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官網近日發布的《無線充電(電力傳輸)設備無線電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提到,自2022年1月1日起,所有生產、進口在國內銷售、使用的移動和便攜式無線充電設備額定傳輸功率要求小于50W。這是否意味著方便、便捷,且備受廠商和用戶推崇的5G手機快充“黑科技”要涼了?
工信部征求意見
使用5G手機,耗電量問題一直很困擾用戶,手機廠商不得不在絞盡腦汁往機身里塞更大容量的電池,隨之而來的是充電速度緩慢。因此,以“華米OV”為首的手機廠商陸續打造出“快充黑科技”,開展起比拼快充速度的“裝備競賽”。
然而工信部發布的意見稿指出,為了避免對各類依法開展的無線電業務產生有害干擾,維護空中電波秩序,促進無線充電產業健康發展,無線充電設備功率不得超過50W。此消息一出來就引發關注,連續數日登上多個平臺的熱搜榜。
因為與此聯系極為相緊密的當屬2020年以來最熱銷的5G手機,如果無線快充被限制功率,那么高能耗的5G終端該如何“續命”呢?
5G手機聚焦快充
隨機走訪各大手機賣場或者線上瀏覽各類電商平臺,不難看到5G手機的宣傳海報上幾乎都提到了快充的功率,這似乎已經是“華米OV”四大國產手機巨頭的營銷標配。
各大手機品牌甚至已經陷入“快充”技術的“裝備競賽”。目前,無線充電功率超過50w的品牌是vivo和OPPO,兩家曾先后發布了60W和65W的無線充技術。vivo甚至已經推出了功率高達55W的無線充電器。另外,華為和小米等品牌向市場投放的無線充電技術產品的功率也達到了50W,小米還在2020年為消費者展示了80W的無線充電技術,另有傳聞稱,小米11Pro和11Pro+將支持67W無線充電。
可以確定的是,目前已面世的無線快充產品相比2019年還只有30W無線功率輸出,在技術上可謂有了長足進步,并且這類技術迭代還在不斷進行,腳步尚未停歇。
快充技術不會“涼”
對于工信部將限制無線快充的功率一事,記者采訪了通信行業資深觀察專家王征南。王征南指出,目前的情況是,投放國內市場的移動終端很多已經實現了50W無線充電。王征南從廠商、運營商以及行業標準角度做了重點分析,他認為:其一,隨著征求意見稿的下發,在終端廠商方面,接下來會針對標準之外的終端進行適用化配置,一些廠商高功率設備需調整出廠設計,以符合要求;其二,電信運營商方面,鑒于相關自有品牌本身也依托于制造廠商,所以也將同步改進;其三,國家標準的提出是件好事,這意味著監管細化,無線充電標準將步入規范管理的流程。
那么,“快充黑科技”要涼了嗎?答案是:非也!“快充黑科技”最少包括兩個產品線:有線快充設備和無線快充設備。有線快充在技術成熟度上本身就遠高于無線快充,而多數用戶在使用5G手機時,使用較多的也是有線快充。所以,有線快充做大做強,一樣是備受用戶青睞的“黑科技”。
責任編輯:gt
-
手機
+關注
關注
35文章
6941瀏覽量
159548 -
無線電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174瀏覽量
118018 -
5G
+關注
關注
1360文章
48819瀏覽量
57406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5G RedCap網關是什么
5G RedCap是什么
熱門5G路由器參數對比,華為智選Brovi 5G CPE 5 VS SUNCOMM SDX75
CHA3218-99F低噪聲放大器適合5G通信嗎?
5G基站節能:數字化管理,效率翻倍!!!-安科瑞張田田

5G防爆執法終端如何助力危化環境下的通訊保障

移遠通信5G RedCap模組RG255C-CN通過中國電信5G Inside終端生態認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