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大限”將至,天宮或接棒國際太空合作
在東京奧運會閉幕式上的法國八分鐘里,相信不少觀眾都注意到了國際空間站的出現,法國宇航員Thomas Pesquet在穹頂艙里用薩克斯奏響了《馬賽曲》的最后幾個音符。

在穹頂艙吹奏薩克斯的宇航員Thomas Pesquet
國際空間站曾作為多國展開太空合作的唯一平臺,如今天宮空間站的存在卻打破了這一僵局。不僅如此,在軌22年的國際空間站,很有可能最早在2024年,或2028年正式退役。與此同時,NASA也正在尋找商業空間站的落地機會。退役之際,中國天宮空間站可能會成為唯一在軌的空間站。
過去美國一直禁止中國參加國際空間站項目,現任NASA局長Bill Nelson更是支持將《沃爾夫條款》這一禁令永久化。但中國有了自己的空間站之后,再也不需要受制于美國,反而可以與俄羅斯等其他國家一起展開太空合作。據了解,中國空間站將進行1000多項科學實驗,在第一批中國空間站的合作科學實驗中,就有17個國家的項目入選,可想而知并不存在美國的身影。
即將壽終正寢的國際空間站
與中國的天宮空間站相比,國際空間站畢竟經過了多個階段的裝配,加上各個節點艙和實驗艙的加入,其體量和容納航天員數量確實更勝一籌。比如文首提到的穹頂艙,就是歐洲航天局建設的太空觀察臺,可以說是國際空間站上最佳的觀景點。
國際空間站原定的運行期為10到15年,但目前已經運行了22年,也難免會出現一些小問題。2020年8月,國際空間站就在美國艙段發生了輕微漏氣,迫使三名宇航員前往俄羅斯艙段待了三天。最后不得不用飄浮的茶葉找出漏氣位置,才暫時解決漏氣問題。

俄羅斯科學號
而幾天前成功對接的俄羅斯科學號實驗艙,又再度讓國際空間站經歷了一番折騰。對接后,科學號計算機因為軟件故障,誤以為對接尚未完成,推進器仍在噴射,導致國際空間站也開始偏轉,飛行控制員不得不開啟空間站自己的推進器來對抗其推力,直到科學號燃料耗盡才奪回控制權。
煥然一新的天宮空間站

空間站對比圖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著一張國際空間站與中國空間站的對比圖,圖中中國空間站光鮮整潔,而國際空間站卻雜亂不堪。國際空間站畢竟是90年代末建成了,20多年后各種技術進步下,有這樣顯著的對比也很正常,并不能橫向對比。對此也有網友調侃稱,鄰居多年前就買了桑塔納,還不讓我坐,現在還沒錢換新車,還不興我的新奔馳跟他比嗎?
不過這種對比也不是全然由技術差異造成的,國際空間站完成了多次科學任務,裝配了不少儀器和設備,這才給人一種雜亂的樣子。中國空間站的三位航天員拆完冷藏食品、太空跑臺和娛樂用品等“快遞”箱,并安裝好各種實驗柜后,也是這種設備和線路交錯的模樣。
目前天和核心艙搭載的“無容器”和“高微重力”實驗柜已經完成基本功能測試,并陸續展開實驗。無容器實驗柜是以靜電懸浮的方式,讓物質克服重力,并脫離與周圍物體的接觸。這樣有助于研究材料在無容器環境下的空間材料科學實驗。
雖然空間站已經處于在軌運行狀態,但艙內并非處于絕對的微重力環境。而高微重力實驗柜可以將微重力水平提高至10-7g水平,可以用于開展相對論物理和引力物理等實驗。
計劃于2023年后發射的巡天號光學艙,將給天宮空間站提供一個大口徑的天文望遠鏡,可以觀測到比美國“哈勃”望遠鏡遠300倍以上的空間。
結語
盡管天宮空間站設計在軌飛行10年,卻同樣具備延壽至15年的能力,而且航天員容量也可以擴展至6人。目前批準的科學實驗項目中,大多是由中國主導,但隨著聯合國與中國合作項目的進一步開放,相信會有更多的國家加入進來。
盡管作為國際空間站的合作方,但俄羅斯也面臨著美國的制裁,并聲稱如果美國一意孤行的話,將在2025年推出國際空間合作,開始建造自己的空間站。不過在此之前,天宮空間站很有可能成為后續大批國際太空合作項目的首選。
在東京奧運會閉幕式上的法國八分鐘里,相信不少觀眾都注意到了國際空間站的出現,法國宇航員Thomas Pesquet在穹頂艙里用薩克斯奏響了《馬賽曲》的最后幾個音符。

在穹頂艙吹奏薩克斯的宇航員Thomas Pesquet
國際空間站曾作為多國展開太空合作的唯一平臺,如今天宮空間站的存在卻打破了這一僵局。不僅如此,在軌22年的國際空間站,很有可能最早在2024年,或2028年正式退役。與此同時,NASA也正在尋找商業空間站的落地機會。退役之際,中國天宮空間站可能會成為唯一在軌的空間站。
過去美國一直禁止中國參加國際空間站項目,現任NASA局長Bill Nelson更是支持將《沃爾夫條款》這一禁令永久化。但中國有了自己的空間站之后,再也不需要受制于美國,反而可以與俄羅斯等其他國家一起展開太空合作。據了解,中國空間站將進行1000多項科學實驗,在第一批中國空間站的合作科學實驗中,就有17個國家的項目入選,可想而知并不存在美國的身影。
即將壽終正寢的國際空間站
與中國的天宮空間站相比,國際空間站畢竟經過了多個階段的裝配,加上各個節點艙和實驗艙的加入,其體量和容納航天員數量確實更勝一籌。比如文首提到的穹頂艙,就是歐洲航天局建設的太空觀察臺,可以說是國際空間站上最佳的觀景點。
國際空間站原定的運行期為10到15年,但目前已經運行了22年,也難免會出現一些小問題。2020年8月,國際空間站就在美國艙段發生了輕微漏氣,迫使三名宇航員前往俄羅斯艙段待了三天。最后不得不用飄浮的茶葉找出漏氣位置,才暫時解決漏氣問題。

俄羅斯科學號
而幾天前成功對接的俄羅斯科學號實驗艙,又再度讓國際空間站經歷了一番折騰。對接后,科學號計算機因為軟件故障,誤以為對接尚未完成,推進器仍在噴射,導致國際空間站也開始偏轉,飛行控制員不得不開啟空間站自己的推進器來對抗其推力,直到科學號燃料耗盡才奪回控制權。
煥然一新的天宮空間站

空間站對比圖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著一張國際空間站與中國空間站的對比圖,圖中中國空間站光鮮整潔,而國際空間站卻雜亂不堪。國際空間站畢竟是90年代末建成了,20多年后各種技術進步下,有這樣顯著的對比也很正常,并不能橫向對比。對此也有網友調侃稱,鄰居多年前就買了桑塔納,還不讓我坐,現在還沒錢換新車,還不興我的新奔馳跟他比嗎?
不過這種對比也不是全然由技術差異造成的,國際空間站完成了多次科學任務,裝配了不少儀器和設備,這才給人一種雜亂的樣子。中國空間站的三位航天員拆完冷藏食品、太空跑臺和娛樂用品等“快遞”箱,并安裝好各種實驗柜后,也是這種設備和線路交錯的模樣。
目前天和核心艙搭載的“無容器”和“高微重力”實驗柜已經完成基本功能測試,并陸續展開實驗。無容器實驗柜是以靜電懸浮的方式,讓物質克服重力,并脫離與周圍物體的接觸。這樣有助于研究材料在無容器環境下的空間材料科學實驗。
雖然空間站已經處于在軌運行狀態,但艙內并非處于絕對的微重力環境。而高微重力實驗柜可以將微重力水平提高至10-7g水平,可以用于開展相對論物理和引力物理等實驗。
計劃于2023年后發射的巡天號光學艙,將給天宮空間站提供一個大口徑的天文望遠鏡,可以觀測到比美國“哈勃”望遠鏡遠300倍以上的空間。
結語
盡管天宮空間站設計在軌飛行10年,卻同樣具備延壽至15年的能力,而且航天員容量也可以擴展至6人。目前批準的科學實驗項目中,大多是由中國主導,但隨著聯合國與中國合作項目的進一步開放,相信會有更多的國家加入進來。
盡管作為國際空間站的合作方,但俄羅斯也面臨著美國的制裁,并聲稱如果美國一意孤行的話,將在2025年推出國際空間合作,開始建造自己的空間站。不過在此之前,天宮空間站很有可能成為后續大批國際太空合作項目的首選。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航空電子
+關注
關注
15文章
492瀏覽量
45736 -
空間站
+關注
關注
0文章
155瀏覽量
1532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康尼新能源與汽車之家南京空間站達成戰略合作
近日,康尼新能源與汽車之家南京空間站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及充放電類產品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推動行業技術創新與市場拓展。康尼新能源常務副總經理王才振、汽車之家南京空間站
谷景阿里巴巴國際站正式上線
在行業發展的關鍵節點,谷景電子取得了重大突破,谷景阿里巴巴國際站正式上線!此次上線聚焦電感領域,旨在為全球客戶提供更較大好的電感產品與服務,也標志著谷景電感業務在國際化道路上邁出了關鍵一步。
2025廣汽國際全球合作伙伴大會隆重舉行
2月18日,2025廣汽國際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在中國·廣州隆重舉行。本次大會以“聚勢. 共贏”為主題,來自全球74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位代表出席,包括經銷商伙伴,以及金融機構、物流運輸集團、檢測
海德利森與國際氫能企業達成戰略合作
近日,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德利森”)與國際知名氫能產業企業在海德利森北京總部隆重舉行了一場意義非凡的簽約儀式。雙方正式簽署了加氫站設備采購訂單及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中國氫能企業在
阿里國際站AI升級,接入DeepSeek等先進模型
今年春節期間,阿里國際站AI外貿產品傳來捷報,成功助力商家接到了價值2000萬美元的中東大單。這一成就不僅彰顯了阿里國際站AI外貿產品的強大實力,也預示著其在外貿領域的持續深耕和創新。
NASA將首次通過Twitch平臺直播國際空間站活動實況
據悉,NASA計劃在近日在國際空間站(ISS)進行首次Twitch直播。該直播將于美國東部時間2月12日上午11:45在NASA的Twitch頻道進行(https://www.twitch.tv
24家太空芯片主要玩家及產品
中國空間站現在可以同時測試100多個計算機處理器,并且有超過20款全新的高性能芯片已經通過了測試,工藝制程范圍從28nm到16nm,這些芯片比其他國家在太空中所使用的芯片要先進得多。中國在太空芯片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快速發展勢頭

中軟國際教育科技集團助力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
近日,京津冀職業教育國際化合作發展聯盟(后簡稱“聯盟”)成立大會暨職業教育國際合作交流研討會在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隆重召開。中軟國際教育科技集團在本次成立大會上受聘聯盟第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單位。會議
漢得利亮相延鋒國際合作伙伴技術創新大會
前言:延鋒國際合作伙伴技術創新大會,是延鋒國際優秀伙伴成長項目(Excellent Partner Growth program,簡稱“EPG”)的重要組成部分,致力于與卓越的生態圈合作伙伴攜手
NASA激光通信太空實驗成功,未來有望實時直播
7月25日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成功完成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激光通信太空實驗。他們成功地將一架飛機上錄制的4K高清視頻片段,通過激光束迅速傳輸至國際空間站,并順利實現了
上能電氣與東方國際深化合作簽約
在備受矚目的SNEC 2024展會首日,上能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能電氣”)與東方電氣集團國際合作有限公司(簡稱“東方國際”)成功舉辦了深化合作簽約儀式。此次合作標志著兩家公司在國
上能電氣與東方國際將在新能源領域開展業務合作
盛夏六月,上能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能電氣)與東方電氣集團國際合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國際)于SNEC 2024展會首日成功舉辦深化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在國內外新能源領域開展業務合作
日本將發射首顆木質外殼衛星,預計9月抵達空間站
該微型衛星預計今年9月由美國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前往國際空間站,并于次月從日本“希望號”實驗艙投放至太空中。
NASA本周六批準波音Starliner試飛,首次載人飛行測試在即
此次飛行試驗(CFT)為Starliner首個載人任務,搭載ULAAtlasV火箭,載著NASA宇航員布奇·威爾莫爾和蘇尼·威廉姆斯前往國際空間站,預計停留一周左右。
納入商業航空公司,歐洲為國際空間站提供貨運服務
此舉表明,歐空局正在模仿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 20 年來采納的策略,轉向對商業航天企業進行飛行服務采購,而非自主研發火箭和航天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