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公司核心技術人員吳金剛博士近日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相關職務并辦理完成相關離職手續。離職后,吳金剛博士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此前招股書也顯示,吳金剛博士是中芯國際僅有的5名核心技術人員之一,其余四位分別為: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聯合首席執行官梁孟松、技術研發執行副總裁周梅生、運營與工程資深副總裁張昕。披露資料顯示,他今年54歲,中國籍,2001年加入中芯國際,任職期間負責參與公司FinFET先進工藝技術研發及管理工作。
趙海軍,男,1963年10月出生,新加坡國籍,擁有20多年半導體運營及技術研發經驗。2010年至2016年期間,歷任中芯國際首席運營官兼執行副總裁、中芯北方總經理。2017年10月至今擔任中芯國際 聯合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
梁孟松,男,1952年7月出生,中國臺灣籍,博士學位,2017年10月至今擔任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
周梅生,女,1958年1月出生,新加坡國籍,博士學位。2017年至今擔任中芯國際技術研發執行副總裁。
張昕,男,1965年2月出生,新加坡國籍,碩士學位。2010年至今先后擔任中芯國際先進制造技術資深總監、運營與工程資深副總裁。
對于吳金剛的離職,中芯國際表示目前公司的技術研發工作均正常進行,吳金剛博士的離職未對公司整體研發實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公司通過長期技術積累和發展,已建立了完備的研發體系,公司始終重視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建設,重視對有潛力員工的培養與選拔,形成不斷擴大的優秀研發團隊與深厚的人才儲備,公司具備保持技術先進性、持續創新的人才基礎。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公司研發人員數量為2,096人、2,530人及2,335人,占員工總 人數比例分別為11.86%、16.02%及13.50%,研發人員數量保持穩定。
不過核心技術人員的離職真的對公司沒有影響嗎,從股價表現來看,受到核心技術人員離職影響,中芯國際開盤下跌近1個點。
本文資料來自中芯國際、快科技,電子發燒友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以上來源。
此前招股書也顯示,吳金剛博士是中芯國際僅有的5名核心技術人員之一,其余四位分別為: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聯合首席執行官梁孟松、技術研發執行副總裁周梅生、運營與工程資深副總裁張昕。披露資料顯示,他今年54歲,中國籍,2001年加入中芯國際,任職期間負責參與公司FinFET先進工藝技術研發及管理工作。
趙海軍,男,1963年10月出生,新加坡國籍,擁有20多年半導體運營及技術研發經驗。2010年至2016年期間,歷任中芯國際首席運營官兼執行副總裁、中芯北方總經理。2017年10月至今擔任中芯國際 聯合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
梁孟松,男,1952年7月出生,中國臺灣籍,博士學位,2017年10月至今擔任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
周梅生,女,1958年1月出生,新加坡國籍,博士學位。2017年至今擔任中芯國際技術研發執行副總裁。
張昕,男,1965年2月出生,新加坡國籍,碩士學位。2010年至今先后擔任中芯國際先進制造技術資深總監、運營與工程資深副總裁。
對于吳金剛的離職,中芯國際表示目前公司的技術研發工作均正常進行,吳金剛博士的離職未對公司整體研發實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公司通過長期技術積累和發展,已建立了完備的研發體系,公司始終重視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建設,重視對有潛力員工的培養與選拔,形成不斷擴大的優秀研發團隊與深厚的人才儲備,公司具備保持技術先進性、持續創新的人才基礎。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公司研發人員數量為2,096人、2,530人及2,335人,占員工總 人數比例分別為11.86%、16.02%及13.50%,研發人員數量保持穩定。

中芯國際股票情況|東方財富
不過核心技術人員的離職真的對公司沒有影響嗎,從股價表現來看,受到核心技術人員離職影響,中芯國際開盤下跌近1個點。
本文資料來自中芯國際、快科技,電子發燒友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以上來源。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中芯國際
+關注
關注
27文章
1438瀏覽量
66280 -
核心技術
+關注
關注
4文章
625瀏覽量
20192 -
人才資源
+關注
關注
0文章
15瀏覽量
829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傳西門子EDA或暫停對中國大陸客戶支持
據業內傳,德國西門子公司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DA)部門可能暫停對中國大陸地區的支持與服務。 ? 此舉被指基于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的通知,要求西門子與其在中國大陸的客戶“脫鉤”。目前,西門子表示正在等待BIS進
發表于 05-28 18:03
?1718次閱讀
M31 深耕中國大陸IP市場 賦能汽車電子與 AI 應用新突破
)領域的創新應用完整解決方案外,面對中國大陸本地半導體產業的快速發展與在地化趨勢,M31于 2023 年擴大中國大陸子公司規模。M31上海首席執行官楊展悌表示:"中國大陸子公司的擴展,
2024年中國大陸線上顯示器零售量突破千萬臺
洛圖科技最新發布的《中國大陸顯示器線上零售市場月度追蹤》報告揭示了2024年中國大陸線上顯示器市場的顯著增長。數據顯示,與2023年相比,2024年中國大陸線上全渠道市場的顯示器零售量實現了14.0
華擎計劃遷出中國大陸以應對美關稅
為應對美國近期對中國大陸實施的10%進口商品關稅政策,中國臺灣知名電腦硬件制造商華擎(ASRock)宣布了其將制造業務遷出中國大陸的計劃。此舉旨在有效規避新關稅政策可能帶來的成本增加,從而避免消費者
RISC-V 領軍企業 SiFive 成立中國分公司,中文名稱定為“芯伍科技”
1 月 7 日消息,RISC-V 生態系統中的關鍵公司之一 SiFive 公司宣布,為滿足中國市場的強勁需求,并推進企業發展策略, SiFive 中國分公司現已完成在
發表于 01-24 16:15
今日看點丨富士康停止派遣中國大陸工人前往印度iPhone工廠;英偉達積極布局人形機器人等軟硬件方案
。消息人士稱,原本計劃運往印度的專用制造設備也仍停留在中國大陸。 ? 這一進展可能會擾亂富士康在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和卡納塔克邦工廠的 iPhone 裝配線,這些工廠生產 iPhone 是蘋果公司努力將生產業務從中國大陸轉移出去
發表于 01-20 10:58
?858次閱讀
微軟終止中國大陸個人Azure OpenAI服務,為國內大模型帶來機遇
2024年10月17日,微軟公司宣布將在中國大陸地區停止面向個人用戶的Azure OpenAI服務。這一決定緊隨OpenAI于2024年7月宣布終止對中國大陸提供API服務的步伐,為國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市場騰出了新的發展空間。
芯盛智能與中芯國際發布SATA企業級SSD主控芯片XT6160
國內領先的固態存儲主控芯片及解決方案提供商芯盛智能,攜手中國大陸集成電路制造業領軍企業中芯國際,推出業界首款支持端側AI推理應用的SATA
機構:2024年中國大陸芯片出口額將達950億美元
根據DIGITIMES的最新研究報告,隨著智能手機需求的回升、生成式人工智能(AI)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以及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2024年中國大陸的芯片(IC)進出口金額預計將分別比2023年增長
中國大陸成全球半導體制造設備銷售核心市場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在全球半導體制造設備市場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據日本半導體制造裝置協會(SEAJ)發布的最新統計,2024年上半年,全球半導體制造設備銷售額實現了1%的同比
中國大陸8家半導體大廠被調查!
來源:芯智迅 編輯:感知芯視界 Link 9月4日消息,據臺媒報道,近日,中國臺灣當局指控8家中國大陸半導體廠商違反當地法律,非法從臺廠挖走工程師,并獲取專有
中國大陸芯片設備支出領跑全球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在芯片制造設備領域的支出高達250億美元(約合1779.40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不僅刷新了歷史記錄,更超越了韓國、中國
中國大陸AMOLED DDIC將于2024年迎來前所未有的需求高峰
在全球顯示技術的浪潮中,OLED顯示驅動芯片(DDIC)市場正步入一個需求井噴的新階段,尤以智能手機領域的AMOLED DDIC市場為甚,預計其將于2024年迎來前所未有的需求高峰。這一
萬年芯解讀臺積電與ASML報告,中國大陸半導體需求強勁
近期,半導體行業兩大巨頭——臺積電與荷蘭ASML公司相繼發布了其最新財報及市場分析報告。萬年芯解讀認為,兩份報告不約而同地指出中國大陸市場在芯片半導體領域的需求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為全球半導體市場

喜報 | 江西薩瑞微榮獲中國大陸半導體功率器件企業第32名
殊榮不僅是對薩瑞微多年來辛勤耕耘的肯定,也是對我們未來發展潛力的高度認可。中國大陸半導體功率器件企業薩瑞微自成立以來,一直以技術創新為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公司擁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