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香港發布獨家消息,華為將以 1000 億人民幣,約合 152 億美元價格向手機分銷商神州數碼以及深圳市政府持股企業出售其榮耀手機業務。
知情人士透露,神州數碼將成為榮耀終端有限公司的前兩大股東之一,持股比例近 15%,神州數碼還將與華為在云計算等領域展開合作。此外,還有至少三家由深圳市政府持股的金融與技術公司加入收購計劃中,每家公司分別持股 10%-15% 股份。
榮耀出售后將保留大部分管理團隊與近 7000 名員工,并在三年之內上市。
對此傳言,榮耀、華為均不予置評。
隨后,國內媒體紛紛跟進了這一消息。據第一財經報道,榮耀出售方案已經敲定,不久后將從華為剝離,包括深圳市星盟信息技術合伙企業在內,以及渠道公司組成的陣營有望成為收購方。在人事調整方面,據 36 氪報道,華為消費者業務 COO 萬飚或將入職榮耀。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極客公園透露,自己最早在 9 月底聽到榮耀出售的消息。而實際上,早在 10 月初華為出售榮耀的方案基本上就已經敲定。只不過因美國政府處于換屆的不穩定時期,公布節點時機不宜。如今拜登獲勝,華為找到了最好的時機將榮耀出售公之于眾,也將榮耀被列到實體清單的可能性降至最低,11 月 20 日華為很有可能正式公布消息。
817 事件成為「分水嶺」
2019 年 5 月 15 日,華為及旗下 70 余家子公司被列入「實體清單」。彼時,受到影響的主要是華為與谷歌、ARM,在操作系統、芯片架構授權方面的合作,并沒有從根基上真正觸動華為終端業務。
時隔一年,2020 年 5 月,針對華為的管控再度升級,這一次瞄準了對華為晶圓代工供應鏈的限制,直擊華為的「命門」。換言之,即便華為具備頂尖的芯片設計能力,離開晶圓代工廠的代工,也無法將芯片從設計圖紙變為實物。
而 2020 年 8 月 17 日,美國對出口管理條例(EAR)規則再度進行更新,美國阻止華為通過替代芯片生產以及提供用從美國獲得的工具生產芯片兩種渠道獲得芯片。這意味著,包括高通、聯發科等第三方芯片廠商將無法為華為供貨,自己無法生產芯片又無法從第三方渠道購買現成芯片,華為手機業務成為「無米之炊」。
前述業內人士表示,「817 事件成為華為終端手機劇烈變動的分水嶺。」
華為元器件缺貨,每多生產一部手機就減少一定原材料。這時候,華為如何平衡與榮耀的元器件分配成為難題。
2011 年,華為新開辟了榮耀產品線,以對抗互聯網手機品牌小米。兩年后,為了分工更加明確,不影響主品牌高端調性,榮耀獨立運營。華為主要沖擊三星、蘋果所在的高端手機市場,榮耀主打互聯網線上渠道,覆蓋中低端手機市場。
雙品牌運營,兩股合力沖擊市場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借助于華為在技術研發、營銷渠道、供應鏈、品牌背書等優勢與扶持,榮耀迅速成為互聯網手機市場的「新勢力」。一方面,榮耀以近乎「克隆」的方式,降維打擊小米;另一方面,榮耀幫助華為收割更多手機銷量市場份額。
但這種打配合戰的優勢,面對「實體清單」的影響,開始逐步瓦解。
「今年 5 月第二輪制裁后,榮耀在華為內部開始被邊緣化,817 事件以后,榮耀加速邊緣化。到一定時間節點,華為肯定沒有辦法生產手機,為了維持品牌生命線,華為只能『保大棄小』,放棄榮耀業務。」前述業內人士說。
榮耀總裁趙明 | 榮耀
利好雙方發展,市場或迎來巨變
毫無疑問,華為出售榮耀是一場「賭注」。
但在現有形勢下,出售榮耀可能是華為的「最優解」。據路透社報道,知情人士透露,即便在美國政府換屆拜登后,美國對華為的安全隱患憂慮、認知也難以在短時期內迅速扭轉。
「華為出售榮耀算是背水一戰,對華為、榮耀雙方都沒有壞處。榮耀出售后,第一種可能性,榮耀不被列入實體清單之中,可以采用谷歌 GMS,華為博得機會點;第二種可能性,榮耀依然受限于實體清單,但于華為而言,至少收回一部分資金。同時,相當一部分員工將隨榮耀分拆出去,有助于華為在困難、特殊時期降低運營成本。」前述業內人士說。
實際上,通過「雙品牌」戰略運營,榮耀本身乃至幫助華為終端業務方面取得巨大成功。
據 Canalys 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榮耀占華為手機整體出貨量的 26%,榮耀產品線豐富,不止包括手機,還有 PC、平板電腦、智能電視等 IoT 可穿戴設備。
高光時期,Canalys 分析師賈沫對極客公園回憶道,2019 年第一季度,當時華為沒有受到實體清單影響,榮耀占華為國內整體出貨量將近一半份額,高于小米整個出貨量;品牌單獨排名,榮耀可以排名國內市場第四名,比小米份額還要高。
全球市場來看,2018 年、2019 年華為高速增長,增長引擎主要來自榮耀。比如,榮耀在俄羅斯市場最好時排名第一,比三星份額都要高,僅俄羅斯市場一地,榮耀就占據華為約 75% 的出貨量。
「觀察榮耀硬件設計語言可以發現,與華為差異很大,榮耀在硬件設計方面有自己的功力,在軟件方面也有自己的研發能力。」Canalys 分析師賈沫說。
賈沫認為,榮耀出售對華為榮耀雙方是一場「雙贏」。一方面,華為精力越來越轉向軟件,榮耀完全可以通過作為第三方公司,側面幫助華為構建軟件生態,對華為未來轉型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榮耀從采購端、供應鏈上下游、設計端以及線上線下渠道均布局深遠,之前就已經獨立運轉,榮耀出售后,無論在國內市場,亦或是國際市場,在入門直至高端市場都可能迎來更多的機會點。
與此同時,無論榮耀業務是否最終達成出售,國內乃至全球手機市場都已經走向巨變的前夜。
責任編輯:haq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605瀏覽量
182892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996瀏覽量
25489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人工合成石墨片與天然石墨片的差別
AI Agent與Agentic AI的區別
光耦817引腳圖及參數詳解:電子設計中的“隔離神器”

8層是分水嶺?揭秘高難度PCB的核心標準
USB3.0 HUB芯片《VL817-Q7S》威鋒HUB芯片

掰掉衛星電話的外置天線,華為“天才少年”助力 Mate 捅破天
PC817中文手冊
817光耦的導通電壓范圍
華嶺申瓷正式竣工投產!
從原理聊JVM(一):染色標記和垃圾回收算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