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遠程旁聽了由行業舉辦的電磁兼容研討分會之后,心中對于研討會上談到的一些事情或者說問題久久不能釋懷,也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感觸。于是乎,我就想寫一篇帖子來與大家分享,分享我個人的一些看法,希望對大家在今后的工作開展、推動和產品研發過程中有些幫助。也希望這篇文章可以作為您的一些案例或者故事,去說服周邊領域的協作和領導的支持,能達到此目的就足矣!
背景
NO.1
隨著5G技術由探索階段快速進入商用應用階段,在各行各業之中(例如工業、醫療、物聯網、機器人等領域)開花落地,這對于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具有相當積極正面的影響。
但也正如我們所知道的,一個技術的應用之后,也將帶來了新的挑戰或者問題。那就是一個系統中不同模塊之間的融合相處,以及這種技術在設備商用環境的適應能力挑戰。在工業自動化、機器人、醫療、智能汽車等領域對于其安全可靠性的要求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們大家可以自我觀照一下,電磁兼容是否會影響其安全性呢?我們自己的研發設備是否考慮了電磁兼容的問題呢?
下面,我就來分享一下有些人對于電磁兼容認識存在的一些誤區,希望您可以避開!
對電磁兼容認識的常見誤區
NO.2
01
忽視電磁兼容是產品質量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在我接觸的不少企業中,很多人對于電磁兼容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為“認證”而生的歲月,而不是作為產品質量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措施。導致出現客戶有需求才進行電磁兼容的相關測試,更別談前期的設計考慮考量。
往往都是通過后續整改的措施來進行彌補。如果整改不能通過的話,通常會采取一定的手段,委托第三方作出報告來欲蓋彌彰。這種事情多半出現在一些沒有走出國門的企業之中,并且為數甚多。以我在杭州研討會上向大家提出的一問題為例,分享一下我所得出的結論。
在會上,我提出了一個問題:“您是如何定義電磁兼容的”?或者可以解釋成“您是如何理解產品電磁兼容的”?要求參加本次研討的客戶來分享一下,其中對電磁兼容的看法主要有這兩種:
有人從技術的角度談:電磁兼容包括哪些測試項目,從而需要在設計上去一一考慮。
也有人從“兼容”二字考慮,談到了產品需要適應在不同環境,而設計是確保產品實現在不同環境下正常工作。
如果僅僅是為了證明滿足電磁兼容標準的證書,猶如大學生的畢業證;
而從商業價值的角度去看產品電磁兼容的意義,則更重要幾分。一個產品的電磁兼容做得足夠優秀,就猶如汽車行業的奔馳寶馬,是品牌與質量的象征。
至于到底如何來理解電磁兼容,還需要產品要求和決策者來決定。定位決定地位,從長遠方向來看,在一個公司的產品里,對電磁兼容的定位,必然能夠作為其產品未來的關鍵競爭力。
02
電磁兼容設計重要還是測試重要?
如果有人還對于這個問題從技術角度來講(不包括公司文化或者政治的角度)存在疑問和討論,那么反映出來此人對于電磁兼容的認識存在誤區,甚至對于研發設計與測試的討論也存在誤區。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借用一個不恰當的比喻來講,對于一個人的出生來說,父親和母親哪個更重要呢?
產品質量是設計出來的,而測試是對設計驗證,是閉環的手段、相輔相成的關系,而不是對立關系,所以在技術角度上千萬不要對立起來。
03
認證通過=質量可靠?
記得在之前在工作的時候,公司的前同事引入了一款電源適配器。在通過標準認證要求浪涌1KV差模和2KV共模的情況下,這款電源適配器在商用一年不到的時間內,應用在外部配電箱中出現50%左右的大面積失效。
產品線的領導人對此非常關注,并立即對這款適配器使用的地方進行全面更換浪涌規格為6KV的差模和6KV的共模的新規格適配器,與此同時之前適配器的購買費用全部退還才安撫了客戶。
我們不妨算一下,這個適配器帶來的消耗多大呀?更換之后的適配器,商用多年都沒有一款因浪涌問題而失效。這說明了什么?有時候因某些小利而節省的地方,往往會埋下禍端。看似毫無問題,一旦出現差錯就會構成慘重的代價。
滿足認證條件就能滿足商用嗎?商用才是一切標準的終點,也是行業最高的標準。
那么如何可以避免這種問題呢?那就是需要對電磁兼容學科的研究進行正確的認知!
04
電磁兼容學科研究的不就是EMI和EMS嗎?
不少人對于電磁兼容學科認識存在誤區,認為電磁兼容學科僅僅是電磁兼容設計、或者說EMI和EMS,而忽視了電磁兼容環境的考慮,從而導致產品商用時與實際產品的認證是存在差異的。
這種差異會對產品實際產生多大的沖擊呢?在我們前提設計中是否考慮過?是否有過摸底驗證過呢?極限測試過呢?這些問題都是需要去規劃、執行的。
假如沒有進行過這些驗證,一旦出現電磁兼容問題,小則更換設備,大則損失上萬。網上此類案例層出不窮,例如以下這條:
這還是非常小的一個案例,還有把整棟樓燒掉的事故呢。
05
全部寄托于整改
前面我們也談到,有些公司沒有考慮電磁兼容設計,只是在遇到問題或者認證訴求時,才進行測試執行電磁兼容相關項目。但作為行業內的人都知道,對于大部分產品來說,如果前期都沒有考慮過電磁兼容設計的話,去執行電磁兼容測試時,必然會準確的爆發出各式各樣的問題。這點甚至不用懷疑,如有不信,可以拿自己的產品去試試看。
在本次研討會上,有一位老師出題了一個很好的問題,那就是:“能夠通過整改可以搞定的電磁兼容問題占比有多大呀”?從原則上來說,這種可能性不會超過50%。就像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一個人得了癌癥,其治愈的幾率有多少,或者存活的幾率又有多少?就算醫學發達的今日,某些癌癥可以得到治愈,那在治療中投入的費用又有多少?更何況對于一個產品來說,投入的費用不僅僅是金錢,還有上市的時機,人員工資等…
如我之前的視頻課程《電磁兼容猶如疫情控制之道(詳情見文末閱讀原文)》中所談到的一樣,預防永遠是王道,也是最省事省力的做法,也是老外所鼓勵大家參考下圖的緣由:
06
改,還是不改呢?
關于這個問題,我有一些實際案例可以供大家參考一下:
在大會上,有人提到其產品在執行電磁兼容測試時,采用3m電纜測試的過程中,電纜捆綁與不捆綁測試結果差距巨大,一個OK,一個FAIL。然后向老師提問,老師后來給與的回復是:您的產品設計還有待優化。
無獨有偶,在前端時間有朋友咨詢我一個問題,浪涌測試結果會把系統重啟,如果把旁邊的端口電纜去掉就OK。那么商用時候,旁邊電纜是否也可以去掉呢?不可以,您說是否需要改嗎?
在之前的某次研討會上,課程結束之后,有一個來參加本次研討會的電源廠家走過來與我討論一個電磁兼容問題,請大家先容許我描述一下這個問題。
【問題描述】
廠家端著筆記本電腦過來,并指出電源適配的RE測試數據,采用1m長的電源線可以滿足要求;而采用1.5m長的電源線,測試結果不滿足裕量要求即不符合標準需要。然后,就問我這個是不是問題啦。
【解決方案】
我看到以下這個測試數據,發現都是電源適配器的本身設計上存在而導致的,可以通過增加濾波電容或者在電源線上增加磁環。
但因為電源適配器空間有限,增加磁環沒有機會,而電源線上增加磁環也沒有機會,因為電源線不是電源廠家提供的,故長度不能固定。因此,只能夠調整電源適配器的原理和PCB布局布線啦,這種優化改變對于電源適配器的出貨進度時間沖擊比較大。
于是,我又解釋道:如今你不調整的話,購買你的適配器客戶會下單買你的嗎?不會,因為測試無法滿足要求。如果客戶不買你的東西,何談出貨進度呢?兩相對比之下,到底哪個問題重要呢?
后來我告訴這位朋友說:即使采用1.5m線纜滿足了A客戶的訴求,你可以保證B客戶一定也使用1.5m的線纜嗎?假如B客戶采用了1m的線纜,那時你又再來改進你現在的適配器,你到底需要保留幾款產品呢?編碼以及物料成本等是否是問題呢?
最后,我們回到了最初的問題上來,因質量不滿足要求沒有訂單的產品,屬于產品還是廢品?保健品產品是一種什么樣的產品呢?可以說是一種對身體到底會帶來多大效果又無法短期見效的東西,因此是無法衡量的。而產品設備很多時候是可以立竿見影的東西,是無法僅僅靠營銷做好的。
原文標題:對于電磁兼容的認識,你是否掉入這些誤區(上)?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EDA365】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電磁兼容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897瀏覽量
98022
原文標題:對于電磁兼容的認識,你是否掉入這些誤區(上)?
文章出處:【微信號:eda365wx,微信公眾號:EDA365電子論壇】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上海計量協會電磁兼容專委會年會暨電磁兼容論壇舉行
![上海計量協會<b class='flag-5'>電磁兼容</b>專委會年會暨<b class='flag-5'>電磁兼容</b>論壇舉行](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11/AF/pYYBAGEjX2CAcHQBAAAbjMuxM3k247.jpg)
衛星通信系統電磁兼容管理系統
淺談電磁兼容系統
深圳比創達電子EMC|EMC電磁兼容技術:原理、應用與未來展望.
電磁兼容emc是什么意思
![<b class='flag-5'>電磁兼容</b>emc是什么意思](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4/8A/wKgZomX0Fd2AR7C1AAJI0SnanfE053.png)
高速背板的電磁兼容性設計要點
![高速背板的<b class='flag-5'>電磁兼容</b>性設計要點](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3/B6/wKgaomXn1yyAICyJAAATs8EfN_Q738.png)
電磁兼容測試是干啥的
![<b class='flag-5'>電磁兼容</b>測試是干啥的](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BD/54/wKgaomWiBSiAQWVgAANjDb8UxTE517.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