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南北大眾缺芯停產”的熱度尚未完全消散,汽車行業的“缺芯”之風卻越刮越猛,既刮進了2021年,也刮向了全球汽車市場。
根據伯恩斯坦咨詢的預計,2021年全球范圍內的汽車芯片短缺將造成200萬至450萬輛汽車產量的損失,相當于近十年以來全球汽車年產量的近5%。
日前,美國福特汽車宣布,因汽車芯片短缺和需求疲弱,旗下一家位于德國薩爾路易市的工廠從1月18日至2月19日停產一個月。據悉,上述工廠是福特旗下最受歡迎的“福克斯”車型在歐洲唯一的生產基地,雇傭5000名左右員工。
遭遇芯片短缺問題的并非福特一家,此前就有大眾、菲亞特克萊斯勒、豐田、日產、本田和現代等多家汽車企業,均先后由于芯片短缺問題對旗下的配套工廠調整產能。
“缺芯”危機也使得芯片的價格進一步上漲。據日本媒體1月25日報道,受到全球范圍內缺貨潮影響,臺積電等芯片代工廠正在衡量進一步提升車載芯片的價格。
面對芯片短缺等問題,福特中國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中國工廠目前的生產尚未受到影響。”
吉利汽車相關負責人則告訴記者:“公司在芯片方面,目前沒有影響。如果行業出現長時間緊缺,會有潛在生產風險。”上汽大眾相關負責人稱:“新冠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到了一些特定汽車電子元件的芯片供應,既包括基礎性的原材料產品,也包括產成品芯片,這已經成為全球行業性的問題,對全球汽車廠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在汽車分析師任萬付看來,汽車行業芯片短缺主要是受全球疫情影響,也與部分車企全球采購體系相關。
“缺芯”全球蔓延
步入2021年,汽車工業被“缺芯”卡脖子的現狀非但未得到緩解,狀況反而愈加糟糕。早在2020年12月大眾就曾警告稱,由于半導體短缺,2021年第一季度將遭遇大規模生產中斷,將需要調整中國、北美和歐洲工廠的生產。
據公開報道稱,受汽車芯片短缺影響,有接近上汽大眾的知情人士表示,上汽大眾暫停了部分低端車型的生產,但這也和上汽大眾今年整體產品向高端走的策略相一致。
有消息稱,受芯片供應不足影響,上汽大眾從2020年12月4日開始停產,一汽-大眾也從2020年12月初進入停產狀態。彼時,大眾中國回應稱,雖然芯片供應受到影響,但情況并沒有傳聞中嚴重,目前正在尋求解決辦法。
1月21日,上汽大眾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20年三四季度,上汽大眾的部分車型已經因芯片短缺面臨產能緊張,特別是12月份公司部分車型因為芯片短缺而出現階段性停產。”
其進一步表示,“目前來看,芯片短缺的影響已經延續到今年一季度,尤其是1月份上汽大眾的產能已經受到很大影響,會暫時影響到一部分車輛的交付。”
不僅僅是大眾汽車,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稍早前也表示,在該公司位于墨西哥托盧卡的工廠按計劃停產后,生產將推遲恢復。該公司還打算讓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工廠停工。
而福特汽車除了將德國薩爾路易市的工廠停產外,旗下其他工廠也受到影響。1月14日,由于芯片短缺問題,福特一座設立在印度金奈的工廠在經過三天假期后也宣布將返工時間延長一周。
“金奈工廠原定于1月18日開工,但現在我們決定把假期延長一周。”福特印度發言人表示,“半導體芯片短缺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團隊正在努力解決供應問題。”
萬聯證券有研報指出,芯片短缺波及全球,一方面電動汽車普及加速,其半導體用量成倍增加,迅速消耗了汽車廠商的庫存儲備;另一方面,因半導體產線被手機及PC訂單搶道,產能調整進程較慢。“汽車芯片稀缺的問題凸顯,目前已成為影響汽車行業產量的關鍵因素。”
福特中國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全球范圍內的半導體短缺給包括福特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帶來挑戰、影響工廠正常生產。“鑒于汽車制造業的重要性,工廠停工可能會間接影響就業和整體經濟發展。”
芯片短缺給車企帶去的沖擊有多大?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向記者表示,實際上在20年前,汽車產業用到芯片的地方非常少,這是因為當時的汽車對于電子化的要求是非常低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汽車的芯片使用量開始呈現出爆發式的上升,汽車的各種傳感器、電子油門、離合器等都會用到芯片。
國產芯片之殤
反觀國內,芯片短缺后續的影響也不斷凸顯。1月13日,中汽協方面表示,近期出現的芯片供應緊張問題也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對全球汽車生產造成一定影響,進而影響中國汽車產業運行的穩定性。
1月14日,據中汽協根據行業內15家重點企業上報的數據統計顯示,2021年1月上旬,15家重點企業汽車產量完成52.3萬輛,同比下降27.4%。其中,乘用車產量完成43.6萬輛,同比下降29.3%;商用車產量完成8.7萬輛,同比下降16%。
除此之外,我國雖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但在像芯片等高精尖的汽車核心零部件方面,更多的還是依賴國外。Wind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汽車行業中車用芯片自研率僅占10%,90%的汽車芯片都必須依賴從國外進口。
記者了解到,汽車芯片的種類繁多,涵蓋了算力、功率轉換,以及傳感器等領域。而此次造成車企相繼停產的芯片,是集成在ECU和ESP的MCU(微控制單元),國內汽車廠商的供貨主要來自德國博世和德國大陸集團。
值得一提的是,據德國報道,因半導體短缺問題,大眾考慮向其供應商博世和大陸集團提出損害賠償要求。1月21日,博世中國公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博世作為半導體的供應商,在積極地保供中國客戶。
江瀚告訴記者,目前的生產制造尤其是芯片生產制造,都面對著比較大的壓力。一方面,世界主要的芯片生產大國實際上都在不同程度遭受著疫情的沖擊,芯片的生產進入非正常狀態;另一方面,全世界的汽車產品需求在增加,這也使得當前芯片產業的供需矛盾變得尖銳。
記者了解到,國內車企也紛紛采取了應對措施。據報道,由于芯片供應緊張,車企不得不對產能進行了調節,1月份將出現普遍減產的現象,而作為應對之策,優先保證高端車型需求、縮減低端車型芯片用量成為共同的選擇。“芯片短缺導致高中端車型上受到的沖擊會大一些。”任萬付說道。
記者注意到,2020年9月19日,由科技部、工信部共同支持,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作為國家共性技術創新平臺牽頭發起的“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正式成立,旨在加速推動我國成為全球汽車芯片創新高地和產業高地賦能。
芯片掣肘危機下,各大車企也紛紛入局。以上汽通用五菱為例,1月15日,上汽通用五菱發布官方消息稱,受疫情影響,芯片斷供,全球各大車企宣布開始減產,公司也面臨芯片供不應求的局面,嚴重過影響到汽車產能與銷售,公司決定全面推進整車芯片國產化工作。
而除推進芯片國產化外,加強和供應商的合作,也是車企們應對現在的芯片短缺問題的對策之一。福特中國上述負責人稱:“目前我們正在與供應商緊密合作,共同應對全球半導體短缺可能對生產帶來的影響,我們將優化半導體零部件的分配方案,從而優先保障公司重點車型的生產。”
上汽大眾相關負責人則表示,現階段將會根據市場需求優化排產計劃,優先保證市場需求量較大的品牌和產品的產能。“我們也在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德國大眾、大眾中國正與世界各地的供應商開展協調工作,盡可能優化資源調配,希望在未來幾個月中能彌補這一缺口。”
責任編輯:tzh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427瀏覽量
234625 -
芯片
+關注
關注
460文章
52520瀏覽量
441058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5文章
28919瀏覽量
238065 -
豐田
+關注
關注
6文章
798瀏覽量
4146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蛻變!國產汽車芯片開打高端局,這些產品已瞄準國際一流?
瑞芯微芯片:國產SoC的技術突破與應用前景


貞光科技代理紫光國芯存儲芯片(DRAM),讓國產替代更簡單

清醒地堅持,瑞之辰等芯片企業以實踐推動國產化替代

瑞之辰:國產電源管理芯片的未來充滿機遇與挑戰

紫光同芯攜手貞光科技,助力汽車芯片國產替代,打破國外壟斷

展望“中國芯”,國產電容式MEMS壓力傳感器芯片午芯WXP380

午芯芯科技國產電容式MEMS壓力傳感器芯片突破卡脖子技術
無問芯穹實現七家國產芯片DeepSeek適配
FPGA芯片國產替代性價比凸顯,Altera漲價在即,Xilinx繼去年大幅漲價后,12月繼續大幅調漲價格,成熟產品尤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