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近距離接觸鳥類飛行的錯綜復雜的機械結構,科學家們不斷解開可以幫助他們追求先進空氣動力學的秘密,這可能包括產生更少噪音的飛機。通過模擬貓頭鷹羽毛上的微觀結構,歐洲的科學家們正在開發一種新型的飛機機翼,他們說可以在這個領域取得重要的收獲。
這項創新來自倫敦城市大學和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并揭示了貓頭鷹羽毛前緣的微結構的作用,這些微結構被稱為finlets。科學家們首先通過高分辨率的微CT掃描收集了典型貓頭鷹羽毛的3D幾何數據,從而建立了一個可以通過計算流體動力學進行研究的數字模型。
這揭示了這些微結構的作用是重新引導空氣流動,使其表現得更加連貫。該團隊受微結構的啟發,建造了一個擴大的機翼,并在水隧道中進行了測試,結果再次表明,它們可以重新引導和穩定流過它們的氣流。
結果與團隊的預期相反,即這種微觀結構的曲率實際上會產生微型渦流。相反,他們發現它們作為薄薄的導流板,共同作用,使流過翅膀的跨度變得平滑,讓貓頭鷹在空氣中靜靜地移動。
該團隊計劃在這一基本模型的基礎上,開發出技術版的機翼,并將利用它在風洞測試中進一步研究飛行的聲學效果。最終,我們的目標是將這些類型的微結構應用到先進的飛機機翼設計中,從而有可能減少它們產生的噪音。
該研究發表在《生物靈感與仿生學》雜志上。
責編AJX
-
仿真
+關注
關注
50文章
4122瀏覽量
13385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西湖大學:科學家+AI,科研新范式的樣本
![西湖大學:<b class='flag-5'>科學家</b>+AI,科研新范式的樣本](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2/08/wKgZPGdal-GAJGtlAACRXobG1qA521.jpg)
華為自動駕駛科學家陳亦倫投身具身智能創業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4章-AI與生命科學讀后感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創新學習心得
上海科學家精準操控原子“人造”藍寶石 為低功耗芯片研制開辟新路
受人眼啟發!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改良相機
![受人眼啟發!<b class='flag-5'>科學家</b>開發出新型改良相機](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FD/9C/wKgZomadiqiAbl6IAADXHDtbOAY536.jpg)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型高溫超導體
前OpenAI首席科學家創辦新的AI公司
科學家研制出一款新型柔性X射線探測器
本源量子參與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啟動會順利召開
![本源量子參與的國家重點<b class='flag-5'>研發</b>計劃青年<b class='flag-5'>科學家</b>項目啟動會順利召開](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3F/9D/poYBAGJo-maAOH8MAAIB_hk2Mno583.png)
NVIDIA首席科學家Bill Dally:深度學習硬件趨勢
![NVIDIA首席<b class='flag-5'>科學家</b>Bill Dally:深度學習硬件趨勢](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1/D9/wKgaomXa-UyAZL77AABVuKdmkjg477.png)
康奈爾大學科學家研制出5分鐘快速充電鋰電池
![康奈爾大學<b class='flag-5'>科學家</b>研制出5分鐘快速充電鋰電池](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BF/69/wKgaomWzEVaAAfceAAF6AM2vBV4357.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