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G C波段SA組網后站點密度增加,如何避免小區(qū)間同頻干擾呢?
背景大事記
2019年9月,全球移動通信系統(tǒng)協(xié)會(GSMA)正式宣布,成立《5G SA部署指南》工作委員會(task force)。鑒于中國電信在SA技術、組網等方面的突出工作成就,GSMA確定該工作委員會由中國電信牽頭,并且由中國電信5G創(chuàng)新中心王敏擔任主席,NTT DOCOMO、Hutchison等多家5G運營商以及華為、中興、大唐、愛立信等5G主設備和終端廠商正在積極申請加入。
問:5G C波段SA組網后站點密度增加,如何避免小區(qū)間同頻干擾呢?
答:從3G時代開始,無線空口就已經實現(xiàn)采用同一個頻點組一張網的愿景,這樣大量節(jié)省運營商建設無線網絡時,所付出的無線頻譜的投資。到4G和5G時代,同樣支持同頻組網,甚至在5G RAN2.1之前無線基站都只支持同頻測量,都不支持起GAP進行異頻測量。這也說明建設一張連續(xù)覆蓋的5G網絡,工信部最初給各運營商每家分配的100Mhz頻譜資源完全夠用于建設一張獨立的5G網絡。但鑒于5G用戶越來越多,同時因采用3.5Ghz的C波段造成站點密度越來越高,5G小區(qū)間同頻干擾也越來越大。
最初建設4G無線網絡時,一開始說覆蓋不夠要抬天線下傾角要加站,隨著用戶越來越多又說加了站同頻干擾太大,要壓天線下傾角要控制覆蓋(參考《192天線陣子的32TR AAU與64TR AAU性能上有哪些差異?》)。所以為避免小區(qū)間的同頻干擾,有兩種方案:第一,實現(xiàn)異頻;第二,實現(xiàn)空間隔離。對于第一種方案,因為沒有更多頻點資源,不能直接增加,便產生了小區(qū)邊緣異頻解決方案ICIC,對于小區(qū)邊緣容量有所犧牲,如下圖:
圖一:小區(qū)間干擾協(xié)調方案
對于第二種方案,完全空間隔離在3G/4G時代的天線技術也提出一個智能天線的說法,最早時應用部署在中國移動的TD-SCDMA網絡,對于業(yè)務信道采用波束賦形,實現(xiàn)業(yè)務的空間波束隔離,如下圖:
圖二:3G/4G空間波束賦形的智能天線技術
對于5G SA小區(qū),以上第一種小區(qū)間干擾協(xié)調方案不適用于AAU場景,而對于第二種波束空分隔離場景,不同于3G/4G只針對PDSCH信道進行波束賦形,5G AAU對所有信道都采用波束賦形。其小區(qū)同步廣播信道SSB采用時分掃描機制,相鄰小區(qū)間波束起始順序與PCI有關系,如果不考慮關聯(lián)PCI,都將波束起始方向從默認起始方向進行時,這會出現(xiàn)以下小區(qū)正中交匯處的同頻干擾,重疊覆蓋度為3,如下圖所示:
圖三:5G相鄰小區(qū)SSB波束干擾場景一
采用不同起始位置進行掃描輪詢也有講究,如下兩種場景,第一種場景有兩處存在波束同頻干擾,重疊覆蓋度為2,而第二種場景則減少到只有一處位置存在波束同頻干擾,重疊覆蓋度為2,如下圖所示:
圖四:5G相鄰小區(qū)SSB波束干擾場景二
圖五: 5G相鄰小區(qū)SSB波束干擾場景三
綜上所述,采用最后一種起始位置的分時掃描策略,小區(qū)間SSB同頻干擾概率是最小的,5G RAN2.1以后都采用該方式進行分時掃描賦形。如果干擾太大,會造成物理層的無線鏈路失步而導致掉話,所以在NR的物理層也有相應的RLM物理鏈路檢測機制,來及時檢測物理層的鏈路問題,如果觸發(fā)了物理層鏈路失步(RLF),可以通過相應的恢復機制保證上層協(xié)議鏈路的連通性,及時恢復業(yè)務。
因5G干擾級別從小區(qū)級細化到波束級,在空口物理層引入了針對單個波束的波束失步檢測(BFD)及恢復(BFR)的機制和流程。檢測機制類似小區(qū)級RLF,UE進行波束檢測也是通過RRC消息中的信元“RadioLinkMonitoringConfig”下發(fā),如下圖所示:
圖六:RLM消息信元
3GPP標準中只定義了下行鏈路檢測的流程,上行鏈路主要通過上行定時流程進行維護。根據(jù)規(guī)范的定義,無論是NSA組網還是SA組網,只要終端激活了相應的BWP,終端就需要進行鏈路檢測。一般場景下,我們可以認為只要終端處于RRC連接態(tài)(SA場景)或者SCG連接(NSA場景),終端就需要進行物理層檢測。終端可以使用SSB或者CSI-RS兩種參考信號進行檢測,測量規(guī)范中也沒有明確定義,UE會周期性的進行測量(周期不超過10ms),可以是RSRP,SINR或者是BLER。
對檢測后的結果進行評估,來觸發(fā)是否失步。3GPP中定義兩個門限,RlmInSync和RlmoutSync,簡寫為Qin和Qout,分別對應可靠的鏈路狀態(tài)和非可靠的鏈路狀態(tài)。BLF檢測基于RS的SINR進行檢測,而RLF檢測基于RS的電平進行檢測。
但這兩個門限的定義是基于特定DCI配置下,UE檢測PDCCH的BLER進行定義的。Qin和Qout可以通過RRC信令進行下發(fā),如果不下發(fā),則使用協(xié)議默認值:Qin=2%,Qout=10%。
終端L1根據(jù)每個周期的測量結果和這兩個門限對比,根據(jù)對比結果,終端L1會向L3下發(fā)相應的指示:
a.如果測量結果大于Qout,則L1向L3上報out-of-sync指示
b.如果測量結果小于Qin,則L1向L3上報in-sync指示
在RRC消息中,gNodeB會給終端下發(fā)N310常量參數(shù),該參數(shù)表示終端連續(xù)接收失步指示的次數(shù)。如果終端的L3連續(xù)收到N310個失步指示,則終端側認為下行鏈路失步(RLF)。BLF波束檢測時,如果UE配置了多個波束的檢測集合,需要集合內所有的波束都滿足該條件才會判決為波束失敗。在連續(xù)N310個失步指示之前,如果終端L3收到過一次同步指示,那么N310將會被重置,重新進行計數(shù)。當UE檢測到RLF時,終端側會立即啟動定時器T310,該定時器會用于控制鏈路恢復流程。
圖七:失步檢測與定時器
當UE檢測到鏈路失步后,并不會立即導致掉話,UE側會采集相應的措施恢復物理層鏈路。RLF鏈路恢復有如下兩種機制:物理層直接恢復和RRC重建流程恢復(僅SA組網)。而BLF波束恢復不同,只能通過物理層隨機接入流程進行恢復,沒有RRC重建的流程,UE可以通過非競爭的隨機接入(CFRA)或者基于競爭的隨機接入(CBRA)進行波束恢復(參考《5G UE初始接入時經歷哪些波束掃描的過程?》)。
如果在T310超時之前無法收到連續(xù)N311個同步指示,對于NSA組網來說,沒有其它的恢復機制,UE會立即向eNdoeB上報“SCG failure info”消息,觸發(fā)5G的掉話。但如果是SA組網,即使T310超時,UE還是可以通過RRC重建流程進行鏈路恢復,如果重建成功,那么不會導致掉話。在此過程中,會使用到T311,T301等定時器進行控制,定時器的作用和意義和LTE網絡基本一致。整體過程如下圖所示:
圖八:SA組網RRC空口重建
本文來自華為HICLC-ICT人學習交流社區(qū)
2. 干貨 | 頻譜分析儀基礎知識
說到頻譜分析儀很多資料中都會出現(xiàn)下面這張圖
頻域:是描述信號在頻率方面特性時用到的一種坐標系。
頻譜:頻率的分布曲線,復雜振蕩分解為振幅不同和頻率不同的諧振蕩,這些諧振蕩的幅值按頻率排列的圖形叫做頻譜。
從頻譜上可以直接獲取的信息:
1、信號包含的頻率成份;
2、信號各頻率成份的幅度;
頻譜的用途:通過觀察信號的頻譜,可以幫我們找出產生該信號的設備的問題或者特性。
頻譜分析儀按工作原理分可分為:傅立葉式頻譜分析儀
和 掃頻式頻譜分析儀
頻譜分析儀可以測量功率、頻率、調制、噪聲和失真。
為什么要了解一個信號的頻譜成分?
有些系統(tǒng)原本就與頻域有關,例如電信系統(tǒng)使用的FDM頻分復用,廣播電臺也采用頻域多用方式。在這些限制帶寬的系統(tǒng)中,了解一個信號的頻譜成分就顯得很重要。
為什么要測量功率?
對于一個發(fā)射機而言,如果設計的發(fā)射功率太小就不能達到目的地,如果設計的發(fā)射功率過大,又會引起高能耗、高溫升、失真等問題。因此功率測量在系統(tǒng)驗證時會常常用到。
什么是調制調制與解調?
調制:將各種基帶信號轉換成適于信道傳輸?shù)恼{制信號(已調信號或頻帶信號);
解調:在接收端將收到的頻帶信號還原成基帶信號。
為什么要調制?
調制的目的有以下三個:
1、將基帶信號變換成適合在信道中傳輸?shù)囊颜{信號
2、改善系統(tǒng)的抗噪聲性能
3、實現(xiàn)信道的多路復用
為什么要測量調制?
在調制系統(tǒng)中,為了保證系統(tǒng)工作正常,信號被正確的發(fā)送(有效性),需要對調制質量(可靠性)進行測量。
調制測量有哪些項目?
模擬調制:調制深度, 邊帶功率, 載波功率,調制效率, 占用帶寬
數(shù)字調制:誤差矢量幅度(EVM), IQ不平衡(IQ imbalance),相位誤差(phase error versus time)
什么是失真?
電子系統(tǒng)中所使用的許多電路都認為是線形電路。這意味著,對于正弦波輸入,輸出也是或許有不同幅度和相位的正弦波。在時域中,用戶指望看到與輸入波形形狀精確相同的輸出波形。在頻率中,我們指望看到輸出應具有與輸入相同的頻率(且只有該頻率)。由輸入信號產生的任何其他頻率都視為失真。
為什么要測量失真?
1、諧波失真
最大諧波
相對諧波失真
總諧波失真THD:基波的百分數(shù)
2、互調失真
當輸入兩個不同頻率的正弦波到非線性,輸出除了這個兩個信號以及他們的諧波外,還有諧波的和頻和差頻,這些新頻率分量稱為互調失真。
與原始信號接近的失真最難處理,因為失真分量落在“頻帶內”。
測量的量有三階互調失真、截獲點等。
3、鄰近信道功率比ACPR
ACPR度量了干擾或者說是相鄰頻率信道功率的大小。通常定義為相鄰頻道(或偏移)內平均功率與發(fā)射信號頻道內的平均功率之比,ACPR描述了由于發(fā)射機硬件非線性造成的失真大小。
4、雜散輻射
spurious emissions漢語叫“雜散輻射”或者“雜散發(fā)射”,指的是在模擬信號處理的過程中,經過頻率變換和信號放大,會產生一些無用的信號,這些無用信號有些是有用信號的n次諧波,有的是在混頻時產生的副產品。這樣就造成了在輸出信號的頻譜上除了有用信號外,在其他頻率上還有一些比較小的信號(如果設計的太差的話,沒用的信號有時會比有用的信號還大),就像毛刺一樣,這種東西也會隨著有用信號從天線輻射出去,所以形象的叫做“雜散輻射”。
測量噪聲
噪聲功率譜密度
等效噪聲帶寬
分貝又是什么?
dB
分貝(dB)是借助于功率比來定義的:
A(dB) = 10log(P1/P2) = 20log(V2/V1)
dBm
P = 10log(P/PREF)
V= 20log(V/VREF)
頻譜和網絡測量最常用的功率參考值是1mW,結果用dBm表示。
P(dBm) = 10log(P/0.001)
分貝的用途?
分貝用來以對數(shù)方式確定功率的比值和電壓的比值。也可以通過適當?shù)膮⒖贾祦泶_定絕對值。分貝常用于電子系統(tǒng)中增益和損耗的計算。
為什么要用dB?
1、對數(shù)方式壓縮大范圍變化的信號電平。
2、在增益和損耗的計算時,乘法運算變成較方便的加法運算。
使用對數(shù)幅度坐標的好處?
在同樣屏幕分辨率下,可以同時觀察很大和很小的值。
例如:1V信號和10uV信號都能出現(xiàn)在動態(tài)范圍為100dB的顯示器上,
而用線性刻度則不可能以清晰的圖形同時顯示這兩個信號。
責任編輯:haq
-
通信
+關注
關注
18文章
6145瀏覽量
137177 -
網絡
+關注
關注
14文章
7713瀏覽量
90162 -
5G
+關注
關注
1360文章
48679瀏覽量
569213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5G系統(tǒng)下行DMRS降干擾技術原理介紹

5G網絡中,信令測試儀如何幫助提升用戶體驗?
MWC2025:愛立信攜手T-Mobile與高通在5G獨立組網上開展XR試驗
CHA3218-99F低噪聲放大器適合5G通信嗎?
E7515BUXM 5G 無線測試平臺

DITO分享5G SA核心網建設方面的經驗和未來戰(zhàn)略
工業(yè)5G路由器賦能戶外組網遠程監(jiān)控及預警

嵌入式設備中的4G/5G模塊管理
為什么要使用跳頻技術?跳頻序列類型有哪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