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領域內,機器人早已相對普及,很多產業都采用自動化來代替人力,這既符合智能制造2025的大趨勢,又滿足企業尋求科技創新的需求。這種趨勢讓工業機器人得到迅速發展,工業機器人體系目前已經非常完備成熟。
不過在工業領域內,非標準化工作仍是行業痛點,這些工作通常具備移動能力強、適應場景豐富以及柔性化明顯等特點,而這些恰好都是傳統工業機器人的劣勢所在,所以即使工業機器人體系已經基本完備,但是仍不能解決上述問題。
這些痛點形成了市場空白,急需一個新型市場來填補和解決問題,正逢協作機器人在幾年的技術儲備后正在尋求市場缺口,上述痛點無形之中為協作機器人做了推手,讓協作機器人從小眾領域搖身一變為藍海市場。
“自斷一臂”?精準賽道才能有效突破
說到機器人領域,最令人矚目的一直以來都是大型的工業機器人,在普通人眼中它們“力氣大”、“個頭高”,也是機器人市場最先普及成熟的端口。而對于協作機器人來說,盡管作為近幾年的藍海市場,截至2020年,全球也僅有110家企業,這種“大”與“小”的對比,目前仍然非常明顯。
協作機器人對于傳統的工業機器人來說,并不是替代關系,而是屬于“查缺補漏”,通過自身小巧、移動性高、應用場景豐富等特點來填補工業自動化中的空白領域,所以兩者交集并不大。
不過國內有一家公司,原本是雙線并行的市場策略,是當時少有的將傳統機器人和協作機器人都納入產品線的公司。可是這家公司在2019年卻甘愿“自斷一臂”,退出自己的老本行工業機器人,將業務專注于協作機器人,它就是蘇州艾利特機器人有限公司。
“2019年之前,艾利特除了協作機器人外,還包括20公斤以下負載的工業機器人,而且從事研發時間也比較長,包括焊接、碼垛、工業小六軸機器人,是一家全產品線的企業。
但是目前工業機器人處于紅海市場,價格競爭非常激烈。作為后發品牌,要維護如此龐大的產品線負擔非常大,而且它的利潤率并不高。所以艾利特將產品邏輯進行梳理,在專精類型公司與泛產品線公司二選一,將賽道正式收斂在協作機器人領域。”艾利特營銷副總任怡表示。
在艾利特理清產品邏輯后,將全部研發精力都投入在協作機器人上。“艾利特毅然決然地把以前的產品線砍掉,只留下了協作機器人,就是要將協作機器人專注地做好。”任怡在采訪中表示。
長短兩腳走路 產品兼顧當下與未來
目前艾利特共有兩條產品線,分別是EC和CS系列,按照任怡的說法,這兩條產品線就是讓艾利特“長短兩只腳走路”,一只腳能夠滿足當前國內協作機器人的價格需求,另一只腳將眼光投向海外市場,與國際先進水平進行向上對標,可以兼顧當下和未來的市場需求。
“艾利特目前兩條產品線的差異化比較明顯,這與我們的市場戰略有關系,也是在避免產品的同質化。這種方式就可以有效避免資源重復,同時對于客戶來說,在選擇的時候差異化明顯,能夠去挑選到更為合適的產品。”任怡表示。
EC系列在國內協作機器人爆發期內誕生,當時國內市場已經被教育的比較成熟,很多行業人士對于協作機器人有所了解,希望用協作機器人對于工業進行自動化改造。這段爆發期內,國內賽道不停有玩家涌入,都想在協作機器人領域中分一塊“蛋糕”,在此情形下,艾利特將EC產品線定位為高性價比,能夠體現國產優勢并且相對穩定的產品系列。這十分符合當時的市場趨勢與狀態,也是EC系列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任怡表示,“EC系列的協作機器人除了諧波減速器外,都是艾利特自主設計自主研發的,其中包含機器人內部的頂層算力,因此艾利特對于EC系列的掌控力非常成熟,無論在機器人的升級迭代,還是軟硬件方面結合方面都已經達到了標桿水平。并于2020年,艾利特的EC系列在3C電子、汽車零部件、金屬加工、包裝消費、日化包裝、機床管理等協作機器人典型領域內全部都完成適配。”
在去年發布的CS系列則更代表著艾利特對于協作機器人的發展方向的獨到理解,它并沒有尊崇國內協作機器人的傳統方向,而是創新地提出了平臺化概念,將協作機器人的商業模式進行重構。
“CS系列產品線的邏輯并不是向下的,而是向上對標的邏輯。我們在梳理市場時,發現了一個市場空白,由于協作機器人的典型應用行業都是一些長尾行業,各行業內都有各自的非標屬性,CS系列就想將這個瓶頸打破。
想要打破這一瓶頸,要做到兩點,第一點是簡單易用,而第二點則是平臺化。所謂平臺化,以智能手機類比,就是蘋果手機的iOS系統,這是蘋果手機真正的核心所在。有很多專業企業對行業知識非常熟悉,但是缺乏工業機器人使用經驗,通過平臺化產品,幫助客戶以一種‘傻瓜式’的方式進行二次開發,與行業經驗進行相關結合,最后形成落地方案。
對于靈活的國內市場來說,其模仿能力和舉一反三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艾利特通過這個平臺來提供“一”,讓更多用戶來返這個“三”,就足以填補這個市場空白。”任怡在采訪中表示對于CS系列的看法。
風口將至 新零售或成爆發方向
盡管艾利特18年才成立協作機器人的產品線,但是在機器人工控領域已經有超過17年的歷史,基于這些技術沉淀,在最近幾年內徹底在協作機器人領域爆發。在2020年艾利特年銷售額數同比增長609%,公司營收金額增長813%,同時在2019年至2020年間,艾利特的項目全部與客戶完成交付,沒有一個項目由于適配問題退回,是一家真正做到客戶深度支持的企業。這也在側面證明,協作機器人的風口即將到來。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協作機器人市場規模僅為1.26億元,在2019年已經提升至1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59.5%。截止2020年,全球協作機器人數量已經增長至110家,而中國企業數量達到了75家,比重提升至68.2%。
“2020年到2021年協作機器人又迎來了一個風口,而此次協作機器人爆發原因,我認為是市場對于目前狀態的急迫,行業內部已經對于協作機器人觀望已久,覺得協作機器人市場應該有爆發的機會,但是它一直缺乏一個現象級的市場落地。
不少人認為這個現象級的市場很有可能是新零售方向,新零售與協作機器人綁定已久。對于新零售本身來講,它所對編程和產品形態的需求都與協作機器人非常符合,包括它需要做的一些柔性化動作,都可以通過協作機器人來解決。
盡管工業機器人能夠實現一些新零售的應用,但對于一個民生類、消費類的產品來說,一個輕量的、有親和力的產品形象也是非常關鍵的。但協作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不僅限于此,一段時間內工業場景依舊會是主戰場,除此之外包括電力,醫療,農業在內的行業也有可能誕生出細分領域的上量應用。”任怡表示。
協作機器人誕生以來,就以身材輕便、場景靈活受到了市場的認可,隨著國內的智能制造2025、新基建等大趨勢下,協作機器人成功填補了工業市場的一部分空白,為供給側的技術革新作出貢獻。
不過國內的協作機器人企業仍以價格為主要賣點,對于5G、AI等技術的融合與布局并不重視,一味強調“價格戰”,這對于協作機器人在國內的長期發展并不利好。反觀像艾利特等國內自主企業將技術研發放在首位,敢于與國外企業“硬剛”,提前在軟件層面進行布局,長久看來這對于進一步縮小國內外差距,發揚本土研發技術都有重大影響。
責任編輯:xj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745瀏覽量
208871 -
自動化
+關注
關注
29文章
5654瀏覽量
79773 -
協作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文章
497瀏覽量
3021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PIX與松下攜手加速無人零售機器人商業化
聯想發布全新智能零售解決方案
物聯網如何改變零售行業
MiR推出MC600移動協作機器人
協作機器人TM25S:高效人機協作改變傳統作業方式
![<b class='flag-5'>協作</b><b class='flag-5'>機器人</b>TM25S:高效人機<b class='flag-5'>協作</b>改變傳統作業方式](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0/D2/wKgZPGdObqaAb2EaAAA5h_l4zsM289.png)
協作機器人要實現0.03mm路徑精度有多難
優傲機器人升級高負載協作機器人,助力客戶生產效率飛躍
協作機器人拽拖示教詳解
智慧零售:國產工控主板在智慧零售終端中的關鍵作用
WiFi藍牙模塊促進傳統零售數字化轉型:智能零售體驗再升級
普渡機器人在全球零售業的智慧印記
AMR倉儲機器人如何賦能新零售?
![AMR倉儲<b class='flag-5'>機器人</b>如何賦能新<b class='flag-5'>零售</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3/FD/wKgaomXpZ7KAMnjlACCs2KNQ5kU830.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