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華為公司第18屆全球分析師大會在深圳開幕,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現場回應了關于華為業務發展的問題。
徐直軍表示,華為將繼續深耕通信領域,通信也是華為最重要的業務之一。
目前5G市場,華為已經占據領先地位,同時正在研發6G技術,徐直軍表示6G網絡將在2030年左右推向市場,并宣布在不久的將來會正式發布6G白皮書,向外宣布華為的6G是什么樣的。
目前市場中對于6G技術到底該如何實現,且標準是什么仍然未確定,國際上對于該技術也正在探索當中,因此如果有企業能夠提前公布自己的6G標準,勢必將提前占據先機。
不過從歷年來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的趨勢來看,6G相比5G會在速率、延遲、設備鏈接數上做進一步提升。清華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崔保國曾預測,6G的網速可達1000Gbps,延遲低于100us(也就是0.1ms),速度是5G網絡的50倍,延遲只有后者的十分之一。
除了宣布6G計劃以外,另一個重點是華為重申了自己“不造車”。盡管智能造車業務是華為未來發力的重點,華為在2020年也將汽車BU和消費者BG進行整合,成為華為組織架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過徐直軍表示:“我很理解大家的心聲,大家覺得華為就應該造車。華為有品牌和技術能力,小米都在造車,華為為什么不跟大家一樣呢?”
徐直軍也承認,華為非常在意智能汽車領域,并且認為這個行業是未來十年最具顛覆性的產業之一。同時,華為所具備的技術及能力,在汽車上應用的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廣。因此,華為認為,ICT的能力對于未來的自動駕駛、電動汽車所需要的各種技術和部件越來越有價值。
華為決定,將以一個ICT行業的企業,涉足智能汽車行業,以“華為inside”的方式支持車企打造其子品牌,目前決定與北汽、重慶長安和廣汽共同打造三個新的汽車子品牌,這些新的品牌汽車將在今年第四季度陸續推出。
徐直軍公開到:“我們為‘華為inside’模式設計了一個品牌Logo叫‘HI’,代表Huawei Inside。未來看到HI這個LOGO,就證明是華為跟這個伙伴一起打造的車。但不是所有華為提供部件的車都能夠標上HI的LOGO,只有用了我們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車,才可以標上HI的LOGO。”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針對智能汽車自動駕駛的問題上,徐直軍認為汽車不應該以來5G或5.5G,因為這樣一旦網路連接中斷,可能就會出現意外情況,并且這也要求網絡需要全面覆蓋,同時必備較強的韌性。
因此,徐直軍認為,5G、5.5G并不是自動駕駛的必須,只是更有利于自動駕駛的發展。他強調到,一直認為5G的作用被夸大了。
不過5G可能沒有辦法成為自動駕駛的必須條件,但6G卻有這個可能,6G網絡可以克服5G在高速移動下無法連接的弱點,可以在1000公里/小時的高速中保持網絡連接,不僅是高鐵,就連飛機上也能夠覆蓋6G網絡。屆時,將為自動駕駛帶來更強的助力。
徐直軍表示,華為將繼續深耕通信領域,通信也是華為最重要的業務之一。
目前5G市場,華為已經占據領先地位,同時正在研發6G技術,徐直軍表示6G網絡將在2030年左右推向市場,并宣布在不久的將來會正式發布6G白皮書,向外宣布華為的6G是什么樣的。
目前市場中對于6G技術到底該如何實現,且標準是什么仍然未確定,國際上對于該技術也正在探索當中,因此如果有企業能夠提前公布自己的6G標準,勢必將提前占據先機。
不過從歷年來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的趨勢來看,6G相比5G會在速率、延遲、設備鏈接數上做進一步提升。清華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崔保國曾預測,6G的網速可達1000Gbps,延遲低于100us(也就是0.1ms),速度是5G網絡的50倍,延遲只有后者的十分之一。
除了宣布6G計劃以外,另一個重點是華為重申了自己“不造車”。盡管智能造車業務是華為未來發力的重點,華為在2020年也將汽車BU和消費者BG進行整合,成為華為組織架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過徐直軍表示:“我很理解大家的心聲,大家覺得華為就應該造車。華為有品牌和技術能力,小米都在造車,華為為什么不跟大家一樣呢?”
徐直軍也承認,華為非常在意智能汽車領域,并且認為這個行業是未來十年最具顛覆性的產業之一。同時,華為所具備的技術及能力,在汽車上應用的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廣。因此,華為認為,ICT的能力對于未來的自動駕駛、電動汽車所需要的各種技術和部件越來越有價值。
華為決定,將以一個ICT行業的企業,涉足智能汽車行業,以“華為inside”的方式支持車企打造其子品牌,目前決定與北汽、重慶長安和廣汽共同打造三個新的汽車子品牌,這些新的品牌汽車將在今年第四季度陸續推出。
徐直軍公開到:“我們為‘華為inside’模式設計了一個品牌Logo叫‘HI’,代表Huawei Inside。未來看到HI這個LOGO,就證明是華為跟這個伙伴一起打造的車。但不是所有華為提供部件的車都能夠標上HI的LOGO,只有用了我們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車,才可以標上HI的LOGO。”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針對智能汽車自動駕駛的問題上,徐直軍認為汽車不應該以來5G或5.5G,因為這樣一旦網路連接中斷,可能就會出現意外情況,并且這也要求網絡需要全面覆蓋,同時必備較強的韌性。
因此,徐直軍認為,5G、5.5G并不是自動駕駛的必須,只是更有利于自動駕駛的發展。他強調到,一直認為5G的作用被夸大了。
不過5G可能沒有辦法成為自動駕駛的必須條件,但6G卻有這個可能,6G網絡可以克服5G在高速移動下無法連接的弱點,可以在1000公里/小時的高速中保持網絡連接,不僅是高鐵,就連飛機上也能夠覆蓋6G網絡。屆時,將為自動駕駛帶來更強的助力。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37瀏覽量
253021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6瀏覽量
566041 -
6G
+關注
關注
7文章
460瀏覽量
4202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6G,為什么會選擇THZ頻段?
6G目前處于非常早期的研究階段。國際電信聯盟所期待的“網絡2030”愿景正在逐步實現。雖然該行業距離進入6G標準開發進程還有幾年的時間,但亞太赫茲(sub-THz)技術已經成為研究的重點。6G
愛立信完成6G技術試驗測試
2024年,在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下,IMT-2030(6G) 推進組組織了本年度6G技術試驗測試。愛立信先后完成了6G通感一體化和網絡基礎架
6G通信技術對比5G有哪些不同?
6G,即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是5G之后的延伸,代表了一種全新的通信技術發展方向。與5G相比,6G在多個方面都有顯著的不同和提升,以下是對6G
全球6G創新發展合作倡議發布
在近日于上海舉行的2024全球6G發展大會開幕式上,IMT-2030(6G)推進組攜手業界共同發布了全球6G創新發展合作倡議。這一倡議的發布,標志著全球
愛立信:6G網絡架構的三大共識
6G正穩步向我們走來——不久前,3GPP在荷蘭確定了6G國際標準化時間表。照這一藍圖,我們有望在2030年前見證6G商業系統的誕生。
愛立信實驗室的6G革新:為何2024年深入研究6G技術非常重要
6G是否為時過早?”、“6G有哪些創新之處?”、“6G與5G有何關聯?”,以及圍繞頻譜的一系列問題。本文將一一解答,同時介紹我們在MWC24上展示的創新成果,借此說明我們如何逐步化解這
6G新進展:預計2029年完成標準制定,2030年實現商用
來源:中國電子報 4月27日,6G創新發展論壇于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期間舉辦。記者了解到,目前6G的標準研發與制定工作正在推進中,預計2029年6G標準完成制定,
愛立信在全球6G技術大會上詳解6G潛在關鍵技術方向
在愛立信眼中,物理世界與虛擬網絡世界融合的未來將通過6G平臺得以實現。Johan S?der談到,5G推動了不同行業的數字化——生產、生活得到了數字化表征,產生了大量創新應用,到2030年
“不必著急6G,5G已夠好用”,如何理解GSMA會長此番表態?
盡管6G的輪廓尚未清晰,但近段時間以來關于6G的聲音逐漸增多。這雖然令人興奮,但一個潛在的擔憂出現了: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推出周期更短。“6G還沒有一個確定的定義,消費者可以不必著急等
當5G仍在演進時,為何6G已成為熱議焦點?
5G的速度已經遠高于4G,且延遲更短。然而,與6G提出的跳躍相比,這種改進就顯得蒼白無力了。據估計,6G的傳輸能力可能比5G再提升100倍,
發表于 02-28 10:40
?464次閱讀
成都新基訊發布兩款5G芯片,推動5G通信產業發展
新基訊本次推出的兩款芯片,適用于5G入門型手機及物聯網市場,支持4G/5G雙模式。同時,作為國內首先量產5G RedCap芯片的企業,新基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