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如果想要消滅攜帶疾病的蚊子,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知道叮咬的雌性目標物種在何時何地出現。一種實驗性的新裝置可能會有所幫助,其能通過模仿昆蟲的聽覺裝置實現這點。 雖然蚊子沒有傳統意義上的耳朵,但它們有覆蓋在羽毛毛上的觸角。當這些毛發受到聲波的沖擊時會發生振動,進而將信號傳遞到約15000個神經細胞中,然后到達動物大腦的聽覺中心。
當另一個個體在附近時,蚊子會發出連它自己都聽不到的聲波,至少一開始是聽不到的。這些波被另一只蚊子快速拍打翅膀所扭曲,然后反射回到原來的昆蟲身上。通過利用自己的羽毛狀觸角,蚊子不僅能聽到自己聲波的回聲,還能根據聲波扭曲的獨特方式確定其他蚊子的性別和種類。
在Tim Ziemer博士的帶領下,德國不萊梅大學的科學家們受到這些天線的啟發并由此開發了一種基于麥克風的設備。它會發射聲波,然后利用語音識別工具和機器學習算法的組合來分析接收回聲的失真。
因此,它能確定附近飛行蚊子的種類和性別。此外,由于該設備的類天線結構,所以其在過濾雜亂背景噪音上比傳統的音頻處理技術要優秀。
一旦得到進一步發展,這項技術有望應用于實地以此來幫助鎖定攜帶疾病的蚊子,同時還能限制殺蟲劑的濫用。
責編AJX
-
天線
+關注
關注
71文章
3282瀏覽量
142350 -
電子設備
+關注
關注
2文章
2884瀏覽量
54755 -
聲波
+關注
關注
0文章
55瀏覽量
1980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復星醫藥使用亞馬遜云科技生成式AI技術賦能醫療撰寫場景 助力科學家效率躍升
中國成功研發蚊子大小仿生機器人
地物光譜儀如何幫助科學家研究植被和土壤?

我國科學家制備出可控手性石墨烯卷
?超景深3D檢測顯微鏡技術解析
西湖大學:科學家+AI,科研新范式的樣本

華為自動駕駛科學家陳亦倫投身具身智能創業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4章-AI與生命科學讀后感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創新學習心得
上海科學家精準操控原子“人造”藍寶石 為低功耗芯片研制開辟新路
科學家開發出首臺可見光飛秒光纖激光器

受人眼啟發!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改良相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