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過去靜止不變的機構,當今的博物館正在重新定義自身變得更具交互性,以觀眾為中心,以社區為導向,同時也更具靈活性、適應性和可移動性,它們成為了文化中樞,是創造力與知識相結合的場所,也是與觀眾共同創造、分享和互動的平臺。
博物館與AR技術
國際博物館日定于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并創立的。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為第一個國際博物館日,并每年為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漫漫五千年為我們留下的文明成果燦若星河。作為文明成果的代表之一,博物館里面的文物是歷史的沉淀,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文化的根脈所系。
傳統博物館借助陳列展覽的方式,向觀眾們傳遞文物的價值,但是人們對它的觀賞是非常局限的,你可能只是看到了它的某一個面,因為大多數你不能繞過去360度觀賞,更別說其承載的豐富的歷史信息,幾乎沒有代入感,游客和文物是完全沒有交流的。
如今數字化和科技化為推廣傳統文化開拓了新思路。傳統文化和科技AR/VR、數字博物館等相結合的展現方式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5G時代,AR數字博物館
數字博物館作為運用虛擬現實技術、三維圖形圖像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立體顯示系統、互動娛樂技術、特種視效技術,將現實存在的實體博物館以三維立體的方式完整呈現于網絡上的博物館,將傳統文化轉變成多種形態走近觀眾,從而讓文物和我們的距離拉近,變得更加生動和親切。
AR增強現實技術把藝術作品、古代展品帶到參觀者身邊來,無論是巨大的壁畫還是細小的器具,AR都能動態地呈現在家里。比起冷冰冰的文物,AR更能活化展品,讓化石躍動起來,讓文字蔓延到天空,讓動聽的琴音進入人們的耳朵。講訴文物背后的故事,讓文物活起來。
應用AR增強現實技術,將遺址及文物背后的文化內涵,以專用終端+數字內容的形式展示給觀眾,提升文旅數字化服務水平;將內容集成到專用手持終端設備上,作為衍生增值服務,開展增值運營;同時打造一批AR文創產品,提升長效服務能力。
AR智慧導覽項目,AR文物活化,數千件歷史文物以全新的AR互動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引起觀眾的好奇、思索并能從中獲得趣味與知識,這樣不僅能提升博物館展示教育、傳播文化的功能,也提供讓觀眾有耳目一新的參觀體驗。優秀的展示能吸引游客,信息傳達到位,有利于博物館更好地發揮作用。開創了從硬件到軟件,全新的博物館導覽形式。
AR增強現實技術可以將博物館藏品以豐富多彩的方式展現出來,還可以讓用戶近距離與藏品進行互動,顛覆傳統博物館冰冷感受,讓藏品熱鬧起來。目前,已經有很多博物館都已經應用了AR技術,用戶只需要掃描相應的物品,就會在屏幕中顯示文物模型以及聲音、文字和特效等。用戶不僅可以看到活生生的文物,還能將文物“帶回家”近距離地觀摩與研究。
近年來,傳統文化逐漸回歸到大眾的焦點中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進博物館,接觸傳統文化,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數字博物館的發展打破了諸多限制,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創造了更多的可能。
編輯:jq
-
Ar
+關注
關注
24文章
5108瀏覽量
170167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4瀏覽量
566022 -
計算機網絡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3瀏覽量
1801 -
三維圖像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2瀏覽量
1224
原文標題:國際博物館日│ AR“闖入”博物館,會帶來什么驚喜?
文章出處:【微信號:ftsh2019,微信公眾號:方天圣華】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