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讓我們通過一個真實故事了解一下機械制造業的企業現狀,下面是一家制造業管理者子女的自述:
1994年
工廠由我父母在94年創立,地處經濟發達的長三角,主營業務是機械加工。工廠創辦的時候固定資產約在兩百萬左右,父親以前是國營企業副廠長,業務能力極強,從94年建廠到2006年,每年保持15%的增長率。
06年企業達到發展高峰期,規模為150人,年營業額2500萬,毛利潤在30%左右。那個時候父親有了產品線更新換代意識,開始積攢資金準備更新生產線。當時一條進口的自動產線大約需要1000萬左右,我爸空余資金大約有500萬,計劃在未來兩年更新自動化產線。
2006年
06年恰好趕上當地政府對工業園區重新規劃,需要我們搬廠房。地方政府當時承諾各廠以租賃的形式搬入新廠區,自己支付廠房改建和辦公區裝修的費用,地方政府將在第一個租賃期(5年)到期后以便宜的價格將地皮賣給各個企業。整個廠房搬遷就耗去了大約500萬資金,更新生產線的計劃被無限期擱置。
那年原材料價格大規模上漲,我父親為了留住工人,給工人加了10%工資。07年開春,我們直接雇了大巴到安徽和鹽城接工人回來上班。
2008年
08年全球經濟危機,我們廠的主要客戶,日本方面的訂單量急劇下滑。我爸意識到工廠可能出現前所未有的困局,年底裁掉了三分之一的工人。
這里有一個小插曲,08、09年的時候浙江民營企業開始出現倒閉潮,其中就有一家跟我們配套了十幾年的企業,之前還請我們去普陀山玩過。他們倒閉清算那天,我爸去要債,看見那個五十幾歲的廠長正被兩個二十多的按在地上打,大概也是催債的。我爸看到這情況,那五萬的事也沒好意思提,直接買票回家了。
2010年
10年原材料繼續瘋長、人工繼續瘋長,為了維持正常運轉,原本不怎么做的低利潤訂單也要開始搶。當年傳聞政府要加大對民營企業和微型企業的輔助,可是只打雷不下雨,貸款標準一樣很高。10年民間借貸開始流行,我們也接觸了一些民間借貸機構,年利率幾乎都在40%以上,我不知道都是什么樣的企業在像他們貸款,反正我們這樣的肯定不行。
食堂里燒飯的阿姨,每天工作4個小時,給1500還嫌少。原來當地在進行大規模拆遷,當地工人拆遷后一下子就坐擁好幾套房產,賣掉一套變現都有五六十萬。區區一兩千的工資已經不放在他們眼里。這大概也算是房地產行業對實體行業的另類沖擊吧。
2013年
2012年的時候賬面出現虧損,這是開廠17年來的首次。而且勞資糾紛開始逐漸增多,新來的工人做兩個月就提要加工資,要知道新工人光培訓就要差不多兩個月。我知道他們也沒辦法,外面工資都開得很高。
2015年
這樣堅持了兩年,父親終于開始了改革——大規模裁員,人數從100降到了不到40。
說來好笑,都說生意越做越大,我們卻是越做越小。訂單我們已經不具備消化能力,開始進行大規模收購,也就是倒爺。而這些事情是絕對不能被上家知道的。大客戶來視察時,我父親都是招呼親戚來幫忙,全部站到生產線上去裝樣子,沒辦法,真的就是難成這樣!
2018年
去年年底聚會,除了兩家鎮政府重點扶持對象,其他的幾十家大大小小的企業幾乎都面臨一樣的困局。不知是誰喝高了先起的頭,以前這些不愿在人前示弱的場面人,都紛紛掏心掏肺,年度大會變成了訴苦大會。
直到今年,我爸考慮的已經不是更新生產線的問題了,而是這些骨干如何給他們安置,讓他們有個好歸所……
這是一位制造業老板子女的真實經歷,也是當下無數制造業老板的心聲。二十年前,做老板是一件艱苦卓絕、勞苦功高的榮耀。如今的工廠老板,不但沒掙到錢,還要頂個剝削人的帽子。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的制造業陷入了“高成本,低回報”的怪圈,甚至曾經的制造企業紛紛轉行到了地產和金融,曾經引以為傲的制造業到底該何去何從。
困境下的制造業,如何破局?
當前我國制造業面臨發達國家制造業回流和后發國家快速追趕的雙重壓力,迫切需要加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我國企業眾多,發展能力和水平差別巨大,既有達到全球一流水平的國際企業,也存在著大量如開篇所述般仍在生死邊緣掙扎的中小企業。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對于加速廣大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當前,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視推動企業上網、上云,但如何選擇合適的路徑、更有效地推動中小企業發展工業互聯網并取得更好的效果,仍然面臨重要挑戰。
由淺入深,搭建工業互聯網服務平臺
工業互聯網本身及其龐大,身在其中的中小企業很難從概念中得到具體理解。因此,可以先讓中小企業以較低成本進入工業互聯網平臺,借由平臺優勢給予企業一定的實惠和便利,當具備一定的行業基礎后,雙方再謀求更加深度的工業互聯網合作模式。
從信息安全和經濟效果的角度來看,沒有企業愿意在看不到明顯收益的情況下做出投資,也沒有人愿意將生產數據分享給競爭對手。通過“設備——人——網絡平臺”的模式可以在保證信息安全和設備協同的同時還能降低成本。
以協同研發為例,橙色云工業產品協同研發平臺作為我國首家提出“協同研發”概念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基于麟璣AI產品、CDS云協同系統和CRDE云研發系統,橙色云創立了“協同創新”和“研發上云”兩種全新業態,填補了國內工業產品協同研發設計領域的空白。
針對中小微制造企業自建研發團隊招人難、留人難、軟硬件投入高等問題,橙色云搭建了比傳統企業線下研發設計模式更加高效、快捷、優質的云系統,實踐了工業互聯網協同創新典型應用場景,在工業制造、特種裝備、環保設備、智能生活裝備、軟件和信息化等五個領域,匯聚全球智慧資源,組織“大腦”技術團隊和平臺上評定選拔的專業工程師團隊,云上協同研發設計,“多快好省”地為客戶提供貫穿工業產品研發設計從需求發布到驗收交付全業務流程的服務。
原有產業鏈上的企業,長期協同合作形成產業鏈固化,乏創新動力。綜合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打破行業壁壘,建立跨行業的協同合作,從而實現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幫助制造業延長產業鏈,推動制造業轉型發展。
每一次危機都是新的機遇
2020年12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指出到2023年,中國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量質并進,新模式、新業態大范圍推廣,產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當然,這個進程需要時間,而產業升級也必將會走向組織升級和文化升級。我們正處在這一歷史性時期,積極邁出這一步,中國工業將再次踏上新的征程。
編輯:fqj
-
機械
+關注
關注
8文章
1628瀏覽量
40797 -
制造業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55瀏覽量
5373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AMR 助力,機械制造業借智能化實現生產飛躍
數字孿生如何加速制造業轉型升級
研華科技在工程機械行業的應用案例
計算機通信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等先進制造業發展向好
智能制造新標桿:速程ZR機械手引領3C制造業自動化升級浪潮
水利機械5G智能制造工廠物聯數字孿生平臺,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無錫哲訊——機械行業ERP管理系統,引領智能制造新紀元
數據中臺在制造業中的應用及其轉型價值
深圳恒興?。?b class='flag-5'>制造業的新星:高光超精電主軸的崛起...
柔性制造單元:制造業的靈活利器
![柔性<b class='flag-5'>制造</b>單元:<b class='flag-5'>制造業</b>的靈活利器](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DA/87/wKgaomYqJ1WAIv3DABHTW1dmU1Y033.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