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把“ABCD”技術(即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和大數據)統稱為數字技術,由數字技術驅動的經濟現象稱為數字經濟。
財新智庫在過去四年間研究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的過程中,一直在研究“ABCD”四個核心數字技術,涉及四個主線問題:一個微觀問題,數字技術如何重構一家企業的經營、研發、戰略及創新流程?一個宏觀問題,數字經濟同實體經濟協同發展依照何種經濟規律和政策訴求?一個主觀問題,企業做出數字技術轉型的驅動力、決策流程和轉型過程如何?一個客觀問題,哪些企業能夠轉型成功,轉型成功能否提煉出普適的方法論?
非常默契的是,最近有一份研究報告,基于大量實務案例的總結,結合相當前瞻的分析,對以上四個問題做了非常完備和透徹的分析,頗可作為企業界思考數字經濟的參考。
這份名為《共創共贏,聚智前行,中國智慧企業轉型升級藍圖》的報告,是IBM商業價值研究院(IBV)最近針對后疫情時代數字化重塑中存在的關鍵問題推出的報告,報告有幾個亮點,值得關注:首先調研很有覆蓋度,對十三個行業、六個企業高管層角色進行了調研,調研范圍覆蓋了近300各行業的客戶,整合了北、上、廣、深四地聯動創新營活動的客戶見解;其次數據分析和案例分析詳實,因為調研的覆蓋度足夠,因此分析智慧企業轉型過程中,有大量的數據分析作證論述,也有各行業成功案例充實論述,給讀者參考;再次著重解決“How”的問題,報告提出了智慧企業升級轉型藍圖,從業務和運營的具體需求,到數字技術的落地方案,到執行轉型戰略的要點,都有非常落地的建議。
圍繞“智慧企業”這樣一個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轉型的方向感和關鍵詞,報告中反復出現的幾個關鍵詞,有如龍骨,承擔巨制,頗有深意。
01 “平臺”是企業爭相購票的巨舟
根據報告中最新調研的結果,中國企業參與平臺模式和生態系統的熱情持續高漲。當被問及2022年的計劃時,94%的中國高管希望積極參與平臺模式,78%希望積極參與生態系統,而2018年,這兩個數字分別只有55%和18%。
從數字中我們能看到趨勢性飛升,但更能看到團體性焦慮。互聯網時代企業就開始明白,要做平臺,要做生態,但搶奪流量平臺的戰爭是符合馬太效應的,強者恒強,贏家通吃;智能企業時代,如果大家都做生態,都做平臺,應該怎么做呢?
非常慶幸的是,報告非常及時地給出了答案。就我個人的解讀,智能企業時代的平臺和互聯網時代大有不同,平臺思維應當從“流量高地”轉變為“數據高地”。
而數據資產本身存在著一些特殊屬性,如不斷遞增的邊際效用和趨于零或一個較小的固定值的邊際成本,這些都決定了營造可信任的數據共享生態并因之而創造價值,是智慧企業區別于以往的核心競爭力。
事實上也如此,領先企業的特征即他們能夠綜合運用和信任數據。通過在生態系統內的企業之間共享數據,領先者已經在以指數級的速度創造全新價值。根據統計,來自大中華區64%的“火炬手”企業主動在合作伙伴網絡中共享數據。
同時我們源自產業觀察的結論也能佐證這一趨勢。過去幾年不少傳統產業巨頭,一直致力于打造堪與互聯網公司媲美的平臺,尤其是兼具技術和財力的金融機構,他們在互聯網平臺建設上不遺余力。但從最近一兩年的趨勢看,“平臺戰爭”在“流量戰役”上已經接近收官,主要的參與者,特別是金融機構們,已經開始將戰略重心從流量獲客轉移到數據資源的挖掘上,其中不乏成功案例。
換言之,未來的平臺,強者恒強,但并不是贏家通吃,平臺之間將會呈現出更多競合而非零和的關系。
02
“體驗”正在成為業務的新重心
在2018年IBM的CEO調研中,65%的受訪CEO表示,總體業務格局的重心正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體驗為中心”轉變。
這里的“體驗”意味著全方位的企業體驗,包括但不限于營造高品質的客戶體驗、高自驅的員工體驗、高信任的生態系統體驗等。
報告對于這個關鍵詞的描述,意料之內的是基于非常詳實的管理學經驗,打通了內在邏輯,但同時更重要的是并不流于形而上的描述,而是和數字化趨勢緊密地結合起來。
企業體驗這個話題的形成和提出,有幾個重要的社會背景和產業背景:
一者是從社會和人口學的角度,新一世代本身對個人體驗的重視程度顯著提高,而隨著體驗者身份的不同,這個體驗要求可能是作為客戶的體驗,更可能是作為員工的體驗,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此為需求端;
二者是為體驗提供支持的工具不斷豐富,數字技術的賦能將產品帶給客戶的體驗變得更即時和豐富,也為員工更智能地進行業務運營創造了可能,此為供給端;
三者是數字經濟發展本身,將企業所在的數據生態變得更復雜和強大,其支撐人們體驗的重要性也隨之凸顯,從而使未來數據生態本身流程上的體驗也變得更重要。
所以報告里的體驗,有更大的包容度,也有更強的前瞻性。有因更廣泛的人參與進來而加強的體驗,也有因支撐以上體驗而建立起來的數字經濟本身需要的體驗。
這一點其實以財新這樣的內容生產機構為例,都有很好的印證作用。在一個內容生態里,內容生產方、平臺方、閱讀者乃至因閱讀行為而對商業行為產生的參考價值,都在一個app里完成了打通。隨著生態變得更加層次豐富和訴求復雜,各方參與者的體驗均成為生態存亡的關鍵。以此為基礎倒逼傳統產業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等新型手段來提升體驗,成為必然。財新也在這個方向上做了非常多有益和有趣的探索。
03 智能工作流背后的“數據”平衡
智能工作流未來將是企業智能運營和創新的基礎單元。但首先要理清一個概念,即智能工作流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職能流程,而是對技術和數據的運用之道。在我理解,其最突出的特點是邊緣的模糊化。智能工作流的外延,隨著未來技術革新,數據指數級增長,也會隨之擴展,其根本目的是創造價值。
可以把智能工作流想象成一個“數字化職業經理人”,它洞悉企業內外部的關鍵數據,判斷何時該使用何種數據,再基于對數據的判斷分析,輔助決策者一錘定音。
智能工作流可以統籌全局,也可以再造一個領域,其意義尤其體現在體量龐大的企業中。報告中舉了中海油審計流程再造的例子:IBM協助其部署的智慧審計大數據平臺實現審計管理線上自動化、整改自動追蹤、資源系統整合,在節省審計時間、提高審計效率、業務領域覆蓋率上效果顯著。傳統模式下幾個月的稽查工作被縮短到幾周, 這對上萬億資產的企業來說,價值非同小可。
但我認為,企業也要思考幾個關鍵問題,一是按需求發覺目前的數據價值洼地;二是對現有和正在快速演進的技術有充分了解;三是切勿圖快、圖大,從簡單到復雜一步步進行;四是數據安全性。總之,智能工作流是趨勢,但企業也要小步快跑,隨時調整方向。
04 “架構”鍛造前行必備的體魄
縱觀企業數字化多年的歷程,先行者們一個重要優勢就是——超前思考,第一時間落地。云技術的成熟,讓企業有更多選擇,但也讓企業在“舊時代”累積的文化、體系、架構、基礎設施這些與企業共生的東西,或多或少成了負擔。
以IBM為代表的一批在數字化進程中先行先試的企業,一直且必將在數字化進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即是運用了自己早已成熟的商業思考,來統籌技術問題。報告中明確指出,無論是平臺、體驗、智能工作流,傳統固化的企業架構已然無法支撐。要改變運營管理架構,企業自身能有變革的決心非常重要,同時企業的架構必須隨之更新。從外到內、從上至下的指導,和從下至上、從里到外的改變,對企業的轉型設計是個極大的考驗。
疫情進一步加速企業轉型,不確定性讓企業既需要創新,又需要速度,混合多云是當下最好的答案:它包括了多個私有云和公有云,讓合適的業務落在合適的位置。同時,公私云分別通過優化,可以各自補足短板,強化優勢。這也是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進行云遷移,不惜工本和時間,去調整對接業務和數據,盡力在混合云的環境中實現架構開放靈活的原因。
根據IBV的調研,預計到2023年,中國企業平均將使用12.5個云。近70%的受訪中國企業計劃未來10年將全部數據遷移到云端。所有受訪企業紛紛計劃在三年內使用多混合云環境。看看,當你想改變,除了下定決心,全面“換裝”也是個好辦法。
05 “敏捷”是更接地氣的答案
智慧企業的轉型,是敏捷轉型。
長江商學院的滕斌圣教授將智能商業時代的戰略制定比喻為“巡航導彈”,即“先發射,在過程中不斷獲取洞見,進行調整,最后精準打擊目標”。這大概是敏捷轉型的最好比喻。
我們也走訪過不少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企業,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數字化轉型本身的重要性和復雜性。不少這些企業都表示,這個轉型絕對需要一把手的推動,全公司上下以“再造一個自己”的魄力來全力配合,而且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對公司上下管理架構的影響非常深遠,因此真的能完成“敏捷轉型”,是綜合了公司戰略、商業環境、技術可行性乃至公司治理等諸多領域的全方位課題。
于我的理解中,數字轉型、智能轉型,對于大多數企業,不是不愿意,而是求不得;如何實現成功轉型,有幾個層次的困難,每一個都很難解決:
如何確定方向,傳統企業自身未來成為何種智能企業,很難思考透徹,設計準確;
使用何種方法論,對數字技術本身的缺乏了解限制了傳統企業選擇合適的技術路線;
兩層皮的貼合,智能轉型和企業本身的經營活動往往難以結合,數字改造無法融入企業整體的發展中;
多方缺乏共識,智能轉型往往未能事先獲得所有相關方的支持,難以徹底貫徹下去。月,早安!
“巡航導彈”的比喻,好就好在,告訴我們敏捷轉型的精髓:
必須具有大局觀,轉型必須是立足生態,最大范圍的相關方第一時間達成共識,而且要和公司的終極戰略和主營業務緊密結合;能夠快速響應,通過確定小目標來結合具體情況解決具體問題,積累洞見,靈活調整,用成功來推動成功;智能轉型是根本問題,因此無論多少小目標的達成,最終要實現整個企業創新的智能化,企業要因轉型而改頭換面,而不能僅是穿新衣裳;企業的智能轉型,需要外部智力支持,而且是從戰略到業務到IT的多接口支持,且需要全流程各環節動態地支持。
五個關鍵詞,不一定能囊括報告全部的精髓;但草蛇灰線里,我們的確能夠理解到IBM這份報告對智慧企業轉型很核心的理解,即智慧轉型,發軔于戰略訴求,結合于戰略轉型,還將重塑創新戰略本身。回到開文時我們經常問自己的四個問題,大概會有這些解讀供未來的實踐參考:
關于微觀問題,智慧企業和數字技術相輔相成,技術、戰略、體驗和創造相互成就,殊途同歸;
關于宏觀問題,打造智慧企業所需要的社會環境、產業生態和政策支持,都在日臻成熟和完善;
關于主觀問題,智慧企業轉型,需要絕對的共識,廣泛的團結,靈活的調整,和明確的目標;
關于客觀問題,智慧企業轉型需要良好的行業生態,特別是充沛的第三方支持機構,協助企業完善轉型。
畢竟再小的鎮子,也不能只有一個理發匠吧。
企業應如何推動數字技術轉型?轉型成功能否提煉出普適方法論?下方的報告基于大量實務案例,針對后疫情時代數字化重塑中的關鍵問題做了前瞻而詳盡的分析。
責任編輯:lq
-
數字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334瀏覽量
25433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910瀏覽量
62338 -
數字經濟
+關注
關注
2文章
1063瀏覽量
18400
原文標題:五大關鍵詞支撐智慧企業轉型之旅
文章出處:【微信號:IBMGCG,微信公眾號:IBM中國】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戴爾副總裁揭示:智能邊緣發展的五大定義趨勢
氣密性檢測干貨!150個核心關鍵詞,一文看懂

解析愛普生RTC芯片選型的五大關鍵

曙光網絡連續達成五大戰略合作
中國信通院魏亮:2024人工智能產業十大關鍵詞解讀

線上逛展 | 沉浸探索第三屆OpenHarmony技術大會五大展區
Skydel 24.9版本震撼發布,升級五大關鍵功能

淺析2024年半導體行業的兩大關鍵詞
探索AC自動機:多關鍵詞搜索的原理與應用案例

中國信通院發布“2024云計算十大關鍵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