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工作日的最后一天,經常被“嗑CP”的浙江和江蘇,又各自在同一個領域搞了大事情。
一邊,浙江寧波舉行了“2020世界數字經濟大會暨第十屆智慧城市與智能經濟博覽會”的開幕式。會議名字很長,關鍵就一個,怎么加快發展數字經濟。
另一邊,“蘇大強”毫不示弱。江蘇有媒體官宣說,近日舉辦的2020年江蘇數字經濟高峰論壇上“放出話來”:2019年,江蘇的數字經濟規模已超過4萬億。
這個4萬億很不簡單,因為在去年9月,也是在寧波,在2019年世界數字經濟大會暨第九屆中國智慧城市與智能經濟博覽會上,浙江有公布過一個“小目標”:將力爭到2022年全省數字經濟總量突破4萬億。
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及占比。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于是就有網友再次開“嗑”:蘇浙兩省這是要在數字經濟領域PK嗎?
在數數君看來,比拼當然是難免的,但“蘇浙CP”也不是白“嗑”的,兩省目前其實更多的需要合作。
這一判斷其實也很簡單,解讀一下兩組數字就行。
一是兩省都提到的4萬億。這個數字其實蠻有標志性意義。因為目前我國數字經濟規模最大的省市是廣東,2018年的數字經濟規模就已經超過4萬億。位列其后的江蘇、浙江自然會把廣東這一最近的數值作為一個追趕目標。
同時,有專家和機構預測,2020年,中國的數字經濟規模將超過40萬億元,4萬億正好是十分之一。能達到并超過這一份額,可以視作一種“江湖地位”的標志吧,蘇浙兩省怎么會輕易放過?
2019 年我國部分省市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占比、增速。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第二組數字是8月下旬,無錫跑到杭州的地盤上,開了一場數字經濟交流合作洽談會,會上集中簽約了47個項目,總投資達到約60億元。
不要以為這只是無錫、杭州兩座城市在“搞事情”,兩者在一定程度上其實代表了數字經濟領域的兩大“陣營”——無錫是中國首個物聯網之城,杭州則被稱為中國互聯網之都。而我們知道,物聯網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最重要的技術,“互聯網+”又是數字產業化的實現渠道。用一個公式近似表示:
無錫+杭州≈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
進而可以約等于數字經濟發展的主流方向了。
這一點,從47個項目也能得到印證。據《無錫日報》報道,它們“涵蓋了產業基地、數字化平臺、創新中心等領域”。相比于直接介紹是某個具體的項目,這三個領域可以解讀為:我們已經不是搞一兩個項目的合作了,我們在一起搭建平臺。這明顯是更高層級的合作了。
所以,大家看明白了吧,無錫與杭州的一個小小的洽談會,背后是蘇浙兩省在數字經濟的產業結構、發展模式上的強強聯手,再加上兩個4萬億的“小目標”又將擺在那里(將占到全國約五分之一),那將在數字經濟的版圖上占據一個多大的話語權!
2019年部分省市產業數字化增加值規模及占GDP 比重。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這也難怪在今年6月召開的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主要領導座談會上,一市三省共同簽署了四方戰略合作協議,其中第一個就是共同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從各地的產業結構特點,到未來發展方向,都需要合作,而且有很大合作空間。
不僅如此,從相關報道無錫市大數據局局長胡逸對杭州、無錫的“雙城記”的一番表態,更能夠看出蘇浙兩省在數字經濟領域合作背后的一個雄心——胡逸表示,形成產業鏈協作“小循環”,打造長三角一體化“中循環”引擎,爭做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帶動更廣區域的大循環彼此滋養,互相成就,這是具有萬億GDP能級城市應該做的事。
這一段不到百字的話中,包含了長三角一體化、國內國際“雙循環”等重大戰略,同時也表達了通過數字經濟來推動長三角各方面一體化發展的信心。
從這個角度來說,物聯網之城與互聯網之都不僅要“在一起”,而且還要拉著一市三省“在一起”,什么叫“天作之合”?這就是。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31文章
46264瀏覽量
392890 -
智慧城市
+關注
關注
21文章
4358瀏覽量
99963 -
數字經濟
+關注
關注
2文章
1104瀏覽量
1891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