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學術不端被學生舉報的事情近些年頻現報端,涉及到論文抄襲,論文發布不署學生姓名,以及利用學生研究成果申請專利或者專項資金等。
近兩日,湖北科技學院2015屆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畢業生孟玉朋舉報學校老師剽竊其學術成果,并申請了三項相關專利。此事再一次在學術圈引起了廣泛討論,目前學生和院校雙方在處理結果方面存在重大分歧。
從下面三張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及分析官網關于三項專利的展示能夠看出,葉華山和鄭敏在三項專利中都是第一、二發明人。根據孟玉朋的爆料,以及經過湖北科技學院的證實,第三、四發明人葉思文和夏培是葉華山的親戚。按照孟玉朋所述,葉思文是其侄女,夏培是其外甥。

圖源: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及分析官網

圖源: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及分析官網

圖源: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及分析官網
我們從其中一項專利的介紹來看下專利的設計,在《一種光譜血糖檢測儀上的信號處理和遠程通訊系統》專利的摘要部分提到,該專利解決了檢測儀上的信號處理和遠程信號收發等技術問題。一種光譜血糖檢測儀上的信號處理和遠程通訊系統,本檢測儀包括:供電裝置、紅外發光系統和紅外接收裝置,本信號處理和遠程通訊系統包括信息處理器、藍牙模塊和移動客戶端,信息處理器將紅外接收裝置傳輸的頻率信號進行分析處理、并將分析處理后的血液信息通過藍牙模塊傳輸至移動客戶端;電壓轉換芯片的型號為AMS1117;串口轉換芯片的型號為CH340G;信息處理器為STM32F103C8T6系列芯片。本實用新型具有能夠對檢測儀檢測過程中的信號進行處理等優點。
近幾年正是醫療電子快速發展的幾年,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數據,2015年到2019年,中國醫療電子器械的市場規模實現了翻倍增長,從1744億元增長到3555億元,家用醫療設備占總市場規模比重在2019年已經上升到32%。而我們都知道,在家用醫療設備中,血糖檢測是重要的應用市場,隨著我國消費水平升級以及老齡化程度加深,更是在高速增長。
因此,這樣一項專利申請背后的經濟目的不能被忽視。
針對孟玉朋的舉報,湖北科技學院學術委員會于11月9日發布了《湖北科技學院關于葉華山學術不端行為處理意見的函》,認定葉華山的專利詳情和與孟玉朋的畢業論文在關鍵方面高度雷同,存在剽竊他人學術成果和不當使用他人署名的學術不端行為。
從曝光出來的意見函內容來看,湖北科技學院對葉華山進行了科研誠信誡勉談話并給予通報批評,此外還有取消3年內研究生導師的申報資格等處罰,并責令葉華山向孟玉朋、王邦輝、龔惠紅和鄭敏公開賠禮道歉。
對于這樣的處理結果,孟玉朋表示不能認同,并要求湖北科技學院處理論文第二申報發明人鄭敏。鄭敏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她對于專利存在剽竊行文并不知情,屬于案件的受害者,并認為孟玉朋從某種程度上是在誣陷她。
按照孟玉朋對媒體所講,這三項專利技術背后的畢業論文曾引起鄭敏和葉華山的濃厚興趣,并以不頒發學位證為要挾,要求其將自己的源代碼和設計方案留在學校,但遭到了孟玉朋的拒絕。
鄭敏承認孟玉朋所說的會讓畢業生將設計方案留在學校以作展示之用,但表示這并不針對孟玉朋個人,對所有學生都會提出這樣的要求,但不會以不頒發學位證為要挾。
另外,在孟玉朋和湖北科技學院的處理分歧中還包括一項30萬的經濟及精神損失費,雙方并沒有談攏。鄭敏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樣的要求高于老師的承受能力。該項專利老師并沒有用于評職稱和商業用途。
孟玉朋索要30萬也并不是為了自己,而是要資助學校10位貧困生在校5年的生活費。
電子發燒友網記者從湖北科技學院生物醫學工程與醫學影像學院官網看到,鄭敏于2019年11月當選衛健委中華醫學會醫學工程分會第八屆委員會生物醫學工程教學組委員,并展示了相關證書。

圖源:湖北科技學院生物醫學工程與醫學影像學院官網
如今,孟玉朋還沒有進一步表態,但網友已經因此炸鍋了。
有網友表示:處罰過輕,學生考試抄襲都開除學籍,老師剽竊科研成果并獲得利益,齷蹉至極,且敗壞師德師風,不論從那個角度看都應開除公職,承擔民事責任。
有網友認為:學生剽竊是啥后果,老師剽竊處理這么輕,這是老師高人一等嗎?可以凌駕于法規校規之上?
還有網友稱:不但剽竊成果,還捎帶給親戚孩子鍍金。后者類似的情況在前幾年曝光出來,行業內很普遍,這個其實也很嚴重。應該嚴查的。

圖源:網絡評論截圖
從評論中能夠看出,大部分人都不認可學校的處理,無論是對第一申請發明人還是第二申請發明人。
而從近兩年的一些相關事件能夠看出,如果不借助媒體和輿論的力量,大部分學生反應出來的問題,很多都會被學校內部消化,很難給學生一個公正的結果。正如廈門大學2017年對于導師蔡某某的處理,如果項目是導師牽頭的,即便導師動用了學生的成果,并不構成對他人科研成果的剽竊,只屬于學術不端行為。
而更多的學生為了自己的學位,都會選擇對這樣的行為忍氣吞聲,這并不是一個健康的學術生態。
近兩日,湖北科技學院2015屆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畢業生孟玉朋舉報學校老師剽竊其學術成果,并申請了三項相關專利。此事再一次在學術圈引起了廣泛討論,目前學生和院校雙方在處理結果方面存在重大分歧。
第二發明人不知情?
根據相關報道,湖北科技學院醫學部生物醫學工程與醫學影像學院副教授葉華山以及該學院院長鄭敏利用孟玉朋2015年的畢業設計作品共申請了三項專利,分別是《一種近紅外光譜血糖無創檢測儀》、《一種近紅外光譜血糖檢測儀上的紅外發射系統》和《一種光譜血糖檢測儀上的信號處理和遠程通訊系統》。從下面三張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及分析官網關于三項專利的展示能夠看出,葉華山和鄭敏在三項專利中都是第一、二發明人。根據孟玉朋的爆料,以及經過湖北科技學院的證實,第三、四發明人葉思文和夏培是葉華山的親戚。按照孟玉朋所述,葉思文是其侄女,夏培是其外甥。

圖源: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及分析官網

圖源: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及分析官網

圖源: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及分析官網
我們從其中一項專利的介紹來看下專利的設計,在《一種光譜血糖檢測儀上的信號處理和遠程通訊系統》專利的摘要部分提到,該專利解決了檢測儀上的信號處理和遠程信號收發等技術問題。一種光譜血糖檢測儀上的信號處理和遠程通訊系統,本檢測儀包括:供電裝置、紅外發光系統和紅外接收裝置,本信號處理和遠程通訊系統包括信息處理器、藍牙模塊和移動客戶端,信息處理器將紅外接收裝置傳輸的頻率信號進行分析處理、并將分析處理后的血液信息通過藍牙模塊傳輸至移動客戶端;電壓轉換芯片的型號為AMS1117;串口轉換芯片的型號為CH340G;信息處理器為STM32F103C8T6系列芯片。本實用新型具有能夠對檢測儀檢測過程中的信號進行處理等優點。
近幾年正是醫療電子快速發展的幾年,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數據,2015年到2019年,中國醫療電子器械的市場規模實現了翻倍增長,從1744億元增長到3555億元,家用醫療設備占總市場規模比重在2019年已經上升到32%。而我們都知道,在家用醫療設備中,血糖檢測是重要的應用市場,隨著我國消費水平升級以及老齡化程度加深,更是在高速增長。
因此,這樣一項專利申請背后的經濟目的不能被忽視。
針對孟玉朋的舉報,湖北科技學院學術委員會于11月9日發布了《湖北科技學院關于葉華山學術不端行為處理意見的函》,認定葉華山的專利詳情和與孟玉朋的畢業論文在關鍵方面高度雷同,存在剽竊他人學術成果和不當使用他人署名的學術不端行為。
從曝光出來的意見函內容來看,湖北科技學院對葉華山進行了科研誠信誡勉談話并給予通報批評,此外還有取消3年內研究生導師的申報資格等處罰,并責令葉華山向孟玉朋、王邦輝、龔惠紅和鄭敏公開賠禮道歉。
對于這樣的處理結果,孟玉朋表示不能認同,并要求湖北科技學院處理論文第二申報發明人鄭敏。鄭敏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她對于專利存在剽竊行文并不知情,屬于案件的受害者,并認為孟玉朋從某種程度上是在誣陷她。
按照孟玉朋對媒體所講,這三項專利技術背后的畢業論文曾引起鄭敏和葉華山的濃厚興趣,并以不頒發學位證為要挾,要求其將自己的源代碼和設計方案留在學校,但遭到了孟玉朋的拒絕。
鄭敏承認孟玉朋所說的會讓畢業生將設計方案留在學校以作展示之用,但表示這并不針對孟玉朋個人,對所有學生都會提出這樣的要求,但不會以不頒發學位證為要挾。
另外,在孟玉朋和湖北科技學院的處理分歧中還包括一項30萬的經濟及精神損失費,雙方并沒有談攏。鄭敏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樣的要求高于老師的承受能力。該項專利老師并沒有用于評職稱和商業用途。
孟玉朋索要30萬也并不是為了自己,而是要資助學校10位貧困生在校5年的生活費。
電子發燒友網記者從湖北科技學院生物醫學工程與醫學影像學院官網看到,鄭敏于2019年11月當選衛健委中華醫學會醫學工程分會第八屆委員會生物醫學工程教學組委員,并展示了相關證書。

圖源:湖北科技學院生物醫學工程與醫學影像學院官網
網友對處理結果表示憤慨
目前,湖北科技學院對于此次學術成果剽竊事件已經給出了處理結果并內部下發處理意見函。將鄭敏認定了事件受害者,并表示如果孟玉朋不滿意結果,可以繼續通過正規渠道反應問題。如今,孟玉朋還沒有進一步表態,但網友已經因此炸鍋了。
有網友表示:處罰過輕,學生考試抄襲都開除學籍,老師剽竊科研成果并獲得利益,齷蹉至極,且敗壞師德師風,不論從那個角度看都應開除公職,承擔民事責任。
有網友認為:學生剽竊是啥后果,老師剽竊處理這么輕,這是老師高人一等嗎?可以凌駕于法規校規之上?
還有網友稱:不但剽竊成果,還捎帶給親戚孩子鍍金。后者類似的情況在前幾年曝光出來,行業內很普遍,這個其實也很嚴重。應該嚴查的。

圖源:網絡評論截圖
從評論中能夠看出,大部分人都不認可學校的處理,無論是對第一申請發明人還是第二申請發明人。
師生之間科研難分清楚?
湖北科技學院這一次的學術不端事件還引發了網友對于學生在校科研成果歸屬的廣泛討論。有網友表示,不是自己導師的學術不端行為還是好處理的,更難的是學生自己和導師之間的科研成果劃分。記者的一位同學也反應,在校期間,如果是導師的項目,即便其在研發的過程中不出任何力,但最終的專利申請或者項目申報能帶上自己那都得感恩戴德。而從近兩年的一些相關事件能夠看出,如果不借助媒體和輿論的力量,大部分學生反應出來的問題,很多都會被學校內部消化,很難給學生一個公正的結果。正如廈門大學2017年對于導師蔡某某的處理,如果項目是導師牽頭的,即便導師動用了學生的成果,并不構成對他人科研成果的剽竊,只屬于學術不端行為。
而更多的學生為了自己的學位,都會選擇對這樣的行為忍氣吞聲,這并不是一個健康的學術生態。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65文章
53001瀏覽量
767398 -
血糖儀
+關注
關注
3文章
77瀏覽量
2747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四維圖新旗下六分科技與航天世源達成全面戰略合作
日前,四維圖新成員企業六分科技與航天世源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雙方低空經濟技術創新水平,加快科研成果轉化速度,促進融合發展、實現互利雙贏。
SOLIDWORKS科研版?面向學術界的解決方案
學術界提供了一套全方面、有效、靈活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解決方案,助力科研人員突破設計瓶頸,加速科研成果的轉化。 SOLIDWORKS科研版?面向學術界的解決方案 一、SOLIDWORKS

Aigtek安泰電子功率放大器在院校科研中的應用
功率放大器是一種重要的電子器件,具有廣泛的應用領域。在院校科研中,功率放大器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為各類實驗和工程項目提供強大的信號放大能力。本文將介紹高壓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模塊等安泰電子功放

激光 PID 控制器的工作原理與優勢
在激光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激光設備的性能優劣直接影響著眾多領域的生產與科研成果。而激光 PID控制器,憑借其卓越的調控能力,成為激光設備的 “智能核心調控器”。
華為智算實驗室解決方案助力科研創新高質量發展
AI浪潮席卷科研領域,以DeepSeek為代表的生成式AI技術正掀起新一輪科研革命。華為基于其在AI和高性能計算等領域的優勢,推出智算實驗室解決方案,與DeepSeek協同創新,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助力實驗室體系突破瓶頸,引領
PPEC為電力電子科研教學賦能,開啟教學科研新路徑
主流賽事規則,通過手把教學指導,讓學生在競賽中深入實踐,強化技能,激發創新潛能,培養團隊協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企業贊助賦能,支持教育發展
通過贊助校園電賽活動、捐贈先進教學設備、資助科研
發表于 02-18 18:35
以學術力量促進開源技術新未來
開源社區、平臺和實踐正逐步融入學術評價體系,特別是以高等院校為代表的學術界,正積極參與開源項目,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將更多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
第二屆開放原子大賽首批創新成果集結武漢
12月20日至21日,武漢將迎來一場開源技術的盛會——2024開放原子開發者大會暨首屆開源技術學術大會。屆時,第二屆開放原子大賽的首批獲獎團隊將閃耀亮相,展示他們的創新成果。
安泰測試科技亮相西安第二屆天線與微波及衛星通信技術會
為天線與微波行業提供一個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術,了解學術發展趨勢,拓寬研究思路,促進學術成果產業化合作的交流平臺。 西安安泰測試科技受邀參加了此次盛會,在展會期間,安泰測試科技充分展現了其在射頻微波測試領域的技術優勢與市場影響

CES?Asia?2025為何立足北京?
和科技創新中心,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科技實力方面,眾多頂尖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匯聚于此,為消費電子領域不斷輸送著前沿的科研成果和創新理念。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科研學術重鎮

祝賀!億達科創榮獲高交會“優秀科研成果創新獎”
結果。億達科創受邀參展,智能充電運營管理平臺榮獲“優秀科研成果創新獎”。作為我國高新技術領域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高新技術成果交流交易的重要平臺,高交會已成功舉辦2

中科曙光鑄穩算力底座,賦能科研成果落地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與快速迭代,社會對信息技術復合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中科曙光基于完善的國產異構智能計算硬件資源、大模型應用支持經驗、科研成果落地轉化等優勢實力,積極投身國產智慧教育生態建設之中,以全鏈路的支撐能力打造產教融合實踐典范!
Dell PowerScale數據湖助力醫研一體化建設
近年來,醫療影像設備不斷向更高水平和精密化發展,推動醫療服務向更高更快的品質發展。基于醫學影像多學科會診的協作、智能輔助診斷、智能質控、智能術前規劃,將快速推進各項醫學科研成果進行規范化的臨床應用與轉化。
海康微影DV式手持測溫熱像儀助力提升科研效率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TA,是實驗室里的“科研搭子”,曾助力華南理工大學電力學院研究團隊科研成果榮登SCI核心期刊《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