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難得擁有了可以不用擔心工作Deadline、隨意玩手機的空閑,但在手機屏幕里度過數日之后,我反而有點百無聊賴,甚至有些生氣了。智能手機,一個人類社會工業制造設計娛樂等最高技藝的“集大成者”,難道就只有這點東西了?
智能手機的創新疲態,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2021年,整個產業能支棱起來,給我們帶來點提神醒腦的新玩具嗎?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嘗試寫下對新一年的智能手機的預測。無論你是開年打算換手機的普通消費者,對產業趨勢感興趣的科技愛好者,亦或是軟件開發等產業相關人士,希望能為大家找到新的力量、線索與動力,翻開2021的新篇。
預測一:疫情余震下的修羅場
2020年的智能手機市場很慘淡。具體到什么程度呢?不僅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出現了近三年來的最大跌幅,同比下跌17%(Counterpoint Market Pulse最新研究數據),就連一度被視為海外人口紅利大國的印度也沒有了往年的強勁勢頭,在2020年首次出現了下跌,同比下降了1.7%。要知道,印度2020年智能手機市場排名前五的手機品牌中,四個都是中國品牌(另外一個是三星)。
尤為關鍵的是,這還是疫情封閉在家期間推動的線上辦公、遠程教育、休閑娛樂等需求爆發,外出游玩等支出減少的全球大背景下,甚至IDC全球移動設備研究總監Nabila Popal都公開表示,消費者在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幾乎所有智能設備的支出有所增加,智能手機也因之受益。
即便換機需求在2020年已經提前釋放了一大部分,但整體市場表現依然不盡如人意。而隨著疫苗的到位,樂觀來看,全球疫情可能在2021年年中開始得到明顯且有效的控制,而受到影響的社會經濟、產業等則需要更長時間來恢復、重建,這意味著后疫情時期的經濟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可以想見,盡管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開始止跌上揚,實現0.3%的正增長,但階段性地小幅度反彈,顯然不足以支撐2021年市場的全面復蘇。而市場的收縮,頭部廠商必然會進一步爭奪市場來守護現金流,這也會直接導致中小品牌生存狀況更加艱難。
無論規模大小,手機廠商們的2021,恐怕都應了那句詞——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預測二:華為的蝴蝶效應
除了疫情,2020年智能手機產業最大的“黑天鵝”應該就是美國禁令。經過數月博弈,可以說是兩敗俱傷,美國半導體產業鏈或許還可以通過訂單轉嫁來減小損失,但華為因此產生的負面影響卻十分直接,其年度重磅新品Mate40系列因芯片供應受限,出貨量相比Mate30系列降幅超60%,甚至不得不主動“限購”,榮耀也因為長期“斷糧”而在年底選擇了獨立求生。
而參考持續十年的美日半導體之戰,或許我們不得不做好長期準備,那就是圍繞5G、半導體的中美博弈或許會有階段性緩和,但不會徹底松綁。高制程5G芯片“買不到,造不了”,在這一背景下,盡管2020年華為手機在全球市場遙遙領先,但2021年其在高端市場的有心無力也不難預料。
而經過幾年的科研投入及醞釀,OV在2020年開始大刀闊斧地突擊高端,vivo就在年底推出改頭換面的全新系統“OriginOS”,加碼軟件層面的高級審美;拿下了華為手機Mate/P系列多位核心技術人員的新榮耀,前不久也發出了沖擊高端、成為國內手機市場第一的口號,不斷擴展線下品牌店。與之相比,盡管小米最先拿下了與高通驍龍888處理器的首發合作,但其增速主要源自于低線地區市場(如印度)的開拓及Redmi中低端機型的貢獻,并在去年才重新開始研發芯片,與在自主研發上有多年積累的同業還有一定的差距,這些都給小米沖擊高端品牌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總而言之,高端旗艦的厚積薄發也決定了,不再會有“華米OV”取代“中華酷聯”這樣的神話。華為禁令的短期難解及讓出的高端市場空間,只有那些“早起的鳥兒”才有可能獲得上位機會。
預測三:高端芯片,我們不一樣
說到讓華為有些許難受的芯片。盡管臺積電透出消息已經開始嘗試2nm制程芯片的風險試產,但從實用性角度來看,目前麒麟9000、驍龍888、蘋果A14等都采用的5nm工藝,已經需要在性能、功耗、能效、通信能力上進行艱難地平衡,甚至自從小米11、iQOO7兩款手機發布以后,驍龍888處理器還因為發熱、能效、功耗比表現不佳引發了“翻車”輿論,為其代工的三星也被稱為是“假5nm”工藝。考慮到2nm已經極度接近摩爾定律的物理極限,至少在2021年,終端市場應該不會再掀起新的“制程戰”了。
既然工藝制程上不能做文章,那么除了自有芯片的華為和蘋果,主流安卓廠商的旗艦機只能在高通、聯發科、紫光展銳等芯片廠商中選擇。這時候,誰能在同一系列芯片的基礎上交付出差異化的功能,就各憑本事了。所以在2021年,以5G芯片為基礎,各廠商恐怕都得各顯神通,比如利用軟硬件協同來優化并打造手機特性,亦或是系統性思考并升級某一核心功能如影像、智能助理等等,“我們不一樣”或許會成為2021年手機市場的“主題曲”。
預測四:手機創新依然霧里看花
既然手機巨頭們都要赤膊上陣搏斗了,那消費者有可能在2021年看到眼前一亮的作品嗎?
抱歉,我們的答案依然是悲觀的,可能性會很小。
一個最直接的例子,2020年各大廠商的新品發布會上,支撐那些黑科技的底層技術,比如5G、AI、VR/AR等,在2021年依然不會有什么巨大的突破。
事實上,早在2020年的5G高端旗艦新品中,除了蘋果、華為等有能力自研的廠商,其他基本都是“堆料模式”:跑分參數上的碾壓、驍龍最新系列芯片的爭奪、攝影美顏等標配算法的升級等等。雖然騷操作不斷,但大都是觀眾們熟悉的戲碼。
既然底層功能創新上沒啥可期待的,那外觀是不是可以變化一下呢?2021剛剛過去兩個月,華為、蘋果都傳出打造折疊屏手機的消息,華為計劃推出新一代折疊屏旗艦Mate X2,而DigiTimes 報道蘋果委托 LG Display 開發可用于折疊 iPhone 的顯示面板。加上此前OPPO打造的卷軸屏概念機,“科技以換殼為本”消費者也不是不能接受。
醒醒,異形屏目前依然受到價格、良品率、耐用度、交互設計、使用場景等等多種制約,很難承載起大部分市場份額。事實上,蘋果在過去幾年里已經申請了多項折疊屏專利,對供應鏈把控強勢的蘋果最早也只會在在2022年末考慮上市折疊屏iPhone。想要在2021年就看到異形屏大把撈金,大概率是沒戲了。
預測五:夜色中的點點螢火
看到這里,消費者可能有點欣喜,感覺手里的XX還能再戰三年!但夜色深沉中,總有點點螢火會讓人忍不住想去抓在手里,即便是創新稀缺的大形勢下,依然會有一些小創意可能帶來改變,全看它們能不能觸動你的心門。
比如IoT市場的復蘇。2020年,蘋果成為全球首個市值突破2萬億美元的科技公司,除了依靠中端市場強化現金流之外,Apple Watch、AirPods等單品出色的銷量及硬件間的交互,多年打造的生態服務能力,也都不容忽視。而長期以來,安卓陣營都難以從IoT單品和服務上掙到錢,想要改變,無疑就要開始增大自己的生態系統話語權。在2020年,我們就看到華為“1+8+N”生態在軟件交互、產品線等方面持續創新,OPPO也以智美生活為題發布了耳機、智能電視、手表等一系列IoT生態產品,并實現了交互打通。華為鴻蒙的分布式技術、蘋果生態的服務及內容、OPPO多年來聚焦個人體驗的產品感等等,使IoT產品不再作為智能手機的附庸,而能夠帶來真正的體驗加乘,自然也就有了撬動市場的可能。
再比如隨著5G商用的普及,雖然很多消費者依然不知道5G到底有什么好,但都在“買新不買舊”的性價比心理下購入了5G手機,升級了5G套餐。由此到來的各種4K/8K超高清視頻、直播電商、VR/AR等新功能,將點點滴滴地從發布會走向現實生活。
一方面,5G基礎設施的逐步到位,讓物聯網設備可以穩定、大規模地提供在網服務;與此同時,5G+VR、5G+4K等應用又可以與手機和電視等IoT設備協同,提供具有沉浸感的大小屏互動。這些前所未有的體驗價值,也結結實實能搔到一部分人的“癢處”。會不會成為2021年的爆款信號,至少不去嘗試就永遠不可能。
春節過后,我們即將迎來農歷年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從此時開始,氣溫回暖、春雷乍動,蟄伏越冬的萬物冒地而出,世界終會回到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這也是手機廠商們能量迸發的季節,三四月的出貨量往往是一年收成的晴雨表。究竟是未來可期,還是茍過一年,好戲全都在接下來這個時節。我已經捏好鈔票,等待手機廠商們用出乎意料的方式撬開我的心扉,并隨時準備重新揣回去。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605瀏覽量
182881 -
5nm
+關注
關注
1文章
342瀏覽量
26309 -
4K
+關注
關注
2文章
528瀏覽量
60433 -
8K
+關注
關注
1文章
411瀏覽量
46316 -
5G手機
+關注
關注
7文章
1357瀏覽量
5169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3月手機面板價格整體維持穩定
這個華為基站腔體濾波器的抽頭、頻率調諧桿、耦合調諧桿分別在哪里?
華為Q4重奪中國手機市場第一
華為重奪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榜首
iPhone 16手機震動馬達的創新特點與用戶體驗

無線充芯片-手機無線充電芯片-無線充電芯片開發定制
單片機WiFi模塊怎樣連接手機APP
華為智能手機業績創新高:出貨量激增,高端市場表現強勁
魯大師2024年手機半年報:AI手機勢頭正猛,影像旗艦掌握市場話語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