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市場機構Canalys近日發布了中國國內智能手機的分析報告,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第三季度出貨8300萬臺,相比去年三季度下滑15%,整體不容樂觀。
具體到手機廠商方面,華為以3420萬臺的出貨量,41.2%的市場份額排在第一位,小米則是以1050萬臺的出貨量,12.6%的市場份額排在第四位。
如果光從市場份額的情況看,小米與華為之間的距離就差vivo、OPPO這“哥倆”了,但是我們把小米與華為系統性的進行對比,發現小米距離華為還差很遠。
1、品牌價值:根據胡潤研究院10月12日發布的《2020胡潤中國10強消費電子企業》報告顯示(按照企業市值或估值進行排名),華為以1.1萬億價值成為中國最值錢消費電子企業。華為創立于1987年,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目前有19.4萬名員工,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30多億人口。華為是一家100%由員工持有的民營企業。
而小米則是以4340億的價值排名第二。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 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公司以智能手機為起點,目前產品線已覆蓋筆記本、路由器、智能硬件、可穿戴設備、大家電等,業務已進入全球逾90個國家和市場。
考慮到小米成立于2010年,比華為晚了23年,二者相差近7千億元的估值也無可厚非。
另據IDC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國600美元以上價位段智能機市場份額報告,IDC稱華為以44.1%的份額排名第一,小米則是以4.0%的市場份額排在第四位,需要約11個小米的市場份額才抵得上一個華為在該價位段的市場份額。
600美元約合人民幣3981元,這價位就是高端機的價位,在該價位,很明顯小米賣不過華為,IDC的該報告從側面也能體現出,在消費者的心中,華為的品牌價值要高于小米。
2.技術實力:錘子科技CEO羅永浩曾在一次公眾場合中,談到了他對國產廠商技術實力的看法,他稱除了華為技術扎實之外,其他廠商都是供應鏈的方案整合商。可見他對華為技術的推崇。
華為的技術實力毋庸置疑,市場機構Omdia發布的報告顯示,對2005年至2018年上半年期間的3GPP工作項目(WIs)和研究項目(SIs) ─ 截至3GPP Release 15的綜合分析,確定了3GPP貢獻的市場領導者,華為處在領跑位置,在5G技術規范組的頂級供應商/運營商報告人中,華為以81人的數量排在首位。
此外,華為自研的海思麒麟芯片,由于性能出色等原因,使得華為在智能手機領域大殺四方,麒麟810甚至獲得了科技行業權威咨詢機構The Linley Group頒發的2019年度“最佳移動處理器”大獎,搭載麒麟9000的華為Mate40 Pro還登頂了安兔兔10月Android旗艦機性能榜,甩開了小米等競爭對手。
再來看看小米,此前雷軍興致勃勃宣稱要自研芯片,結果只出了澎湃S1,就沒有后續了,在MIDC 2020小米開發者大會上,官方大秀技術,比如曝光伸縮式大光圈鏡頭技術、曬出專利數量等,但是并沒有引起太大的市場反響。
官方還高調宣布2021年小米將擴招5000名工程師,聚焦5G、6G等10個領域,從正面看的話,小米正在加大研發的投入,不過從側面也暴露了小米在技術方面的短板。
華為因為技術實力太厲害,引來了美國的封殺,且尚未倒下,小米的技術實力,估計入不了美國的法眼,所以相安無事。這么看來,小米在技術實力方面,跟華為相比,有待加強。
3.人才培養:21世紀企業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便是人才,當今企業之間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企業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源,小米與華為的對比,除了品牌價值、技術實力之外,我們也得關注它們對人才的培養。
我們曾在《數碼論:華為與魅族誰才是手機界的黃埔軍校》一文提到過,那些從華為出去再就業的高管,像劉江峰、彭錦洲、吳德周、李開新、楊柘等,為手機行業輸送了大批的人才,華為可以說是中國手機行業名副其實的“黃埔軍校”。
在這些離開華為的人走后,又會有很多華為內部培養的人才頂替上來,而且干的還不錯,例如趙明把榮耀做成了中國互聯網第一大手機品牌,華為似乎永遠不缺人才。
與華為人才輩出不同,小米自己培養的人才則是屈指可數,小米CEO雷軍曾發微博表示高自光是小米內部培養的首位80后高管。這可以看出小米對人才培養的有待提高。
有意思的是,小米在業內有“下崗總裁再就業俱樂部”或者“復仇者聯盟”的美稱,原因在于小米老喜歡空降競爭對手的高管,像盧偉冰、常程、王騰、劉耀平等原先都是小米的競爭對手,后來由于各種原因,成為了小米總裁、總監等,以致于每當有廠商的高管離職,網友們都會猜測,TA可能就是下一個加入小米的高管。這一方面能夠看出小米任人唯賢、海乃百川的胸懷,另外一方面也說明了小米內部人才培養的匱乏,形成了人才斷層,使得小米不得不從外界獲取。
綜合以上三點,不難看出小米距離華為還遠著呢。當然小米也看到了這些差距,在今年做出了沖擊高端機市場的舉動。注重產品技術研發,以技術立業,也更加注重人才的培養等,需要多久小米才能夠拉近與華為的距離,我們也將持續關注。
責任編輯:tzh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556瀏覽量
181186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47瀏覽量
253162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390瀏覽量
145047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12瀏覽量
56623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