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以“網融萬物 智向未來”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開幕。
作為展會的最重要環節,ICT領袖論壇同期舉行。中國信科副總經理、無線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山枝博士應邀參會,并作了題為《5G助力新基建 砥礪前行》的主題報告。
陳山枝指出,在過去的一年中,通過產業鏈的攜手努力,我國5G建設取得的長足進步,無論是網絡規模、手機用戶數量,還是行業應用創新,特別是5G獨立組網(SA)能力,都走在了全球前列。但斐然成績的背后,越要保持戰略定力和清醒認識,“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從長遠看,5G對垂直行業的變革和創新驅動潛力巨大,即5G改變社會,但5G發展有其內在規律。當前,5G行業應用仍處于孕育階段,在5G場景化建設、網絡能力提升、商業模式探索、產業政策完善等方面,依然是任重道遠。”
陳山枝表示,作為我國自主創新的核心廠商,中國信科將攜手產業鏈不遺余力地推動我國5G向前發展,促進5G產業和行業應用走向成熟。“5G未來的演進發展,不能簡單從一維的網絡建設來考慮,而應該從多個維度能力拓展來構建5G的立體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行業的磨合,更多行業壁壘將被打破,5G帶來的產業價值將被充分釋放,達到5G改變社會的目標。”
認清當下:5G建設商用是長期過程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經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了60萬座,全球占比超過50%,預計到年底將建設開通80萬站。用戶方面,5G用戶增速迅猛,截止到8月份,我國5G連接數超過了1.5億。在終端層面,今年的前8個月份,我國5G手機出貨量高達9368萬部,出貨量占全球的79%。更為重要的是,我國已經具備了5G SA端到端的能力。
在5G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有觀點認為5G可能被炒作過熱,更有觀點認為5G技術并不成熟,運營成本極高,應用場景并不明確。
對此,陳山枝認為,5G集eMBB、mMTC、uRLLC三大應用場景于一身,具備巨大的技術應用潛力,通過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融合應用,將顛覆某些傳統產業,升級某些傳統產業,并孵化新應用,催生新業態、新商業模式。
“在5G發展的過程中,有不同的聲音很正常,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5G垂直行業應用有著不斷演進的發展歷程。”陳山枝指出,“5G垂直行業應用取決于場景技術實現難度(行業融合難度)、經濟價值大小等兩個重要因素。而5G垂直行業應用將優先在場景技術實現難度較小、經濟價值大的行業應用場景落地。未來,隨著時間推移和行業磨合,更多行業壁壘被打破,5G帶來的經濟價值將超過預期。”
“5G改變社會,任重而道遠”。陳山枝認為,只有多方融合創新,方能打破行業壁壘,讓5G為行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主管部門發布的政策應與時俱進,促進先進生產力解放,優化頻率規劃、規劃專網應用頻率,完善5G應用創新機制;運營商應加快5G基礎網絡部署, 打造萬物智聯基礎網絡,發力行業專網,提升行業專網服務供給能力,探索專網建設、服務、運營模式。設備廠家應強化創新能力5G技術與產品研發,加快邊緣計算、網絡切片技術開發增強5G網絡能力,滿足行業需求。”
只有CT行業的創新是不夠的,更需要互聯網廠家和垂直行業企業的加入。陳山枝表示,對于互聯網廠家,需要打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平臺,強化5G與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的融合。對于行業企業,應擁抱變化,加速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打好基礎引入5G行業專網,實現重點業務區域的網絡覆蓋,建設好5G工業互聯網平臺,加速現有工業系統與5G網絡的融合。
砥礪前行:構建5G未來“新坐標”
作為我國自主創新的核心廠商,中國信科不遺余力地推動我國5G向前發展,促進5G產業走向成熟。在陳山枝看來,5G未來的演進發展,不能簡單從一維的網絡建設來考慮,而應該從多個維度能力拓展來構建5G的立體能力。
中國信科選擇了三個重點的維度來構建5G未來的拓展方向。其中,“X軸”是橫向坐標,代表著覆蓋場景的持續拓展;“Y軸”是縱向坐標,是網絡對垂直行業應用支撐能力的持續提升;“Z軸”是深向坐標,代表網絡向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演進。
在接下來的演講中,結合當前產業界關注的節能降耗、網絡自動化、垂直行業拓展等熱點話題,陳山枝向與會嘉賓們分享了中國信科的成功實踐。
從網絡智能化的角度來講,節能降耗是行業一直關注的熱點問題。毫無疑問的是,5G基站比4G基站更節能,5G基站的每bit的能耗僅為4G基站的10%-20%。但5G要和4G實現同樣的覆蓋,基站數量需要增加,與之相對應的是能耗也增加了。
“行業要想降低5G能耗就需要系統級的解決方案。在這方面,中國信科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了包括符號關斷、通道關斷、載波智能關斷、深度休眠等節能降耗的技術解決方案。”陳山枝表示,5G基站開啟各類節能技術后,系統能耗將進一步降低。
在5G+垂直行業方面,據陳山枝介紹,中國信科目前正在全力推動的領域有兩個--“5G+車聯網”和“5G+工業互聯網”。
在中國信科看來,“5G+車聯網”應用擁有廣闊的前景,能帶來更多的創新增長空間。數據顯示:到2025年,網聯車輛數量將達到3.5億,且車輛前裝市場網聯數將逐步遠超后裝市場。自動駕駛階段,車輛需要與網絡進行頻繁通信,會產生大量數據交互。在經濟效益方面,預計到2025年,全球車輛網聯市場收入將突破18億美元。
中國信科是最早在國內外提出LTE-V車聯網概念和關鍵技術的廠商。中國信科推出了業界首款LTE-V2X的OBU/RSU(自研芯片)以及業界首款商用LTE-V2X模組,支持友商開發C-V2X設備。在上海、重慶i-Vista等多個城市都有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在車聯網領域,中國信科還擁有自主研發的芯片、模組、設備以及解決方案。包括擁有“中國芯”的車規級C-V2X通信模組、支持4G/5G的C-V2X雙模路側終端RSU及車載終端OBU等車路協同系列產品,所有產品均全面支持3GPP/CCSA/C-ITS/CSAE發布的C-V2X協議。
除了“5G+車聯網”,中國信科還在大力布局“5G+工業互聯網”。陳山枝認為,5G的特性非常匹配工業互聯網需求的自動化、柔性制造和供應鏈的變革。在工業互聯網領域,5G的最終目標是要幫助制造企業實現降本、提質和增效。在5G+工業互聯網領域,中國信科已經有成功的落地案例,發布的5G智慧工廠項目目前已實施到了第二階段,達成了生產效率提升30%的初步目標。
陳山枝坦言,“5G+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還需要服務產業的創新。在這個過程中,大量的中小企業的進入是基本條件。其次,數字化改造、工業智能應用、中小微企業上云、信息化網絡建設等工作還需要政府、運營商、機構、合作伙伴的通力合作,共同推進5G+工業互聯網的建設,助力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
在演講最后,陳山枝表示,在新基建時代,中國信科將堅持創新引領,矢志不渝做新基建的踐行者,同時與各行業探討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路徑、產業生態建立的新模式,攜手深化信息通信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發展,使能千行百業數字化智能升級。
責任編輯:pj
-
車聯網
+關注
關注
76文章
2609瀏覽量
91873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23瀏覽量
566704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33瀏覽量
9436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5G數采網關助力工業“智改數轉”,打造5G智能工廠

中科馭數亮相2024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
5G+藍牙融合定位的優勢及應用場景
5G RedCap工業互聯網平臺是什么
“5G+工業物聯網”助力智能工廠數字化轉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