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這一年,LCD屏廠可是著實沒少賺。
疫情之中,居家辦公、學習、生活成為了常態,而電視、顯示器等產品的需求也隨之迎來了一波快速上漲。
由于這些設備使用的大多是傳統LCD面板,因此LCD面板的價格也水漲船高,“夢回”2018年初的高點。
中國屏幕廠商在這波LCD價格高漲的大潮中,賺的盆滿缽滿。另一邊,2019年就宣布要退出LCD產業的三星、LG等韓國屏幕巨頭,紛紛表示還要再戰一年!
站在當下,我們真的能說中國屏廠在LCD屏幕領域再無對手了嗎?在LCD屏幕領域,中國的面板廠商是否將核心技術真正掌握在了手里?
從早期歐美日韓企業的各類技術封鎖、限制下的“缺芯少屏”,到今天在LCD屏幕領域市場份額過半,中國屏廠又是如何翻身逆襲的?
一、凈利暴漲三倍,中國大陸雙巨頭占LCD半壁江山
翻開各家國內屏廠的2020年全年業績預告,撲面而來的是滿滿的“我賺錢了”。
以京東方、TCL華星、深天馬、維信諾等主要屏幕廠商為例,其凈利潤的同比增長情況至少都在60%以上。
其中凈利潤同比增長最高的達到了227%左右,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以上,而京東方的凈利潤規模超過了50億人民幣。
毫無疑問,這波凈利潤暴漲的背后,離不開今年LCD屏幕產業的強勁價格表現。而如今的LCD屏幕產業,從最終的面板制造端來說,已經是中國廠商的“天下”了。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中國大陸廠商在大尺寸LCD屏幕領域的市場份額總計已經超過了50%。去年5月,京東方以22.8%的市占率排名全球第一,TCL華星也達到了12.9%,位列全球第三。
大尺寸LCD屏幕主要用于電視和顯示器的生產,而這兩類產品的出貨面積占比之和接近90%,所以大尺寸無疑是LCD面板競爭的最主要戰場之一。
毫無疑問,中國大陸“雙巨頭”的格局已經形成,而這帶來了更強的議價能力以及利潤水平的增強,這些都是財報預告中漂亮成績的來源。
目前京東方在大尺寸LCD屏幕領域的毛利率達到了15%以上,而TCL華星超過10%,兩者均高于行業平均的8.07%。
當然,中國廠商的份額提升,與韓國巨頭企業的LCD產線陸續關停,產能逐漸下降也密不可分。
2020年4月,三星宣布要在2020年底關停在韓國和中國的所有LCD面板產線,同年1月,LG也宣布將在年底關停韓國LCD TV面板產線,僅保留中國廣州8.5代線。
2020年第一季度,韓系產能占比大約為23%,到了今年一季度,Omdia預計其占比將來到8%,降幅十分明顯。
雖然三星和LG都反悔將延期LCD產線的關停,但該來的只會遲到,并不會缺席。
二、LCD面板核心技術仍是軟肋,美日韓德稱霸
縱觀整個LCD屏幕產業鏈,大致分為原材料和設備、生產制造和終端產品三個大的分類。
中國屏廠大多處于中游的位置,也就是面板的組裝生產。從中國屏廠產線中出來的產品,就基本上已經是一塊封裝好的屏幕模組了,可以直接發給終端廠商的產品工廠。
表面來看,中國屏幕廠商基本上做的是“來料加工”的工作,這也就帶出了我們最明顯的一條短板,也就是對上游核心技術的掌控不足。
現在,大部分電視,我們手里的筆記本電腦、PC臺式機所外接的顯示器、以及各類車載顯示器,所使用的屏幕,絕大部分仍然是LCD面板。
這些屏幕看起來只有毫米級別的厚度,但實際上一塊LCD屏幕拆開來看,是有非常多的層膜組成的。
由于LCD屏幕是“被動發光”,需要光源,因此LCD屏幕天然就是由液晶面板、背光模組兩個大的部分組成。
在面板本身方面,成本占比最高的兩部分,是偏光片和彩色濾光片,僅這兩部分的成本占比之和就約為50%。這種材料我們聽起來并不陌生,但實際生產的技術壁壘,卻很高。
目前,偏光片和彩色濾光片幾乎是日韓企業的天下,日本電工、住友化學、三立化學,韓國LG、三星,是全球前五的偏光片巨頭,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
再看彩色濾光片這邊,目前主要的屏幕廠商都選擇自制,例如LG的自制比例超過90%,三星也有75%以上。
而國內頭部LCD廠商,如京東方、天馬等,自制比例均不到30%,而剩下的70%,都要向日本凸版印刷、大日本油墨、日本東麗等公司采購。
目前國內屏幕廠商都希望提升彩色濾光片自制國產化的比例,也在扶植供應鏈企業,例如東旭光電曾在2015年斥資30億人民幣引進了大日本油墨的技術和產線工藝,并且在2018年實現了量產出貨。
但是目前國產彩色濾光片多以中低端為主,國內高世代彩色濾光片領域仍然有較大空白需要填補。
當然,既然說到LCD屏幕,就少不了液晶材料,LCD的英文全稱為“Liquid Crystal Display”,翻譯過來就是液晶屏幕,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液晶屏”。
液晶就是液晶面板的基礎材料,目前在混合液晶材料領域,以德國默克、日本JNC、日本DIC為代表的德日企業壟斷了全球超過90%的市場份額。而液晶對于面板的性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目前國內的液晶材料偏低端,有不少代表性的企業在加大研發力度,例如八億液晶現在就已經在2017年成為了京東方國內的第一大液晶供應商。另外誠志永華、江蘇和成等企業也在該領域進行研究和嘗試。
除了LCD面板本身,它上面覆蓋的一層玻璃也十分關鍵,并且成本占比也接近15%,LCD面板要用到的玻璃其實是比較特殊的,它是一種由鋁硅酸鹽等成分構成的無堿玻璃基板。
看起來這只是一塊玻璃,但想要把它生產出來,涉及到工藝、配方、設備等多方面的技術壁壘。
LCD屏幕玻璃領域,美國康寧一家就吃去了50%的市場,可以說是毋庸置疑的行業霸主,日本旭硝子、日本電氣硝子位列二三名。美日企業共計占據了LCD玻璃市場近90%的份額。
剛才提到,LCD屏幕需要靠背光模組“打光”,才能夠點亮,因此背光模組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這部分成本大約占據了整個LCD屏幕模組的五分之一。
背光模組本身生產技術并不高,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這也是國內企業所擅長的,但構成背光模組的,是各類光學膜,而目前全球光學膜領域80%的產能都被海外巨頭壟斷,其中以日本公司占據絕對主導,例如我們熟悉的三菱、東麗等等。
正如芯片生產,我們被光刻機卡了脖子,在高端屏幕生產領域,我們同樣在生產設備方面受到限制。
LCD屏幕生產主要涉及工藝、量度、檢測修復等設備,而這類設備中比較先進的基本上都是由日本、韓國以及中國臺灣企業生產。
一塊簡單的LCD屏幕,其實上游細分的領域非常多,而每個領域都積累了大量的關鍵技術,在這些材料、設備領域,中國LCD屏幕供應鏈的發展仍然處于初期階段。
雖然國內屏廠在中游的生產制造環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在LCD市場份額上面沒有對手,但在LCD面板上游核心技術領域,仍然有諸多空白需要填補。
不過通常來講,越靠近中下游,企業體量越大,在供應鏈中的話語權越重,其實上游企業雖然掌握著核心技術,但離開了中國屏廠,他們的技術也無法高效的轉化為產品。
能夠將LCD技術大規模、高效率、高良率、低成本的落地,變成看得見摸得到,能夠用在終端產品中的面板模組,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離開了中國屏幕廠商,美日韓上游材料企業空有一身技藝,也無法將技術轉化為產品,這也是為什么中國屏幕廠商在LCD領域的話語權越來越重的原因之一。
他有需求,你有技術,我來幫你們實現。這就是中國屏廠所擅長的。
中國屏廠在LCD市場中“制造中心”的地位,在短時間內不可能有其他國家可以取代。
三、20年追趕,從缺芯少屏到虎口奪食
我們知道,屏幕產業其實也可以被稱為顯示半導體產業,它的技術含量還是非常高的,在早年間,海外巨頭對于這些技術的封鎖是非常嚴格的。
三星、LG等韓國顯示面板巨頭,一直以來,在屏幕領域的話語權和領導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就比如在高端OLED屏幕領域,三星和LG分別長期穩坐小尺寸和大尺寸第一,并且遙遙領先于國內廠商。
但是在LCD屏幕領域,國內兩家頭部屏廠卻已經吃去了一半以上的份額,并且在凈利潤方面也對韓國廠商呈現出碾壓式優勢。國內屏企是如何一步步做到的呢?
雖然現在日韓企業在屏幕產業的聲量更大,但最早其實是美國人在1970年左右發明了液晶顯示技術,不過由于種種原因美國“半途而廢”,日本企業卻將液晶顯示技術發揚光大,并最終落地量產。
LCD技術的首次產業化是在上世紀90年代,距離今天過去了約30年,1990年日本NEC、IBM和東芝的合資企業DTI、夏普等公司相繼開動了各自的第一條大尺寸彩色LCD產線。
也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日本企業就積累了大量LCD面板產業的關鍵技術,并且行業標準的制定也多由這些企業聯合制定。
日本旭硝子和電氣硝子的玻璃基板、尼康和佳能的掃描式光刻機和步進式光刻機、日本日東電工的彩膜和偏光片,大日本印刷的先進的印刷設備等等都是在這一時期進行的積累。
90年代中期,在幾次LCD面板的衰退時期,以三星、LG為代表的韓國企業開始進行大規模逆周期投資,獲得了不少日本LCD技術和相關人才,而中國臺灣企業也在90年代末期的LCD衰退期中承接了不少日本LCD產業的轉移。
有句俗話說,“誰家不吃頓餃子呢?”但同時,家家也有本難念的經,產業的發展會經歷各個周期,承接產業轉移、進行逆周期投資收購,都是中國大陸LCD產業初期發展的一些方式。
21世紀初期,中國大陸頭部面板企業開始進行技術的引進和積累,2002年上海廣電集團和日本NEC合資設立上廣電NEC,并建設了中國大陸第一條LCD產線。
次年,京東方收購了韓國現代的液晶顯示器業務,通過技術的吸收消化,在國內自主建設了一條第5代LCD產線,并在2005年2月實現投產。
技術發展初期,面臨海外巨頭的封鎖是家常便飯。你沒有的時候,他們不給你,你一旦擁有,他們馬上開放、降價、打壓。在國內LCD技術發展中,這樣的套路也是一樣的。
國內LCD屏幕產業的一步步發展壯大,需要抓住行業逆周期投資的機會,同時更需要企業自身的拼勁、政策和資金的扶植。
機會來了,要能夠抓得住。
隨著2009年京東方宣布開始向高世代線擴張,三星、LG、夏普等日韓巨頭也開始計劃到中國大陸設高世代面板廠。從2011年到2015年,TCL華星、京東方、中電熊貓的多條8.5代產線陸續投產。
2017年12月,京東方的合肥10.5代產線正式投產,這也是全球第一條10.5代產線,更高世代產線意味著較大尺寸切割效率的顯著提升。從追趕到反超,中國屏廠開始走在了LCD產業的前列。
未來,從量上的“大”,做到技術上的“強”,是國內屏企仍然要努力的方向。在京東方副總裁原烽看來,LCD行業未來還將有10年左右的黃金期,而整個LCD行業已經進入了整合的階段。
2020年8月28日,TCL華星宣布斥資76億收購三星蘇州8.5代LCD產線,一個月后,京東方宣布計劃收購中電熊貓8.5代和8.6代LCD產線。中國的雙巨頭格局,愈加凸顯。
DSCC預計,隨著中國屏廠產能的釋放、韓國廠商產線的關停、被收購,到2022年四季度,中國大陸的LCD產能占比將會達到70%,而Omdia也預計今年京東方和TCL華星兩者的LCD產能面積份額合計將會達到四成。
四、中國屏廠可以在LCD賽道上高枕無憂了嗎?
根據主流數據機構的預測來看,全球LCD產業還將保持一個比較平穩的發展勢態,從2020年到2022年,LCD面板出貨面積基本會在3.1億平方米到3.16億平方米之間。
隨著韓國廠商的退出、大陸廠商高世代產線產能的進一步釋放,國內屏企在LCD面板領域看起來暫時沒有大的挑戰。
不過,如前文所說,國內LCD產業鏈在核心材料、核心生產設備方面仍然需要追趕,還有不少空白需要填補。
并且這些上游領域,技術壁壘高、資金需求量大,同時需要大量人才,這都是急不得的事情,要通過持續投入、企業自己身的決心加上政策的支持來慢慢“啃硬骨頭”。
另一方面,一個問題很明顯的擺在眼前,為什么韓國三星、LG等巨頭紛紛退出傳統LCD屏幕競爭呢,真的是“打不過”嗎?
其實,這些巨頭已經瞄準了許多新賽道,包括高端OLED、QLED、MiniLED、MicroLED等等。
單從出貨量來講,最大的屏幕市場目前還要看移動端,智能手機每年的出貨量在13億左右,而且智能手機幾乎是人手一部,而不像電視以家庭為單位購買。
而在智能手機市場中,OLED屏幕取代LCD屏幕已經是大勢所趨,OLED出色的顯示效果、低功耗以及高響應速度,都是現在高端旗艦手機所必須的特性。
在小尺寸OLED領域,三星一家就吃去了將近四分之三的市場,這種行業地位短時間內仍然難以撼動。
在高端電視市場中,近年來OLED電視也已經逐漸走向大眾視野,并且如量子點電視、MiniLED電視都已經陸續實現量產,這些新的顯示技術,其顯示效果均要遠超使用傳統LCD屏幕的液晶電視。
目前大尺寸高端OLED幾乎被LG牢牢把控,LG通過專利封鎖了大尺寸領域顯示效果較好的WRGB(白紅綠藍)像素排列方式。其他對手想要實現接近的顯示效果,只能換道追趕,這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人力和財力。
如果說吃LCD屏是在吃剩余市場,那么更多的機會則在于這些新興市場中。三星、LG利用自己在顯示技術領域的先發技術優勢,早已經在這些新賽道上設置了重重壁壘。
今年,三星將試水生產300萬臺MiniLED電視,而技術更為復雜的MicroLED電視三星也規劃最早在明年就會有落地,另外三星還押寶了量子點技術,通過量子點與LCD和OLED的結合打造自己的獨有顯示技術。
在前沿屏幕技術領域,韓國企業仍然處于全球領先的地位。對于國內屏廠來說,拿下LCD屏幕市場份額,可能只是屏幕行業的“萬里長征第一步”。
結語:LCD鞏固優勢,但新的屏幕賽道充滿挑戰
LCD屏幕市場在近兩年可能會繼續保持穩定發展,而國內屏廠的領先優勢還會進一步擴大。液晶電視已經逐漸成為過去時,智能汽車市場的爆發可能會讓LCD屏企再找到一些機會。
毫無疑問,隨著5G、IoT、AI時代的到來,智能設備還會爆發,對“屏”的需求會只增不減。但以手機、平板、PC、智能穿戴、智能電視為代表的高端消費電子設備,都在向OLED、QLED、MiniLED等屏幕新賽道轉移。
三星、LG等老牌韓國巨頭,看似步步隱退,實則暗中發力,將錢花在了他們眼中的“刀刃上”。對中國屏企來說,從世界“制造中心”變為“研發中心”,仍然道阻且長。
責任編輯:tzh
-
OLED
+關注
關注
119文章
6223瀏覽量
225049 -
lcd
+關注
關注
34文章
4440瀏覽量
168562 -
LG
+關注
關注
2文章
2373瀏覽量
142478 -
面板
+關注
關注
13文章
1686瀏覽量
54077 -
智能電視
+關注
關注
9文章
1390瀏覽量
9587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浪潮信息剖析智能時代數據存儲領域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奇異摩爾入選畢馬威中國“芯科技”新銳企業50強
tft屏幕屬于lcd屏幕的一種嗎
解析選購LED大屏幕的關鍵因素
在當今的醫療行業中,智慧醫院建設已成為一種趨勢
艾邁斯歐司朗與greenteg推出的突破性體溫監測技術已成為全球鐵人三項的關鍵技術支持
![艾邁斯歐司朗與greenteg推出的突破性體溫監測技術<b class='flag-5'>已成為</b>全球鐵人三項的關鍵技術支持](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FD/C6/wKgZomaeUzuARcNMAAGImYp_7o0960.png)
庫克:Vision Pro已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Altair成為三星SAFE EDA合作伙伴
TC367_5V_TFT LCD屏幕顯示不全怎么解決?
SOLIDWORKS教育版于教學領域的優勢
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嶄露頭角,全球矚目
達實智能AIoT智能物聯網管控平臺打造中國500強企業智慧辦公新空間
![達實智能AIoT智能物聯網管控平臺打造<b class='flag-5'>中國</b>500強企業智慧辦公新空間](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7/DD/wKgZomZNTpGAX5OPAAARcg_t3S8031.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