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
page
1
云網一體化:電信運營商迎來新的業務巨大增長機遇
從目前和未來看,“云網一體化”有著非常強烈的市場需求。
在數字化轉型和新業務發展的大浪潮之下,“千行百業上云”已成為“新常態”。以其強大的彈性、靈活性和高可擴展性,云計算已成為各行各業企業必備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選項,許多企業上云意愿強烈。
但是,從企業的角度,隨著數字化轉型程度日趨深入(比如生產等核心系統上云),為了避免被一家云服務提供商鎖定、牢牢把握對自有數據的控制權、提高災備能力等,“千行百業上‘多云’”正在成為新的“新常態”。
然而,千行百業上“多云”之路在目前遭遇了重大障礙。目前市場上一些所謂的“多云”解決方案都無法滿足千行百業在當下及未來的需求。比如,某些公有云提供商的“混合云”方案看上去實現了公有云與企業私有云的直聯,但是企業仍被單一云提供商鎖定,仍然存在數據安全、災備等瓶頸。又如,現有“多云”管理平臺解決方案由于大多都是針對個別公有云提供商和企業私有云的集成,而且都是基于“盡力而為”的公共互聯網,從而存在致命的缺陷——無法滿足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對性能及安全的需求(尤其是對于企業核心系統上云),缺乏多租戶、大規模、可運營的基本技術條件和能力。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各個云彼此之間是碎片化的“孤島”,云內網絡、云間網絡、千行百業用戶上云這三大部分尚未構成一個整體,而且云是云、網是網,沒有很好的協同與默契,無法實現對資源的端到端管控。目前消費互聯網時代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對于云服務而言不可知、不可管、不可控、不能保證安全、只能提供“盡力而為”的信息傳輸能力,尚不能及時保質提供按需服務。所以要使得“多云”真正發揮作用,作為一個邏輯上整體的IT資源池為千行百業用戶提供服務,基礎網絡的條件和網隨云動的能力是關鍵。
上述的“基礎網絡”,當然不再是面向人-人互聯的ALL IP的“盡力而為”的消費互聯網,而是要能夠很好滿足千行百業上“多云”在當下及未來的需求(特點是多樣化、差異化大、嚴苛)的產業互聯網。而產業互聯網時代亟需通過云網融合推進云與網絡構成一個整體,實現網絡真正支撐、協同、保障多云乃至ALL云資源及時得到按需分配以及充分利用。
目前及未來,千行百業上“多云”對于“云網一體化”的需求非常迫切,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以“云網一體化”為特征的產業互聯網市場將是新的業務巨大增長機會。
但是“云網一體化”領域非常新,電信運營商實現全國范圍全網的“云網一體化”就不可避免地在重塑網絡技術架構和運營轉型方面面臨極大挑戰。筆者在日前的“第六屆全球超寬帶高峰論壇”期間注意到,華為最新發布的“智能云網解決方案”就是助力電信運營商緊緊抓住產業互聯網時代“云網一體化”巨大業務增長點機會的很好解決方案。
5G微信公眾平臺(ID:angmobile)深入分析后很強烈地感覺到在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上“多云”給網絡帶來極致的業務體驗保障要求這一大背景下,華為“智能云網”給電信運營商、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一張基于IPv6+的能夠承載多種業務(面向物-物互聯)、提供海量任意連接并且架構最優、體驗最優(為各類差異化服務提供“確定性”保障)、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基于IPv6+的智能IP網絡,從云骨干、云接入、云專線、云網一體化安全等方面全面深入助力電信運營商“網隨云動”賦能千行百業上“多云”,具有四大核心能力。
page
2
“智能云網”四大核心能力,助力運營商緊抓上述機遇
● 實現了“多云”一線靈活連接
隨著云的蓬勃發展與廣泛應用,傳統單一云服務的固有缺陷已經完全暴露出來:云服務供應商鎖定使得企業過分依賴該單一供應商的產品和服務,無法在不產生大量切換成本的情況下進行靈活遷移;企業把數據全部交由一個云服務供應商保管,失去對數據的控制權,若供應商內部人員出現問題,數據泄漏在所難免;若云服務供應商停止服務或遭遇故障,企業的數據全部丟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此外,企業對數據處理時延和網絡帶寬的需求越來越高,單個云很難滿足在線實時應用的需求。
由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從單一云轉變為“多云”(公共云+私有云+傳統模式的開放的混合云),比如把企業資源管理放在公共云A、把協同辦公放在公共云B、把一些極重要數據的存儲與計算放在私有云,企業IT架構正在演變成為混合連接的“多云”模式。Mordor Intelligence預測,全球混合云市場將持續以22.7%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速增長,在2023年達到1380億美元的龐大規模。
目前,企業接入多個云的方式,下圖表達得很形象,整個復雜架構看起來就令人很頭疼,在傳統的L2 P2P專線模式下,每接入一個云,就要新租用一個專線或者互聯網線路,弊端諸多且嚴重:企業費用支出增大;通過手動切換或企業內部自組網調度實現對不同云應用的訪問和本地內容上傳,影響業務靈活性和多云訪問體驗;互聯網線路端到端傳輸質量難以保證、網絡容易被病毒和黑客攻擊、數據易外泄等;此外由于存在多種不同網絡接入多個云的訴求,新建一個云DC,意味著所有網絡和云的連接都需要重新打通,連接復雜,分段部署難度非常高,業務TTM時間長。
所以有市場調研表明,企業對于目前只能通過租用多條L2專線接入多云“深惡痛絕”,普遍迫切希望上云專線提供“一線即入多云”的能力。如下圖所示的華為智能云網方案讓整個架構清新、簡潔了很多,能很好地滿足企業的上述亟需。
從上圖看來,該方案之所以能很好實現“一線即入多云”,主要在于兩大法寶——①智能云(骨干)專網把物理上的N張網變身為邏輯上的一張網;②SRv6(據悉紅色正三角形代表的是SRv6接入點)。SRv6是基于IPv6 的分段路由技術,由此很容易想到該方案實現了以一條SRv6 L3專線接入多云。
從上圖看,智能云專網通過創新性地采用“網PE”和“云PE”很好地實現了電信運營商網絡側和云服務提供商云側在資源上的緊密協同與配合:①通過網PE廣覆蓋,匯聚不同網絡、不同接入方式的云專線,實現一點入網,入網即入云,多云可達;②云PE隨云部署,通過云網協同平臺將云PE和云進行預連接(比如據悉上海電信和華為聯合打造的“智能多云交換網”目前實現了7家云服務商的預聯接),節省云和網連接的資源規劃、資源部署時間;③網PE、云PE之間可通過SRv6 BSID技術提供SLA可保證的入云業務路徑預部署能力,根據業務的帶寬、時延等要求,在云專網預先部署符合質量要求的業務路徑,并通過SRv6 BSID封裝為網絡服務,通過標準接口可以被網絡控制器靈活調用。
由于采用了SRv6 L3專線,而SRv6可使業務發放由此前的逐段發放變為只在兩端業務節點部署即可實現業務自動化,加之在節點使能SRv6可以具備網絡可編程、跨域部署、流量工程、快速倒換等能力,所以我們可以想到SRv6 L3專線徹底改變了傳統上云專線跨域場景下的多段拼接方式,極利于不同網絡之間的跨域,從而實現“一跳入云”。據悉,華為智能云網方案通過L3VPN/EVPN L3VPN等L3技術承載云專線及云間互聯,利用L3網絡路由能力實現企業站點一點接入、靈活訪問任意云資源池;同時借助SRv6 Policy提供的差異化SLA能力,根據不同的SLA要求(如帶寬、時延等)進行選路,對不同的云上應用提供差異化的SLA保障。
總結一下,華為智能云網方案通過3大創新賦能了千行百業靈活、快速接入“多云”:①以智能云專網實現一網連多云;②以L3 P2MP技術實現一線入多云;③以端到端SRv6實現業務快速開通(據悉達到了“天”級)。
實現了千行百業“一線接入多云”,是云網一體化服務于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非常基礎、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而充分條件呢?5G微信公眾平臺(ID:angmobile)觀察到,華為智能云網解決方案給出了以下3個。
● 實現了“確定性”服務保障體驗
在數字化轉型下,千行百業上云有著非常廣泛的需求,主要包括互聯網企業、中小企業的互聯網應用上云,政務、教育、醫療等行業的信息系統上云,制造、交通、商貿、能源等行業的核心系統上云。這使得云網融合對承載網提出了很多功能上的嚴格要求(主要包括客戶/業務體驗保障能力、時延傳輸控制能力、海量連接管控能力、網絡狀態感知能力、網絡人工智能能力),以及性能上的差異化需求(主要體現在帶寬、時延、抖動、分組丟失率等方面)。
總之,網絡的帶寬、時延、抖動等質量的“確定性”保障對于千行百業上云顯得尤為重要,不同行業需要差異化SLA的上云聯接服務。據悉,智能云網解決方案基于網絡切片面向不同行業提供安全隔離、SLA可保障的業務專網。筆者了解到,由于具有業界領先的FlexE切片技術,華為智能云網架構的網絡切片方案具有顯著優勢特點:
①細——業界最精細切片粒度。業界目前采用的FLexE技術的切片顆粒度度為5Gbps,而華為基于創新的FlexETH子接口技術做到了10Mbps的切片最小粒度,可以對任意帶寬專線業務進行SLA保證。
②多——業界最大切片數量。業界目前能達到的切片數量為10個級別,而華為能做到千級。5G微信公眾平臺(ID:angmobile)了解到,這是由于傳統方式下每新增一個切片業務,都需要大量的配置工作,而且由于不同切片必須擁有獨立的IP地址,IGP的負擔隨著切片數量的增加而呈指數增長,網絡設備壓力大,限制了切片的規模部署;而華為基于SRv6 slice ID的切片方案通過SRv6網絡的可編程能力,實現數據面和控制面的解耦,使切片規模進入千數量級,不再依賴IGP規模,滿足未來日益豐富的切片需求。
③準——切片硬隔離,SLA可承諾。IP承載網絡在提供低成本、大帶寬、敏捷靈活的任意連接的同時,也需要能夠提供資源隔離、SLA可承諾可保障的高品質承載體驗,滿足政府、大客戶等行業的專線、專網訴求。據悉,華為方案通過在同一個物理接口上劃分不同的邏輯FlexE接口/子接口,在IP統計復用的基礎上為高價值業務提供確定性的低時延和帶寬保障,其他業務的突發不會引起切片業務SLA的降低,確保了高價值業務的專網體驗——可做到零丟包、小于1us的確定性時延。
④快——無論采用iMaster NCE進行切片的分步式部署還是一鍵式部署,均可在分鐘級完成,實現分片業務的快速部署。
⑤穩——iMaster NCE可根據用戶行為、業務流量模型、流量增長情況,對分片資源進行智能化彈性擴縮容,在分片資源變化時,業務不受任何影響,充分保證業務的穩定性。
據悉,寧夏電信聯合華為打造的行業專網,面向醫療、政務、教育等多個行業實現一張物理網、多張邏輯行業專網,助力企業業務高品質上云。
● 實現了“網絡即服務”
目前,高品質專線業務成為運營商收入增長的新引擎,國內三大運營商均把專線業務看作提升競爭優勢的關鍵,均在擴建政企專網。政企客戶要求運營商能夠提供超大帶寬、低時延、高安全、高可靠的高品質專線,同時滿足多種行業客戶不同的連接方式,并實現帶寬隨需調整和靈活調度等的需求,這要求運營商能夠提供開放的接口實現靈活的資源調度和快速的專線開通,提供基于時延的選路和基于時延監測的路由優化,對專線業務的流量等SLA參數進行實時監控,并通過開放的API接口為千行百業政企客戶提供可視化的管理能力,使客戶能夠一鍵式訂購云網組合產品,快速開通,靈活調整。
筆者觀察到,在華為的智能云網解決方案中,通過SDN控制器對網絡服務進行抽象建模,屏蔽網絡實現細節,實現網絡服務化。據悉,華為iMaster NCE目前已經實現50+網絡服務模型(包括網絡連接、切片、SLA可視、故障定位等)的構建;通過網絡能力開放可編程能力,OSS/BSS可以靈活高效的調用網絡服務模型,降低系統集成復雜度90%+,提升集成開發速度80%+。
據了解,江蘇移動攜手華為基于5G承載網構建了高品質的尊享、專享、優享的專線套餐,使能企業敏捷上云。
此外,在實現了“網絡即服務”后,及時、高效的故障發現與解決顯得非常重要。專線運維能力也將決定運營商高品質專線的競爭力。有數據顯示,引入5G等新技術后,聯接的密度將提高100倍,需要采集、分析、處理海量的網絡和業務狀態數據,確保提前發現問題隱患,快速定界定位,業務自動恢復。傳統運維除了缺乏E2E運維自動化的能力外,在業務質量感知、故障定界、故障定位和故障業務恢復上均存在的諸多顯著問題。這對專線實現“網絡即服務”后的網絡維護帶來極大的挑戰。據了解,華為智能運維系統從業務和網絡兩個維度,運用AI技術對網絡中的運維數據進行分析,實現故障的精準感知、定界定位、快速恢復,減少了業務受損時間,提升了運維效率。
● 實現了“云、網、安”一體化
云在為千行百業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數據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多云”帶來的安全問題不僅局限在一維層面,而是涉及到設備維度、網絡維度、系統維度、云端維度等多個方面,任何一點疏漏都可能導致整體的安全防護功虧一簣,必須全面分析并著手解決面臨的各種安全和隱私問題,才能使用戶放心地將自己的數據交付于“多云”。
據悉,華為智能云網基于業界領先的全網態勢感知與自動化處置平臺,實現設備安全、網絡安全、管控安全、業務安全,構筑“云、網、安一體化”安全防御,其中,基于AI的威脅關聯檢測,把威脅檢出率從60%提升到96%,實現全面防御未知威脅;基于SDN的安全策略處置,把威脅閉環的時間從24小時降低到秒級,實現安全損失最小化。
page
3
“智能云網”已有諸多落地,將持續演進未來無限精彩
從上文分析看來,在千行百業上“多云”進行數字化轉型對“云網一體化”有著強烈市場需求的大背景下,華為智能云網解決方案能夠以四大核心能力很好滿足網絡的精細化運營和規模商用訴求,助力運營商從帶寬運營向體驗運營轉型,提升網絡資源變現水平,主導云接入市場,實現云服務的價值轉移。事實證明亦是如此,據了解,華為智能云網解決方案已經助力運營商面向政府、醫療、教育、煤礦、港口、制造等行業的客戶打造了滿足靈活上多云、快速部署、差異化SLA保障、安全可靠等訴求的綜合解決方案,取得了明顯成果,既提升了運營商專線的競爭力與收益,又賦能了行業客戶產業升級和數字化轉型。
據悉,華為表示,將持續踐行智能IP戰略,引領傳統網絡向智能云網邁進,助力運營商構筑云網安一體化核心競爭力,推動各行各業的數字化、信息化進程,為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奠定網絡基礎。展望未來,智能云網持續演進,從當前云網融合逐步向云網一體邁進,SRv6延伸到云內vGW,云網統一協議,統一語言;基于APN6提供應用級的差異化質量保障;實現應用、網絡、算力全面拉通,計算、存儲、網絡資源統一分配。最終引領IP網絡進入全業務云化智能時代。
責任編輯:xj
原文標題:華為推出一個超級利器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5G】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5212瀏覽量
255910 -
電信
+關注
關注
2文章
752瀏覽量
62706 -
智能云
+關注
關注
0文章
83瀏覽量
10468
原文標題:華為推出一個超級利器
文章出處:【微信號:angmobile,微信公眾號:5G】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華為受邀出席2025云網智聯大會
潤和的Hi3861開發版如何連接華為云
華為發布云網端一體化網絡安全解決方案
華為云Stack助力統計信息化智能升級
華為支付-(可選)特定場景配置操作
華為云 Flexus X 實例部署安裝 HivisionIDPhoto 一個輕量級的 AI 證件照制作算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