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混合多云架構作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 IT 架構支撐,是共識;然而,企業對混合云概念的迷思,以及混合云落地挑戰的存在,也是共識。
疫情按下了數字化的快進鍵,讓更多企業認識到了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對于還在觀望的企業來說,疫情幫他們做了一道選擇題——擁抱數字化,就現在;而對于已經試水數字化的企業,則更加明確了決心和方向——加速邁向深水區。
圖1
根據至頂網《企業數字化轉型用云現狀調研》顯示:
50%的企業正在規劃數字化轉型;
23.2%的企業正在部分業務場景嘗試數字化;
14.6%的企業已經在各業務層廣泛推進;
2.4%的企業已經全面實現數字化并從中受益。
由于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工程,涉及企業從文化、組織、流程到技術的全面改造,因此往往要求企業具備自上而下的轉型決心才能順利推進,并且,轉型的成效不在一朝一夕,需要不少時間和成本的投入。因此,通過調研,我們也發現,絕大部分企業的數字化還在起步規劃和部分場景的試水階段,真正全面推進數字化并從中受益的并不多。但可以確定的是,經過疫情的催化,對數字化仍然無感的企業僅有少數(9.8%),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一個必然趨勢,面對這樣一個大工程,企業可以采用“小步快走”的方式,利用云計算、AI、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技術先在部分場景嘗試,有了效果和經驗后,再慢慢推廣到更多業務層。
混合多云成為 IT 架構未來
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云計算由于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強大的算力和算能,被視為是一個“基礎底座”。因此,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邁向數字化,云計算在近幾年來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調查顯示,有 65.9% 的受訪企業均在數字化過程中用到了云計算(如圖2)。
圖2
22%的企業只有私有云;
18.3%的企業僅有公有云;
18.3%的企業開始使用混合云。
在采用云計算時,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業務發展的部署方式。舉例來說,公有云的優勢是夠靈活、有彈性、成本低,而私有云的特點是穩定、安全。因此,對于需要與客戶保持緊密的互動和連接的企業,想要更快地響應市場需要,就選擇公有云;此外,出于成本的考慮,很多中小企業也會優先選擇公有云。而對于金融這樣在業務的安全合規方面有著非常高標準、嚴要求的機構來說,私有云就是第一選項。
除此之外,本次調研也顯示,目前已經有不少企業開始使用混合云或多云。其中,既有被動原因,也有主動因素的推動(如圖3)。
圖 3
37.4%的企業選擇混合云是為了實現業務創新過程中的快速響應與擴容需求;
24.9%的企業選擇混合云是為了滿足不同業務工作負載的需要;
13.7%的企業使用混合云是為了節省成本/減少前期投資;
12.5%的企業使用混合云是為了滿足容災和備份等安全要求。
根據調研,企業選擇混合云最大的動因,是為了實現業務創新和快速響應(37.4%)。我們知道,企業的創新來自于對市場的洞察,這要求他們收集無處不在的數據,所以,計算的需求也會變得無處不在,從本地到云端,從云端到邊緣端,當計算能力離數據越近,對業務的響應速度才會越快。與此同時,企業在快速創新的同時,也希望保持業務穩定,而要兼顧兩方面的需求,權衡不同的工作負載需要,就要選擇不同的云資源作為支持(占比 24.9%)。長此以往,公有云、私有云和本地中心就會同時存在,形成混合多云的架構。
混合云概念仍然存在誤區
需要強調的是,混合云并不是把幾個公有云或者把公有云、私有云、本地中心簡單放在一起即可,它是一種云計算技術的存在形式,是由私有云和公有云“有機組合”而成的。但是,顯然,目前仍然有不少企業對混合云的概念還存在一些誤區(如圖4)。
圖 4
12.2%的企業認為,只要用了多個公有云就是混合云;
17.1%的企業認為,只要同時用了公有云和私有云就是混合云。
如果只是對不同的云形態進行簡單“堆疊”,混合云在數字化轉型中的價值也就無從發揮,只有對不同 IT 環境中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統一調度和編排,才能讓企業的工作負載“自由”地跑在適合的環境中,并隨著業務需求和技術變化“自由”移動,讓數據流到它該到的地方去,真正滿足業務快速響應和創新的企業需求。并且,這些 IT 環境甚至不只包括公有云、私有云,還包括企業的本地數據中心,以及邊緣端。
數據打通是混合云落地的最大挑戰
當然,采用混合多云架構必然會增加 IT 環境的復雜性,企業要部署、運營、管理這樣一個架構,同樣面臨著非常多的挑戰(如圖5)。
圖 5
50%的企業認為不同平臺間的數據打通和統一管理是最大的挑戰;
22%的企業認為架構環境的復雜性造成的安全問題是最大的挑戰;
14.6%的企業認為多環境中應用的敏捷開發和集成是最大的挑戰。
由于大部分企業在使用混合云時并不是基于前期的統一規劃和部署,而是被業務倒逼的結果,由此形成了非常復雜的異構環境,這個環境由多個云服務商、傳統數據中心,甚至多個供應商提供的多個中間件和應用組成,它們之間很難實現兼容和聯動,因此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首先,數據之間無法互通和共享,數據的價值就無法被充分挖掘;其次,應用分布在不同的環境中,就做不到敏捷開發和集成,進而業務就無法快速響應;同時,在混合多云的復雜環境下,安全問題也會更加突出,當數據分散在各處,計算分布于各處,任何一個環境中有一個環節出錯,帶來的將是系統性、連鎖性的風險。
這些問題的存在,意味著企業想要借助混合云實現的快速響應、大規模創新和成本優化的目的也就難以達成。而要解決這些問題,企業所需要的混合多云平臺,將是一個兼具開放、安全,并且能夠進行統一管理,帶來無縫體驗的現代化架構。
總結
從本次調研結果來看,選擇混合多云架構作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 IT 架構支撐,是共識;然而,企業對混合云概念的迷思,以及混合云落地挑戰的存在,也是共識。基于這一結果,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混合云、用好混合云,至頂網通過“論道云途”系列短片,對話了來自產業、企業以及技術領域的專家,希望為大家探尋數字化轉型的最佳云形態,明晰在這個過程中,如何用“好云”。
論道嘉賓觀點
吉燕勇IBM 中國開發中心總經理
“并不是簡單幾朵云放在一起就是混合云。真正的混合云平臺,首先要在異構的 IT 環境里做到互通互聯、數據共享,而數據分享的前提是高效的數據安全保護措施。在這些條件都能夠達成后,還需要為企業提供一個運維管理平臺。”
趙成剛中國銀行業協會系統服務部主任
“混合云的關鍵在于,能夠通過云端的‘操作系統’,對平臺之上的資源進行聚合。它既要滿足融合性和可擴展性,還要兼顧數據安全性,同時,要有一種有效的管理方式,能夠把異構環境中的資源很好地管理起來。”
責任編輯:xj
原文標題:如何用“好云”:云現狀調研,掃盲混合云概念誤區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IBM中國】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857瀏覽量
137946 -
混合云
+關注
關注
1文章
188瀏覽量
11163
原文標題:如何用“好云”:云現狀調研,掃盲混合云概念誤區
文章出處:【微信號:IBMGCG,微信公眾號:IBM中國】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華為云榮登Gartner?云數據庫挑戰者象限
混合云部署k8s集群方法有哪些?
完成混合云環境的3個過程
什么是混合云?混合云的優勢和劣勢
一庫打通所有云平臺!合宙IoT_CLOUD之【騰訊云】
億鑄科技談大算力芯片面臨的技術挑戰和解決策略
云天勵飛加速推動大模型行業落地
北京靈奧科技基于亞馬遜云科技打造大模型中間件
混合電纜如何工作?
境外社交數據采集遇到的問題及云手機解決方案
AI大模型加速落地! 西部數據助力數據中心智能化升級
![AI大模型加速<b class='flag-5'>落地</b>! 西部<b class='flag-5'>數據</b>助力<b class='flag-5'>數據</b>中心智能化升級](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BF/CE/wKgaomW4VquADx7aAAImZH44Vfc207.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