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發布的驍龍888,再次用上了ARM最新一代公版架構,即Cortex-X1的超大核以及Cortex-A78大核,同時直接集成了5G基帶,彌補了驍龍855、865時代的一大缺憾。
它是繼麒麟9000、三星Exynos 1080后,第三款5nm 5G SoC。
作為ARM生態的頭部用戶,NVIDIA收購ARM的事情,高通也是看在眼里,在與媒體連線交流時,高通公司總裁安蒙也談了觀點。
他表示,希望ARM可以繼續推出更好的架構讓業界使用,也希望ARM能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如果被收購后這個價值體現不出來,就沒有它自己的意義了。
安蒙強調,他此番并不是站在高通的角度,而是生態的角度看,因為ARM已經不僅僅是移動范疇。他指出,移動領域的創新不僅是自身,還可以反哺其他應用領域,比如車載。我們希望這樣獨立的生態系統可以保持下去。
責任編輯:PSY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高通
+關注
關注
78文章
7624瀏覽量
193232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353瀏覽量
377561 -
NVIDIA
+關注
關注
14文章
5309瀏覽量
10641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Arm 公司面向汽車市場的 ?Arm Zena? 深度解讀
汽車市場的落地形態,Zena 旨在解決汽車智能化轉型中的算力需求、開發效率與功能安全挑戰。以下從技術架構、性能優勢、應用場景、生態系統及戰略意義展開分析: 一、技術架構:異構集成與功能安全強化
Arm架構何以成為現代計算的基礎
2025 年 4 月,Arm 架構迎來了問世 40 周年。這個始于英國劍橋一隅、懷揣雄心壯志的項目,如今已成為全球廣泛采用的計算架構。從傳感器、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到汽車、數據中心等諸多領域,有數十億設備如今運行在
Arm助力開發者加速遷移至Arm架構云平臺 Arm云遷移資源分享
隨著基于 Arm 架構的云實例日益擴展,越來越多的用戶正從傳統平臺遷移至 Arm 平臺上。
NVIDIA Blackwell數據手冊與NVIDIA Blackwell架構技術解析
NVIDIA Blackwell數據手冊與NVIDIA Blackwell 架構技術解析
Arm撤回對高通違約指控,許可協議繼續有效
高通公司近日迎來利好消息,其首席執行官克里斯蒂安諾·阿蒙宣布,軟銀旗下的芯片設計公司Arm已經撤回了之前針對高通的違約指控。這一決定意味著,雙方之間的法律糾紛暫時告一段落。 據悉,去年10月,
高通與Arm許可爭議緩和
長達數月的爭議出現了緩和。回顧2024年10月,Arm曾威脅要終止與高通的許可協議,這一事件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爭議的背景主要涉及高通對Nuvia的收購以及雙方在許可協議上的分歧。
Arm與RISC-V架構的優劣勢比較
關于Arm與RISC-V的討論涉及多個層面。雖然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于這些架構的整體性能,但每種架構都有其最適合的幾類主要應用場景。
Arm
長期以來,專有技術往往意味著高昂的許可費用,
發表于 02-01 22:30
聯發科與NVIDIA合作 為NVIDIA 個人AI超級計算機設計NVIDIA GB10超級芯片
,為各類采用Arm架構SoC的設備提供卓越的AI、通信、多媒體與高能效用戶體驗。聯發科將豐富的專業技術帶入此次與NVIDIA的合作中,以共同打造業界先進的平臺。 聯發科副董事
基于高通主板的ARM架構服務器
一、ARM架構服務器的崛起 (一)市場需求推動 消費市場寒冬,全球消費電子需求下行,服務器成半導體核心動力之一。Arm 加速布局服務器領域,如 9 月推出 Neoverse V2。長久以來,x86
ARM處理器和CPU有什么區別
ARM處理器和CPU(中央處理器)之間的關系及區別,可以從多個維度進行深入探討。首先,需要明確的是,ARM處理器并非一種獨立的CPU類型,而是指由ARM公司設計的一系列處理器
就服務器而言,ARM架構與X86架構有什么區別?各自的優勢在哪里?
,x86 架構服務器在市場占主導,有強大處理能力和廣泛軟件兼容性,廣泛用于企業數據中心。ARM 架構服務器近年崛起,憑借低功耗、高效能優勢在云計算和微服務領域及嵌入式系統和物聯網設備中
什么是ARM架構?什么是X86架構?兩者的區別是什么?
,1990 年為與蘋果合作成立 ARM 公司,開啟全球廣泛應用之路。 (二)技術特點與優勢 ARM 架構采用精簡指令集,節能高效,指令集簡化、數目少且長度固定,多用寄存器,尋址靈活簡單,執行效率
X86架構和ARM架構有什么區別
X86架構和ARM架構是兩種主流的CPU架構,它們在多個方面存在顯著的差異。以下是對這兩種架構的詳細比較,涵蓋了追求目標、應用領域、技術特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