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當前,節能減排成為各行各業共同的熱門話題,而電力行業是落實節能減排的重點領域,在如何更好地供電,如何更好地用電,以及電價如何定義等方面新消息頻傳,一個全新的電力市場已現雛形。
電價正式“解綁”,包括江蘇、湖北、山東、陜西、遼寧、重慶等多地都已經發布了關于調整電價的通知,從這些地區發布的信息來看,電力市場化即將到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電力市場化并不意味著電的私有化,而是讓電回歸到商品本質。
電價的漲跌自由,部分原因在于近段時間,尤其是9、10月份,受到煤炭供給偏緊、煤價大幅上漲的影響,全國多個地區出現有序用電乃至拉閘限電的情況。
為了進一步提升電力系統的靈活調節能力,保障不同時間尺度的電力供需平衡以及新能源的高需求。近期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能源規〔2021〕1051號),首次從國家層面提出了儲能產業的發展目標。顯然,儲能行業的春天即將到來。
儲能裝置讓電網釋放更高效率
隨著電力的市場化,必然會導致不同地區與時間段電價的自由上下浮動,并且一旦進入到了市場化環節,相比過去的固定電價,必然會尋求更高效的發電措施,遵循更合理的用電規劃。這樣一來,儲能將在電力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
比如在傳統發電中,大多采用火力發電(即用煤炭發電),通常為了保持負荷與發電之間的實時平衡,需要火力機組進行動態調節,但這樣對導致機組的部分組件長期工作而受損,降低了機組的可靠性,增加了維修成本,變相降低機組的使用壽命。
而加入儲能裝置,就能與火電機組進行聯合作業,提升火電機組的效率,降低維護成本。舉個例子,國內電力使用通常都是有波峰波谷,而白天是用電高峰,夜晚為用電峰谷,盡管有動態調節,但在夜間還是會有許多電力被浪費,使用儲能設備可以將夜間的富余電量儲存起來,在電網負荷高時,通過原有的機組一起給用電高峰時段進行供電,具有極強的經濟性。
而在新能源方面,比如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場景,過去受到供電不穩定的因素,導致許多風能與太陽能所發的電力無法進入到電網當中,形成棄電。
加入儲能裝置之后,可以將間歇性的再生能源持續為儲能裝置充電,在用戶負荷高或者不限電的時候,儲能裝置將向電網放電,讓再生能源真正的進入到完整的電力系統當中,讓不穩定的能源變為可調節、可調度的電能。
此外,在輸配電以及電網輔助服務上,儲能裝置都能更好地對整個電網進行動態調節,通過削峰填谷的方式,極大減輕電網的負荷壓力,提升電力系統的經濟性。
國內儲能系統的發展現狀
就在10月份,據央視新聞報道,我國自主研發的首套10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經過4000個小時的試驗運行,日前在貴州畢節正式并網發電,也標志著我國在電力儲能技術領域上取得了重大進展。

這套系統主要依靠將電力轉化為壓縮空氣的動能把能源進行儲存下來,在夜間用電負荷低谷時,通過電力將空氣進行壓縮存儲下來,而在用電高峰時,釋放空氣,利用高壓氣體帶動發電機進行發電。
據測算,目前這套系統每天最多能夠發4萬度的電,相當于3000戶家庭一天的用電量。目前這套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技術和設備均由我國自主研發,具有規模大、成本低、壽命長、不受地理條件限制、環境友好等特點,是可以大規模推廣的一項儲能技術。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工程師郭文賓透露,由于這套系統的存儲介質只有空氣,在安全性上可以保障,不存在突然爆炸的風險,并且空氣壓力存儲屬于中等壓力范圍,風險可控。
同時,這套系統是通過壓縮日常使用的空氣來實現,成本上也極具優勢。不僅可以給火電、水電等日常用電進行儲能,還能為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設備進行儲能,充當電網的穩定器與蓄電池。
儲能裝置對普通人的意義
如果說在過去,由于居民用電價格相對固定,因此對于許多居民用戶而言,儲能裝置的意義不大,最多只是當做停電時的應急設備。不過在電力市場化以后,隨著電價的實時動態調節,儲能設備將對普通用戶具有明顯的經濟效應。
當電價市場化以后,一天當中的電力價格都將有所浮動,這時,用戶可以在電價較低時為儲能系統充電,而在高電價時進行放電,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降低整體的用電成本,而且還不會改變用戶的使用習慣,即便是在電價最高峰時,也能按照需求用電。
甚至對于整個電網系統而言,都是有益的。通常而言,當電價浮動以后,用電高峰期是電價最貴的時刻,而用電低峰期則是電價相對較為便宜的時刻,使用儲能裝置在低峰期進行存儲,也將平衡整個電網的用電壓力,繼而提高微網供電的可靠性,通俗而言,就是減少用電太過集中,造成電網壓力過大,導致電力中斷乃至停電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使用儲能裝置還能提升電能質量。由于電力系統操作負荷性質多變,導致設備負載非線性,也就是說用戶獲得的電能存在電壓、電流變化或者頻率偏差等問題,這時的電能質量較差。
而將這些電能轉移至儲能系統中,然后通過儲能系統進行放電,可以獲得穩定電流、電壓的高質量電能,有效延長設備使用壽命以及穩定性。
小結
隨著全國多地紛紛出臺電價“漲跌自由”的相關通知,電力正式進入到市場化時代。與此同時,也帶動了與電力密切相關的儲能產業蓬勃發展,儲能系統的加入將有效幫助電網產生更高效益,也讓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有了用武之地。電價的市場化時代,讓儲能產業即將騰飛。
電價正式“解綁”,包括江蘇、湖北、山東、陜西、遼寧、重慶等多地都已經發布了關于調整電價的通知,從這些地區發布的信息來看,電力市場化即將到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電力市場化并不意味著電的私有化,而是讓電回歸到商品本質。
電價的漲跌自由,部分原因在于近段時間,尤其是9、10月份,受到煤炭供給偏緊、煤價大幅上漲的影響,全國多個地區出現有序用電乃至拉閘限電的情況。
為了進一步提升電力系統的靈活調節能力,保障不同時間尺度的電力供需平衡以及新能源的高需求。近期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能源規〔2021〕1051號),首次從國家層面提出了儲能產業的發展目標。顯然,儲能行業的春天即將到來。
儲能裝置讓電網釋放更高效率
隨著電力的市場化,必然會導致不同地區與時間段電價的自由上下浮動,并且一旦進入到了市場化環節,相比過去的固定電價,必然會尋求更高效的發電措施,遵循更合理的用電規劃。這樣一來,儲能將在電力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
比如在傳統發電中,大多采用火力發電(即用煤炭發電),通常為了保持負荷與發電之間的實時平衡,需要火力機組進行動態調節,但這樣對導致機組的部分組件長期工作而受損,降低了機組的可靠性,增加了維修成本,變相降低機組的使用壽命。
而加入儲能裝置,就能與火電機組進行聯合作業,提升火電機組的效率,降低維護成本。舉個例子,國內電力使用通常都是有波峰波谷,而白天是用電高峰,夜晚為用電峰谷,盡管有動態調節,但在夜間還是會有許多電力被浪費,使用儲能設備可以將夜間的富余電量儲存起來,在電網負荷高時,通過原有的機組一起給用電高峰時段進行供電,具有極強的經濟性。
而在新能源方面,比如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場景,過去受到供電不穩定的因素,導致許多風能與太陽能所發的電力無法進入到電網當中,形成棄電。
加入儲能裝置之后,可以將間歇性的再生能源持續為儲能裝置充電,在用戶負荷高或者不限電的時候,儲能裝置將向電網放電,讓再生能源真正的進入到完整的電力系統當中,讓不穩定的能源變為可調節、可調度的電能。
此外,在輸配電以及電網輔助服務上,儲能裝置都能更好地對整個電網進行動態調節,通過削峰填谷的方式,極大減輕電網的負荷壓力,提升電力系統的經濟性。
國內儲能系統的發展現狀
就在10月份,據央視新聞報道,我國自主研發的首套10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經過4000個小時的試驗運行,日前在貴州畢節正式并網發電,也標志著我國在電力儲能技術領域上取得了重大進展。

這套系統主要依靠將電力轉化為壓縮空氣的動能把能源進行儲存下來,在夜間用電負荷低谷時,通過電力將空氣進行壓縮存儲下來,而在用電高峰時,釋放空氣,利用高壓氣體帶動發電機進行發電。
據測算,目前這套系統每天最多能夠發4萬度的電,相當于3000戶家庭一天的用電量。目前這套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技術和設備均由我國自主研發,具有規模大、成本低、壽命長、不受地理條件限制、環境友好等特點,是可以大規模推廣的一項儲能技術。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工程師郭文賓透露,由于這套系統的存儲介質只有空氣,在安全性上可以保障,不存在突然爆炸的風險,并且空氣壓力存儲屬于中等壓力范圍,風險可控。
同時,這套系統是通過壓縮日常使用的空氣來實現,成本上也極具優勢。不僅可以給火電、水電等日常用電進行儲能,還能為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設備進行儲能,充當電網的穩定器與蓄電池。
儲能裝置對普通人的意義
如果說在過去,由于居民用電價格相對固定,因此對于許多居民用戶而言,儲能裝置的意義不大,最多只是當做停電時的應急設備。不過在電力市場化以后,隨著電價的實時動態調節,儲能設備將對普通用戶具有明顯的經濟效應。
當電價市場化以后,一天當中的電力價格都將有所浮動,這時,用戶可以在電價較低時為儲能系統充電,而在高電價時進行放電,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降低整體的用電成本,而且還不會改變用戶的使用習慣,即便是在電價最高峰時,也能按照需求用電。
甚至對于整個電網系統而言,都是有益的。通常而言,當電價浮動以后,用電高峰期是電價最貴的時刻,而用電低峰期則是電價相對較為便宜的時刻,使用儲能裝置在低峰期進行存儲,也將平衡整個電網的用電壓力,繼而提高微網供電的可靠性,通俗而言,就是減少用電太過集中,造成電網壓力過大,導致電力中斷乃至停電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使用儲能裝置還能提升電能質量。由于電力系統操作負荷性質多變,導致設備負載非線性,也就是說用戶獲得的電能存在電壓、電流變化或者頻率偏差等問題,這時的電能質量較差。
而將這些電能轉移至儲能系統中,然后通過儲能系統進行放電,可以獲得穩定電流、電壓的高質量電能,有效延長設備使用壽命以及穩定性。
小結
隨著全國多地紛紛出臺電價“漲跌自由”的相關通知,電力正式進入到市場化時代。與此同時,也帶動了與電力密切相關的儲能產業蓬勃發展,儲能系統的加入將有效幫助電網產生更高效益,也讓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有了用武之地。電價的市場化時代,讓儲能產業即將騰飛。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電力系統
+關注
關注
18文章
3760瀏覽量
56027 -
儲能
+關注
關注
11文章
2043瀏覽量
3397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德國再現負電價,居民用電企業倒貼錢,儲能成版本答案
企業反而要給用戶支付0.4元人民幣。 ? 而負電價的情況甚至已經成為近幾年來德國,乃至歐洲一個難解的頑疾。不僅拖累了歐洲電廠的利潤,也成為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阻礙,而儲能或許是解決負電價的關鍵。 ? 負

天合儲能如何應對電價市場化改革
近日,第三屆新能源電力發展論壇暨第九屆新能源電站設計、工程與設備選型研討會在濟南成功召開。大會圍繞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電站設計優化、電價收益測算等熱點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天合光能中國區產品市場
AcrelHome EMS:家庭儲能的智慧管家,讓用電自由又省錢
安科瑞顧強 在全球能源轉型浪潮下,光儲一體化正成為家庭用電的新趨勢。電價波動、環保政策推動、技術成本下降,讓戶用光儲系統從“高端選項”變為“家庭剛需”。以歐洲為例,截至2023年,其太陽能發電容量已

天合光能如何搶占儲能轉型先機
2025年伊始,新能源行業迎來重磅政策。《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 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確認強制配儲時代終結,補貼紅利消退后,儲
儲能新風口 儲能控制單元助力高效能量管理
技術支持18701998775 在 “雙碳” 目標背景下,儲能行業正迎來發展機遇,成為能源領域的焦點。然而,隨著儲能市場的快速擴張,一系列痛點也逐漸浮現,如何實現高效、安全、經濟的

固態繼電器將伴隨儲能行業騰飛
功能,如過載保護、短路保護、接地故障保護等。 ? 固態繼電器通常集成了先進的電子電路和微處理器,能夠實現高精度的測量和快速響應,確保電力系統的安全和穩定運行。而在儲能系統中,固態繼電器的應用非常廣泛,并且伴隨著儲能行業的發展,固
RISC-V,即將進入應用的爆發期
我們會迎來前所未見的AI軟件應用,而RISC-V有望打造出下一代的AI引擎。”
達摩院院長張建鋒此前在3月2024玄鐵RISC-V生態大會表示,隨著新型算力需求激增,RISC-V發展迎來蝶變,即將進入應用
發表于 10-31 16:06
IEC61850在光伏儲能行業中的應用
IEC61850作為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制定的一組國際標準,其在電力系統自動化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尤其是在光伏儲能行業中,更是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將從IEC61850的基本概念、光伏儲能

峰谷電價差對工商業儲能市場的影響
)與低谷期(谷值時段)的電價差異增大,已經成為推動儲能市場尤其是工商業儲能快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1 峰谷電價差擴大的目的 1.優化電力供需平衡:通過經濟杠桿引導用戶調整用電行為,減少

人才缺口達300萬,儲能行業走入招聘困境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近年來,儲能行業在國內發展的風生水起,這得益于雙碳目標的確立,以及政策的扶持。據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8月底,儲能相關的注冊企業已經超過12.6萬家。如此多企業的涌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