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20世紀,電能已經變得無處不在,成為了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不難想象,如今支持我們每天的電能需求的電力網絡極為復雜。人們需要處理多種問題,如維護或替換老舊的系統、連接舊設施和新的綠色發電解決方案、支持和應對能源需求的波動、長距離傳輸能源、擁擠地區的輸配電和對應標準以及保證客戶的整體滿意度。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電力服務中斷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并推動了監測、預測和預防設備問題的研究。一種被稱為局部放電(PD)的物理現象已經被用于檢測這些問題。本文將簡要介紹局部放電的概念和優點,以及不同的捕捉技術,著重介紹超高頻(UHF)系統,特別是其數據采集系統,然后介紹構建這種系統的數據轉換解決方案。
局部放電以及為什么應該檢測局部放電
局部放電是發生在電氣設備(電纜、開關設備、斷路器等)絕緣層的放電。由于這種放電沒有完全連接兩個導電端子,因此被稱為局部放電。
圖1 局部放電
局部放電可能發生在電網的許多部分,通常是傳輸高壓并被某種絕緣介質(固體、液體、空氣)包圍的地方。由于局部放電的局部性和重復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將導致變壓器、電力線纜和附件的絕緣損壞。局部放電是表征將來需更換材料的故障的良好指標,非常值得監測。人們可以通過局部電網的中斷盡早發現故障并進行預防性更換,對電力用戶產生最小的影響。
如今,現代電纜的制造工藝非常成熟,很少會生產出有缺陷的產品,這些產品通常在到達安裝環節之前就被檢測出并丟棄。局部放電導致的最重要的問題通常發生在接頭和附件處。
如前所述,監測任何類型電網的局部放電,都有助于制定維護計劃。此外,通過確定局部放電的位置,有助于快速發現和解決問題。這對于地下部分特別有用,因為挖掘的成本高昂,還會產生如道路封閉等其他的影響。
如何檢測并定位局部放電
當前有多種技術可檢測局部放電,每種技術都有自己的優點、挑戰和使用案例。本文主要關注的是超高頻(UHF)技術,這種技術需要一個高速檢測系統來正確檢測捕捉的短脈沖。表1簡單總結了檢測局部放電的不同技術。
圖表1:主要局部放電檢測技術概述
注意以下列出的技術并不適用于所有類型的設備。例如,UHF和光學技術更適用于氣體絕緣(GIS)超高壓(EHV)變壓器。此外,可以使用多種技術提高整個監視系統的性能。
原則上,UHF局部放電檢測器可監測產生的短放電脈沖(通常持續幾納秒)。由于脈沖時間非常短,放電信號的頻率范圍可從直流跨越到幾GHz。使用信號的UHF部分有很多優點。這個頻段受干擾的影響小,且更容易采取減少干擾的措施。此外,采用最新的UHF傳感器和數據轉換器技術可實現高靈敏度,而且UHF檢測系統可實現更好的定位精度和默認模式識別。對于電網監視,這意味著能更好地找出故障發生的位置,并評估它的影響。
局部放電定位可通過多種技術實現。每種技術都需要多個傳感通道,并通過比較每個通道捕獲的脈沖的不同參數確定位置。大多數解決方案至少需要4個傳感通道,以實現1米或更優的局部放電定位精度。
當前最引入注目的解決方案是三邊測量技術。脈沖從局部放電到傳感通道位置的傳播時間(飛行時間)與兩者之間的距離有關。通過比較不同傳感通道之間脈沖到達的相對時間,可推斷出局部放電的位置,一般能實現1米或更優的精度。
另一種解決方案是考慮不同傳感通道捕獲的信號強度。信號強度與局部放電與傳感通道之間的距離有關。因此,通過比較不同傳感通道捕獲的信號強度,可準確定位局部放電事件。
UHF 采集系統是檢測性能的關鍵
采集系統的目標是準確捕獲包含局部放電信息的局部放電傳感器的模擬輸出。經過信號調理環節后,模擬信號被轉換到數字域,然后被處理,以判斷是否發生局部放電,并獲取局部放電的位置和任何其他感興趣的參數。
圖 2:采集系統的高級框圖
采集系統中最關鍵的部件之一是ADC(模數轉換器),用于將傳感器的輸出轉換成主機PC能夠處理的數字數據流。由于局部放電的脈沖特性,其UHF分量可達到1ns以下的瞬態時間。為了準確捕獲脈沖,需要考慮ADC的多個參數。如-3dB模擬輸入帶寬,分辨率,采樣速度,通道數等。
-3dB模擬輸入帶寬:為了準確捕捉脈沖頻率,ADC的帶寬需要足夠高。如果脈沖頻率高于ADC的帶寬,部分脈沖信息會被系統過濾掉。一個經驗法則是,ADC的帶寬需要超過脈沖的最大頻率分量的5到10倍,以獲得足夠的精度。下式可用于將脈沖瞬態時間轉換為頻率:
Bp是脈沖的帶寬,Tr是脈沖的10-90%的上升/下降時間。這個公式基于RC低通濾波器響應,是一種簡單估算捕獲脈沖所需的帶寬的方法。例如,10-90%的上升時間是1ns,脈沖的帶寬是350MHz,要準確恢復脈沖,ADC的-3dB模擬輸入帶寬應在1.75~3.5GHz之間。
請注意,不同的系統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對更高的ADC帶寬的需求也不同。一般來說,我們希望從設備中獲得的信息越多,所需的脈沖捕獲的精度就越高,對帶寬的要求也就越高。反之,如果設備的目標僅僅是識別是否發生局部放電,達到2到3倍脈沖頻率的帶寬就足夠了。
分辨率:也可以理解為垂直(電壓)分辨率。它表示每次采樣的值的精確度。更高的分辨率可以提高轉換的精度。例如,分辨率為10位的ADC對應滿量程的1024個可能的值。假設滿量程電壓為1V,每個步長對應977μV,對于理想ADC,輸入信號以+/-488μV的垂直誤差進行采樣和轉換。由此,容易理解若是增加2位的分辨率,精度將提高4倍 。雖然為了捕捉更大的脈沖而提高滿量程電壓會降低電壓分辨率,但應該注意的是,垂直分辨率表征的是理論上的性能。在實際應用中,不同類型的噪聲會影響ADC的性能。因此,在評估垂直分辨率時,最好同時考慮ENOB(有效位數),因為它包含了噪聲的影響。
類似地,系統的要求決定了ENOB的需求。一般來說,ENOB越大,處理的復雜度越高,而從局部放電脈沖中提取的信息也越詳細。
采樣速度:也可以理解為水平(時間)分辨率。它表示ADC每秒采樣的次數。較高的采樣率對應較短的連續采樣的持續時間,以及更高的脈沖時序精度。理論上,根據香農-奈奎斯特定理,恢復給定脈沖的最小采樣速度是2*Bp。在我們前面的350MHz脈沖寬度的例子中,700Msps采樣率的ADC即可滿足要求。如前所述,設備的目標決定需求。如果需要從脈沖中提取更復雜的信息,如局部放電的位置、局部放電的能量或能量模式等,則需要更高的采樣速度。
通道數:可簡單理解為可用的采集通道的數量。多通道局部放電系統的一個主要優點是,當使用4個通道時,可通過三邊測量技術確定故障發生的位置。此外,更多的通道數可實現同時測量,對大型系統來說非常有用,例如在變電站控制大樓采集所有局部放電信息,和/或傳輸這些信息以進行遠程監控。
采集系統的另一個關鍵部分是與ADC接口的前端處理單元。在大多數情況下會使用FPGA完成這一工作。FPGA與ADC連接,完成第一階段的處理,然后把處理后的數據發給主機PC,主機PC會對數據進行額外的后期處理、存儲和轉譯,決定當檢測到局部放電時應如何采取行動。FPGA的并行處理能力和高級接口選項特別適合這種應用。
此外,FPGA需要能夠處理高速ADC產生的海量數據。例如,以2Gsps采樣率工作的四通道10位ADC會產生80Gbps或10Gbps的原始數據。FPGA能夠與ADC對接,恢復所有數據,進行第一級實時處理(如數字濾波、非線性噪聲抑制、數字基線穩定等),然后根據復雜的觸發機制選擇有用的數據。在某些情況下,為了進一步減少傳輸到主機PC的數據量,第二級處理(如脈沖分析)也需要在FPGA中執行。當然,也可以選擇在主機PC中執行第二級處理。
圖 3:處理步驟概述
解決方案
Teledyne SP Devices開發高性能數字采集卡(數字化儀),將ADC和FPGA集成到一個支持信號捕獲和處理的完整硬件解決方案中。這些數字化儀可直接與主機PC連接,并提供強大的固件功能和軟件解決方案。
如圖表2 所示,這三款數字化儀特別為UHF局部放電檢測設備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
如上表所示,ADQ8-4X提供了一個成本優化的解決方案,具有緊湊的尺寸和較多的通道數量。它還支持多個板卡和機箱之間的同步,精度為200ps,為大區域的多個復雜檢測系統的設計提供便利。除此之外,還可提供8通道1Gsps采樣率的版本(ADQ8-8C)。
ADQ14提供了比ADQ8更高的分辨率,因此能夠實現更精確的脈沖測量。它可配置為單通道、雙通道或四通道,后者更適合于需定位或量化局部放電效應的系統。
最后,為了達到極致的性能,ADQ7DC提供更少的通道數,但具有高達10Gsps的采樣速度,可用于高性能、大帶寬的設備。
這三款數字化儀都有不同的固件選項,包含一般的采集和觸發功能,以及固件開發工具選項,用戶可以在板上FPGA上實現自己的定制算法。在軟件方面,易于使用的Digitizer Studio GUI可方便地配置、采集、顯示、分析和儲存數據。另外,API和設計例程可幫助優化軟件,以滿足更復雜和/或專用系統的需求。
此外,ADQ14和ADQ7DC都可提供10GbE的形狀參數。這對變電站之類的嚴苛環境是一個優點,因為它提供了數字化儀和主機PC之間的完全電氣隔離。光纖還意味著PC和數字化儀之間的距離可以很長,可用于包含多個分布于大區域的測量點的大型設備。
編輯:hfy
-
FPGA
+關注
關注
1645文章
22050瀏覽量
618640 -
adc
+關注
關注
99文章
6709瀏覽量
549263 -
UHF
+關注
關注
1文章
161瀏覽量
4804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實現局部放電在線監測的不同
電網局部放電在線監測系統:構建電網安全的智能感知網絡

局部放電在線監測裝置在電網運行中的作用
電力電機局部放電檢測裝置:守護電機健康的“精密衛士”

JFD-2000A多通道局部放電檢測儀操作使用
日盲紫外相機檢測局部放電的主要類型介紹

局部放電檢測裝置 局部放電檢測系統

HDJF-5A超聲波局部放電檢測儀使用注意事項及簡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