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麗雅負責人(右)正在生產車間查看特種繩纜質量。
近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飛行里程突破1億公里。在這一國家重大科研工程背后,有“青島元素”的鼎力支撐——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為“天問一號”提供著陸傘繩連接技術、研發并提供特種彈性繩索以用于著陸器耐沖擊試驗。這兩項工作都作用于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后安全著陸這一最核心環節。從這個角度說,海麗雅可謂火星探測器安全著陸的“守衛者”。
據了解,目前,全球火星探測均需要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其中,著陸環節是公開的技術難點。在著陸過程中,探測器從130多公里的高空進入火星大氣,時速高達21000公里(每秒5.9公里),要在短短7分鐘的時間內,將速度降至零,才能實現安全著陸。這是所有火星探測任務中技術難度最大、失敗概率最高的關鍵時刻,被稱為“黑色7分鐘”。這7分鐘對降落傘繩提出了極高要求。 “在著陸過程中,減速傘打開的一瞬間和探測器著陸的一瞬間對傘繩的沖擊力非常大,傳統繩索插接方式一旦耐受不住沖擊力就會產生斷裂,探測器也將無法完成后續任務。”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徐連龍說。 據介紹,著陸器進入火星大氣層的速度高達18000千米/小時,超高速摩擦將產生上千攝氏度高溫,這對降落傘繩提出了極高要求。青島海麗雅的技術成果,正是要確保探測器著陸階段的降落傘減速環節萬無一失。 為此,海麗雅經過一年半的技術攻關,經過上千次試驗,圓滿完成了火星探測器著陸計劃的地面試驗,獲取了精確、穩定的試驗數據,確保了著陸器耐沖擊地面模擬試驗的順利進行,為著陸火星“打好了提前量”。 “天問一號”著陸器降落傘的傘繩,采用的是海麗雅集團的發明專利——繩索插接技術。這種技術的自鎖功能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傘繩強度、減少強力損失,確保著陸器安全。
按照計劃,“天問一號”將于明年2月到達火星并開展著陸準備等工作。屆時,“青島造”的特種繩索將接受“實戰測試”。 據悉,青島海麗雅始建于1922年,由生產女士扎頭繩起家,如今已發展成為以特種繩纜、應急自救產品研發生產等為主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曾先后為中國海洋科考船“大洋一號”、“科學”號、“雪龍”號、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大型飛船返回艙等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定向研發特種繩纜的企業,海麗雅目前擁有專利1600多項,曾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原文標題:青島制造護航“天問一號”火星著陸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青島科技通】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探測器
+關注
關注
14文章
2653瀏覽量
73252 -
火星
+關注
關注
0文章
93瀏覽量
11756
原文標題:青島制造護航“天問一號”火星著陸
文章出處:【微信號:qdkjjkjt,微信公眾號:青島科技通】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用于光波導系統的均勻性探測器
如何提高金屬探測器探測率
金屬探測器使用技巧 水下金屬探測器使用方法
雷達探測器的工作原理 雷達探測器與激光探測器區別
探測器選擇指導
![<b class='flag-5'>探測器</b>選擇指導](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A/61/wKgaomcNmeGAb5tmAADc68bO614670.jpg)
光電探測器選型噪聲問題
![光電<b class='flag-5'>探測器</b>選型噪聲問題](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A/39/wKgaomcJpwWAOioVAAAPstvGb0Y311.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