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文/黃山明)近日,據外媒報道,有代工廠消息人士透露,晶圓代工的報價預計將繼續上漲,其中臺積電將在12月份后或調漲20%,聯華電子已經通知客戶,在明年1月起產品價格最高上調10%。而在臺灣的另外兩家代工廠世界先進與力積電目前都在與客戶積極討論中,探討明年一季度漲價的幅度。
據臺灣業內人士分析,臺灣晶圓廠普遍漲價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個是隨著工藝的持續演進,讓晶圓的生產成本不斷升高,廠商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研發生產;另一個則是在全球化加速轉型的當下,如臺積電等晶圓廠已經公布了多項海外建廠的計劃,同時全球也面臨著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讓企業的成本壓力進一步增大。

早在今年8月份,臺積電便已經通知客戶上調了芯片代工的價格,最高上調20%,其中16nm以下工藝最高上調10%,而16nm以上制程工藝價格上調20%。此次臺積電又將繼續上調產品價格,不過從2022年開始主要提高的是晶圓價格。
當前臺灣地區方面對于晶圓代工產業的前景普遍樂觀,同時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半導體市場整體需求仍然維持在高位,只是強度相較上半年略有下降,從市場情況來看,第四季度的晶圓代工市場仍然非常火熱。
從下游的一些廠商反應來看,晶圓代工價格的上升已經有了體現。比如一些汽車制造商已經通知了自己的客戶,受到零部件及材料成本的上升,芯片價格從2022年開始將上漲10%-20%。
低端芯片市場缺乏投資人關注
盡管在近期的市場報告中已經發現,今年第三季度國內電子消費產品、汽車等銷量有所回落。但是放眼全球,芯片緊缺的態勢仍在持續。
以東南亞為例,有外媒報道,近期馬來西亞芯片工廠受到疫情的影響產量緊縮,眾多下游企業開始爭相抬高訂單的價格以獲得產能。
與東南亞其他國家一樣,馬來西亞過去在基礎芯片上的投資較少,近兩年由于受到疫情的影響,國內大多數工廠都被生產管制,直接導致芯片的短缺。
疫情期間,馬來西亞政府對于半導體工廠的工作場所有嚴格的疫情防控規定,比如要求進行核算檢測以及限制員工聚集人數,這導致許多工廠只能維持80%的產能。
據了解,馬來西亞有多家重要的芯片供應商,為全球汽車、智能手機、家用設備提供產品,目前疫情仍未得到控制,有專家表示,未來芯片短缺的情況還將持續兩到三年。
有馬來西亞當地的芯片封裝公司透露,當前正處于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導致許多芯片買家都能夠接受大幅的提價,并且接受照付不議的合同,即無論賣方是否交付貨物或者服務,買方都有義務付款。
同時在過去,后端半導體業務普遍被認為是行業內的低利潤業務,不過隨著市場開始變成供不應求,不少后端半導體企業開始擁有了10%左右的定價權。
值得注意的是東南亞許多國家都在遭遇與馬來西亞相同的情況,工廠被迫停工減產,訂單需求旺盛,但這些地區的半導體產業大多都是基礎的低端芯片,這些地區的芯片供需失衡也為市場帶來了新的思考。
晶圓廠長約鎖定客戶 但風險正在積累
如今許多企業都涌入了半導體行業當中,但絕大多數企業投入的都是高端芯片的研發與制造,而許多制造成本低,應用范圍廣的老一代芯片投資反而嚴重不足。雖然高端芯片能夠代表企業的技術實力,同時也能夠獲得更多的利潤,但是市場中需求量最大的還是低端芯片,如今資源大多涌入高端芯片,極有可能造成市場的資源錯配。從晶圓代工廠的加價幅度就可以看出,這些大廠顯然也知道目前最缺少的其實就是中低端芯片。
不過從全球的硅晶圓出貨來看,2024年將實現巨大的增長。即便是在今年,與眾多人想象中的不同,據SEMI的數據顯示,2021年硅晶圓出貨面積同比增長了13.9%,創下了近140億平方英寸的歷史新高。
全球第三大硅晶圓廠環球晶圓在近期表示,晶圓代工產能吃緊以及市場利好,讓晶圓代工廠陸續啟動了擴產與新建工廠的計劃,這也將推動硅晶圓的需求持續上漲。
另一方面,晶圓廠為了能夠掌握穩定的硅晶圓供應,不少開始與環球晶圓簽訂長期合約,從公開的數據來看,當前環球晶圓拿到的長期合約訂單金額已經超過了千億新臺幣,創下歷史新高,同時長約的報價也有上漲的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簽訂的長合約雖然能夠確保晶圓的供應,同時在價格上漲時也能保持原價不變,不過對于采購方,如果價格下跌也必須按照原價足量采購,這就需要看雙方對于后市的判斷了。
此前SEMI有報告指出,今年底前全球半導體制造商將啟動建設19座新的高產能晶圓廠,2022年將建設另外10座晶圓廠。包括中芯國際也在近期宣布擴產,計劃新增5.5萬片晶圓,其中1萬片是12寸晶圓,4.5萬片為8寸晶圓。
本次臺灣晶圓代工廠再次上調產品價格,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公司的利潤率,不過隨著市場中晶圓廠的快速擴建,最快2022年下半年就會有部分產能釋出。但與此同時,許多晶圓代工廠開始與客戶簽訂最長為期三年的合約,以此來對沖2023年可能面臨市場可能的反轉,一旦晶圓廠擴產以及新建工廠開始投產,風險將快速增加。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臺積電
+關注
關注
44文章
5728瀏覽量
168446 -
晶圓代工
+關注
關注
6文章
866瀏覽量
4893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6.4級地震沖擊嘉義,臺南晶圓代工廠與面板廠受影響情況概覽
在1月21日,嘉義地區發生了一場芮氏規模達到6.4級的地震,對鄰近的晶圓代工廠和面板廠造成了一定影響。臺積電(TSMC)和聯電(UMC)在臺南的工廠由于震度超過4級,為確保安全,當時立
95.5億!晶圓大廠成功引資
。在此之前,皖芯集成的注冊資本僅為5000.01萬元。 本次增資完成后,晶合集成持有皖芯集成的股權比例變更為43.75%,仍為第一大股東。 據TrendForce公布的24Q1全球晶圓代工廠

韓國政府考慮成立政府資助晶圓代工廠
近日,據韓媒最新報道,盡管三星電子在晶圓代工領域已經擁有強大的業務實力,但韓國政府仍在積極考慮成立一家全新的政府資助晶
全球晶圓代工市場三季度營收創新高,臺積電穩居首位!
近日,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發布的報告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總營收實現環比增長9.1%,達到349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于新智能手機和PC

使用0.5英寸晶圓的代工廠
用電源。 使用超小型半導體制造設備的光刻工藝演示 眾所周知,半導體制造通常需要巨大的工廠和潔凈室來大規模生產 12 英寸晶圓。每座大型晶圓廠的資本投資達到2萬億日元。 另一方面,最小晶圓廠在小型設備中使用 0.5 英寸

IBM、富士通或投資Rapidus晶圓代工廠
近日,傳出美國IBM與日本富士通正考慮投資日本官民合作設立的晶圓代工廠Rapidus。Rapidus的目標是在2027年量產2納米芯片,以推動半導體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買家現身!這家氮化鎵晶圓代工廠收到10億元競標
來源:集邦化合物半導體 7月底,總部位于比利時奧德納爾德(Oudenaarde, Belgium)的硅基GaN(氮化鎵)晶圓代工廠宣布申請破產,近日傳出新進展:意向買家已經出現。 據外媒報道
晶圓出貨量增長!臺積電Q2營收飆漲,四大芯片代工廠財報有何亮點?
從7月18日到8月13日,全球四大晶圓代工廠的第二季度業績報紛紛出爐。正如人們預期的那樣,四家企業的業績出現明顯的分化。臺積電業績亮眼,一騎絕塵,中芯國際和聯電營收同比實現增長,美國格芯則出現了業績

中芯國際穩居全球第三晶圓代工廠
8月8日晚,國內晶圓代工領軍企業中芯國際發布了其2024年第二季度的財務報告,再次展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報告顯示,中芯國際該季度銷售收入達到19.013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21.8%,
三星否認晶圓代工廠生產缺陷傳聞
近日,韓國三星電子代工晶圓制造工廠的生產缺陷傳聞在業界引起了廣泛關注。有消息傳出,三星在第二代3納米工藝生產過程中,發生了高達2500批次的生產缺陷,這一規模相當于每月生產約6.5萬片
中芯國際躍升至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
據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5月22日報告,中芯國際在2024年第一季度實現了顯著的飛躍,成功躍升至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僅次于行業巨頭臺積電和三星,市場份額達6%。這一成就標志著中芯國際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地位的提升。
SK海力士向中企出售無錫晶圓代工廠近50%股權
半導體行業近日迎來重大消息,SK海力士系統IC決定將其無錫晶圓代工廠的部分股權出售給無錫產業發展集團公司。根據雙方簽署的協議,SK海力士將出售其持有的無錫晶圓廠49.9%的股權,交易總額高達3.493億美元。
美國純MEMS代工廠RVM宣布新建12英寸MEMS晶圓代工產線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美國純MEMS代工廠Rogue Valley Microdevices(簡稱:RVM)近日宣布,其正在佛羅里達州棕櫚灣建設的第二座晶圓廠將具備12英寸MEMS晶
全球晶圓代工2023年第四季度:臺積電領先,三星緊隨其后
據統計,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半導體晶圓代工行業實現收入環比增長10%,但同比下滑3.5%。其中,臺灣的臺積電以61%的市場份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