不二之選。
不過,在產品布局方面,oppo的IoT生態布局已經落后于華為、小米兩家。在小米推出“1+4+X”的戰略布局后,華為也公布了自己的“1+8+N”戰略布局,以融合鴻蒙系統的HiLink生態和小米展開競爭,而oppo的智能生態產品僅有手環、手表等可穿戴產品,IoT生態布局明顯遜色不少。
在競爭愈加激烈的IoT賽道,華為、小米也在不斷加碼布局,oppo也逐漸感受到了危機,這次推出智能電視產品,就是其奮起直追的表現。而在老對手華為、小米率先入場的情況下,oppo這個新軍能取得多少成績,還是個未知數。
能否成為后起之秀
在競爭愈加激烈的IoT賽道,oppo能有怎樣的表現,還要從技術實力、銷售渠道、市場競爭多方面分析考慮。
首先,從智能電視產品來看,oppo具有廣受市場好評的“藍光基因”的技術積累,而這個作為智能電視產品用戶體驗的核心要件,自然能為其智能電視產品,增加不少亮點。
其次,從銷售渠道來看,oppo還有著多年積累的銷售渠道優勢。多年布局下,oppo的線下門店接近20萬家,對用戶的消費習慣、潛在需求了解更為清晰,進而為智能電視產品的功能設計提供助力,這對其用戶體驗的提升大有助益。
不過,和小米、華為相比,oppo的智能電視產品還有不小的差距,起步晚、硬件實力積累不足都是oppo和兩家的差距。此外,TCL、海信視像這些老牌企業也加碼了IoT生態布局,這也會讓oppo面臨不小的競爭壓力。
從市場方面來看,智能產品在下沉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智能音箱、智能手表等智能產品越來越普及,智能硬件市場的IoT生態趨勢已經顯現。而作為智能手機、智能音箱等產品的聯動中心的智能電視產品,必然是各家的必爭之地。
因此,不難預見未來的彩電市場的戰火只會燒得更旺,而這對新入局的oppo自然不是個好消息。而oppo能否在“藍光基因”、渠道優勢的加持下成為后起之秀,還有待市場檢驗。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其在市場表現如何,OPPO對于這個家庭物聯網的重要終端入口,都不會輕易放棄。畢竟,這關乎OPPO的IoT大計,OPPO馬虎不得。
責任編輯:gt
-
液晶電視
+關注
關注
41文章
548瀏覽量
46597 -
OPPO
+關注
關注
20文章
5271瀏覽量
80852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431瀏覽量
14630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vivo、OPPO、小米或跟進超薄機型
看點:小米正式進軍韓國市場 寒武紀股價一度跌破600元 上海跨國地區總部超一千家
小米正式踏入韓國市場
OPPO、小米與松下達成專利交叉許可協議
小米電視S Pro Mini LED 2025系列重磅上市
電視信號分析儀的技術原理和應用
掰掉衛星電話的外置天線,華為“天才少年”助力 Mate 捅破天
藍光激光焊接技術在焊接鍍鋅板-紫銅的工藝應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