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我們曾經介紹分析過華為發布“智能體”技術參考架構,對于產業智能革命的鼎新作用。其中咱們一起聊過深圳的“鵬城智能體”有種種智能價值。對此,有讀者留言詢問,類似鵬城智能體這樣的城市級智能體到底是否能快速普及,在其他城市形成規模化復制推廣?
畢竟我們不能每當想要體驗全場景智慧就飛去深圳,智能體嘛,還是身邊的好。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鵬城智能體究竟是不是個案,意味著智能體在產業中是“概念車”還是“量產車”?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距離鵬城智能體才幾天,智能體落戶城市的下一站就已經有了眉目。
9月29日,成都高新區管委會與華為簽署了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宣布共建蓉城智能體。在這項合作中,將結合成都市的新基建以及智慧城市建設規劃,發揮華為在5G、云、AI、計算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幫助成都市建設成都智慧城市數字底座和城市智能中樞。一周之內,兩大城市的智能體接連發布,應該能夠解答很多問題。
熱愛成都這座城市的我們可能會猛然發現,蓉城智能體已經在成都數字之城的基礎上,上演了一場新的“智能折疊”。
數字興百業,花重錦官城
事實上,成都的數字經濟發展與智慧城市建設,已經在城市經濟的整體規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早在2017年4月,成都市就將“數字經濟”發展定位為重要任務。2018年3月,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等部門聯合印發了《成都市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為成都數字經濟明確了目標規劃與發展節奏。
到2019年,四川省全省的數字經濟總體規模超1.6萬億元,占GDP比重超過30%,預計到2022年全省數字經濟總量將達到2萬億元以上。其中成都在四川數字經濟建設中扮演著主力軍和急先鋒的角色。
產業綜合度高,三大產業分布均勻的成都,非常重視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數字技術與產業場景、企業創新活力之間的結合。截至2019年底,成都新經濟企業已經達到36.6萬戶,新經濟活力指數全國第三。而在成都以數字技術賦能千行百業的方法中,技術與場景的結合是重中之重。今年3月,成都宣布將每月發布100個面向社會、觸摸未來、鏈接應用的新場景。這一探索開全國之先河,背后是成都信息技術基建、創新產業培育,以及高治理城市治理的綜合。
數字化技術賦能千行百業,正在變成像美食、宜居、旅游、西南重鎮一樣的“成都名片”。而在城市場景與數字化技術的更緊密結合過程中,蓉城智能體的快速落地也就水到渠成。據了解,成都市與華為共同打造了 “一中心三平臺”的城市綜合智能體——蓉城智能體。其中,“一中心”指“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將結合成都在西部的經濟、政治和科技地位,進行科研創新和戰略落地;“三平臺”包括“城市智腦平臺”、“全球領先(E級)人工智能算力平臺”、“全球智能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科研創新平臺”,滿足智慧城市各個行業及城市治理、企業生產、居民生活對智慧化應用的需求。而全球領先(E級)人工智能算力平臺”由普惠AI子平臺和基于華為人工智能計算集群Atlas 900的科研創新專用子平臺組成,將提升人工智能在企業的應用能力以及進行最前沿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研究。
基于蓉城智能體,數字技術與產業場景、城市空間的關系將被進一步重構,上演一場值得期待的“成都折疊”。
智能體,折疊蓉城時空
成都對于數字經濟的重視和篤信,顯然為蓉城智能體的到來打下了堅實底座。而我們也可以觀察到,蓉城智能體對于成都的城市治理與經濟發展,具備一系列顯著的促進作用。與各行業場景有效結合,讓蓉城智能體成為了一個中樞,開始將產業效率進行全新結合,實現“成都折疊”。
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在蓉城智能體的產業實踐案例中,發現三個方向的智能折疊:
一、效率折疊
智能體為成都的城市智能化、產業數字化發展提供了高效整合、經驗完備的可參考架構。這一點極大促進了成都智能化的產業效率,節省了大量摸索、試驗性項目帶來的時間浪費與產業成本。從智能體發布后不到一周,蓉城智能體就可以實現產業落地,可以在某種程度上了解智能體所代表的高度模塊化、大規模復制潛力。每一次工業革命中,大規模復制推廣都是產業成功的前提。
二、場景折疊
智能體的另一大價值,是可以有效與各行業結合,賦能生產核心場景,搭建體系化的產業智能空間。這讓很多過去無法達成的生產效率與服務效率在技術底座升級中變為現實,在基礎產業中形成了一個個全新場景。而這正與場景為先的成都新經濟探索高頻契合。
舉例來說,在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與華為的合作中,2019 年 11 月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攜手中國移動、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實現了全球首張 5G 醫療行業專網。5G 醫療行業專網是通過在醫院內布置 MEC(邊緣計算)設備,融合網絡切片技術,實現了云、網、業融合,可以有效支持多種5G+醫療應用,實現大量全新的醫療場景變為現實,為社會監控事業創造全新的場景與價值。
再比如,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中,通過與華為及伙伴合作,雙流機場將人臉圖像采集、存儲、處理、交互有關的數據及應用從安檢信息系統中剝離出來,打造一張臉數字服務平臺。通過數據復制、標準治理等方式將安檢信息系統旅客數據統一標準化存儲管控,從而滿足數據分析、統計及商業智能應用等需要,滿足人臉識別、一證通關等業務要求。通過蓉城智能體帶來的智能化技術與智慧機場解決方案,實現了全新的旅客值機效率與機場安全運行能力。
這樣的“場景折疊”,將隨著蓉城智能體的落地與發展不斷增多,越來越多新場景將在新基建體系下形成,而固有場景將在智能技術加持下得到全新升級,從而助力成都的場景探索始終領先一步。
三、技術折疊
新基建的基礎價值邏輯之一,就是通過多種新技術協同聚合,解決舊有單一技術所不能觸及和解決的產業問題。蓉城智能體恰好發揮了這一特性,通過多技術協同,讓成都擁抱5機協同。
在四川農信的合作案例中,通過蓉城智能體整合了華為在計算、存儲、大數據平臺、網絡等基礎產品和解決方案領域的技術布局,實現了數字化底座的深度可用,從而讓四川農信金融服務能力基于ICT技術取得長足進步。
而在成都市美麗的水系中,已經基于蓉城智能體,利用華為云視頻AI 技術,通過多種技術的聚合,來實現拋灑垃圾、大型漂浮物識別、游泳釣魚識別、采沙船識別和告警,有效提高了河長治理效率。
整體而言,蓉城智能體通過對技術的聚合、產業場景的理解,以及高度可用的參考架構,實現了推動成都各領域智慧城市建設與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目標。隨著蓉城智能體不斷的“學習”與“覺醒”,智能折疊槳深入到千行百業,實現政府與公共事業、交通、工業制造、醫療、金融等產業的智能升級,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和獲得感。
不久后的某一天,當你開始想念成都時,想起的不僅是美食、美景和某個人,還有一城的智能風景。
全場景智慧=未來城市通行證
從蓉城智能體的快速落地與產業實踐,我們可以認為,華為提出全場景智慧后,已經將其產業落地能力推動到了規模化復制推廣周期。全場景智慧并不是一個全新的事物和觀點,而是華為厚積薄發的產業洞察,是順勢而為、應時而動的產業結果。
全場景智慧的目標,是覆蓋城市、企業、行業,惠及每個組織、每個家庭、每個人。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華為將與伙伴共同構建全場景智慧城市、全場景智慧企業、以及全場景智慧行業。其中,全場景智慧城市是重要一環。而從鵬城智能體的誕生,到蓉城智能體快速落地,我們可以發現其中貫穿了全場景智慧中,對于實現城市全域精準分析、系統預測、協同指揮、科學治理和場景化服務的產業理解與技術支撐。
而智能體,也就是全場景智慧城市落地的驅動方案。一方面,智能體將全場景智慧中的技術協同、解決方案、產業經驗等多方面價值進行最大公約化,汲取出可復制、可推廣的參考架構。另一方面則承認和尊重每個地區、每座城市的個性化需求與發展路徑。存同、承異、關注未來,讓智能體成為了未來城市智能化發展中,一張非常有價值的通行證。
從鵬城智能體到蓉城智能體,一個智能體與城市技術應用之間的脈絡邏輯已經逐漸明細。智能體應用于城市發展,具有可高度參考、能實現技術能貫通、能有效深入產業場景與供需關系的三大特質。在這些價值的保障下,相信很快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城市覺醒他們的“智能體”,完成加快效率,提升治理的城市“智能化折疊”。
錦官城中,一片盛放的數字花海中,蓉城智能體正邂逅未來。
-
ICT
+關注
關注
3文章
428瀏覽量
37180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7文章
49029瀏覽量
249608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9535瀏覽量
63604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960瀏覽量
140263 -
工業革命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7瀏覽量
1604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鴻之微發布鴻元AI大模型智能體2.0
【「零基礎開發AI Agent」閱讀體驗】操作實戰,開發一個編程助手智能體
AI智能體對電子企業的幫助是什么

研華AgentBuilder智能體平臺推動智能制造發展
請求贈閱《零基礎開發AI Agent——手把手教你用扣子做智能體》
NVIDIA發布連接AI智能體的AI-Q Blueprint

研華科技入選信通院智能體應用案例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兩本互為支持的書
AI智能體是什么_AI智能體如何重塑企業業務流程
成都匯陽投資關于智能體時代來臨,具身智能有望成為最佳載體
聯想發布智能體一體機解決方案
未來已來:網絡數字一體機芯在智能交通中的革新實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