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文/梁浩斌)自1998年,諾基亞6110第一次在GSM手機上使用了ARM9處理器以來,ARM與手機的關系就開始緊緊捆綁在了一起。無論是后來推出的Symbian系統手機,還是iOS、Android系統智能手機,都基本上采用ARM架構處理器(2013年英特爾曾推出x86架構智能手機芯片,但由于兼容性等問題并沒有在市場上掀起風浪)。
但如今ARM在智能手機市場上的壟斷狀況,隨著RISC-V的出現,或許有機會出現一些變數?
近日,Sipeed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個64位RISC-V (RV64)芯片平臺運行Android 10系統的視頻,并表示搭載64位RISC-V芯片的手機將于明年推出。
Sipeed在視頻中演示了基于玄鐵C9010開發板和一塊7英寸觸摸屏的Android 10 設備DEMO,從視頻中的效果來看,觸摸操作反應迅速,過度動畫流暢。從視頻中的運行狀況來看,相比去年國內某大廠首次將Android 10移植到RISC-V平臺時的演示視頻有了明顯提升,不過依然沒有第三方APP運行演示。
RISC-V的高性能應用在推進
去年10月,SiFive推出了基于RISC-V處理器的Linux PC平臺HiFive Unmatched,不過目前還只是以開發板的形式面向開發人員。HiFive Unmatched配備了SiFive FU740 SoC處理器,開發人員可以利用RISC-V開發板來測試RTOS、Linux發行版、編譯器等項目。
作為RISC-V的重要推動者之一,去年SiFive從英特爾、高通等投資者中籌集了超過6000萬美元,前高通技術公司高管Patrick Little也在去年加入了SiFive擔任CEO一職。據稱,目的是為了推進RISC-V處理器對ARM的取代進程。
事實上,通過近幾年的發展,Linux內核已經能支持RV64上運行。目前Linux已經可以在各種RISC-V芯片上穩定運行,Alpine Linux 發行版也添加了對RV64的支持,并且越來越多RISC-V芯片支持Linux單板計算機。
而Android本身基于Linux,從Linux運行在RV64上已經證明,RISC-V在高性能平臺上具備替代ARM的潛力。與市面上其他指令集架構不同,RISC-V是完全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自主設計、制造和銷售采用該指令集架構的芯片,并不受制于任何人或公司甚至政治因素。
而RISC-V不受限制的特性,正是在當前大環境下的最好替代。因此,目前多家國內外芯片巨頭都在布局RISC-V。
MIPS前車之鑒,RISC-V手機應用為時尚早
在RISC-V之前,谷歌曾經希望用相比ARM更高效、廉價的MIPS架構CPU來推動Android4.0的普及。當時的Android4.0甚至是先于ARM,為MIPS平臺提供支持,因此MIPS平臺得以獲得首發Android 4.0平板電腦。
全球第一款Android 4.0平板電腦,來自國內廠商Ainol,采用了北京君正XBurst CPU,售價也低至100美元價位。
谷歌對MIPS的一番扶持看似前景一片大好,但然而卻令市場對Android的滿意度達到低點。因為當時更多的設備是運行Android 2.3系統,但由于4.0遲遲沒有對ARM設備提供支持,因此消費者也幾乎都停留在2.3系統上。
于是在2018年,谷歌在NDK R17版本上取消了對MIPS的支持。
但對于RISC-V來說,目前雖然已經能運行Android,但相比于谷歌主動扶持的MIPS,恐怕會遇到更多困難。
對于Sipeed表示將于明年推出搭載64位RISC-V芯片的手機,有業內人士對電子發燒友網記者表示,這個說法過于夸張了。該業內人士認為,目前RISC-V開發板能跑Android,可能會有人自己做個手機嘗鮮,但量產的可能性不大。
對于RISC-V而言,現階段被搭載在Android手機上的最大難題,不是性能,而是軟件生態。
當系統執行程序時,需要CPU將這些指令代碼根據之前定義好的規則翻譯成機器可以識別的語句,才能夠正常運行程序。但RISC-V與ARM、x86這些平臺所定義的規則是不同的,所以同樣的二進制語言解釋方法不同,這樣程序就無法運行。
所以即使Android能夠運行在RISC-V平臺上,但大多APP的運行指令代碼,是根據ARM平臺編寫的,所以這些APP在RISC-V平臺的Android上肯定不能正常運行。這也是目前網絡上運行Android的RISC-V平臺視頻中,都沒有出現第三方軟件的原因。
當然,如果用在特定的場景中,單獨為RISC-V版Android開發特定軟件運行也是一個落地的方向。業內人士表示,APP生態是RISC-V上手機的主要難點,因為APP數量有限,但其實RISC-V平臺跑一些Android的廣告機之類,也是可行的。
回到前面的問題上,正如蘋果的Rosetta2、龍芯的二進制翻譯系統、Android下exagear等等,通過二進制翻譯,可以實現有損耗的不同架構平臺軟件互通。那么RISC-V能否通過這樣的方式去支持更多ARM平臺下的Android軟件?
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二進制翻譯投入成本太高,目前做得最好的就是蘋果Rosetta。所以,從這個角度去看,RISC-V+Android未來是否能取得長足的發展,這可能與谷歌對此的支持力度有密切的關聯性。
最終,RISC-V作為硬件,打鐵還要自身硬,RISC-V芯片必須先得證明自己的能力,比如芯片廠商推出性能更強的產品。在硬件基礎打好了后,或許就如同蘋果從x86轉向ARM一樣,包括Android、甚至未來的鴻蒙OS等更多的系統生態,會逐漸轉向RISC-V。
但如今ARM在智能手機市場上的壟斷狀況,隨著RISC-V的出現,或許有機會出現一些變數?
近日,Sipeed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個64位RISC-V (RV64)芯片平臺運行Android 10系統的視頻,并表示搭載64位RISC-V芯片的手機將于明年推出。

Sipeed在視頻中演示了基于玄鐵C9010開發板和一塊7英寸觸摸屏的Android 10 設備DEMO,從視頻中的效果來看,觸摸操作反應迅速,過度動畫流暢。從視頻中的運行狀況來看,相比去年國內某大廠首次將Android 10移植到RISC-V平臺時的演示視頻有了明顯提升,不過依然沒有第三方APP運行演示。

去年Android 10首次移植到RISC-V平臺的演示視頻
RISC-V的高性能應用在推進
去年10月,SiFive推出了基于RISC-V處理器的Linux PC平臺HiFive Unmatched,不過目前還只是以開發板的形式面向開發人員。HiFive Unmatched配備了SiFive FU740 SoC處理器,開發人員可以利用RISC-V開發板來測試RTOS、Linux發行版、編譯器等項目。
作為RISC-V的重要推動者之一,去年SiFive從英特爾、高通等投資者中籌集了超過6000萬美元,前高通技術公司高管Patrick Little也在去年加入了SiFive擔任CEO一職。據稱,目的是為了推進RISC-V處理器對ARM的取代進程。
事實上,通過近幾年的發展,Linux內核已經能支持RV64上運行。目前Linux已經可以在各種RISC-V芯片上穩定運行,Alpine Linux 發行版也添加了對RV64的支持,并且越來越多RISC-V芯片支持Linux單板計算機。
而Android本身基于Linux,從Linux運行在RV64上已經證明,RISC-V在高性能平臺上具備替代ARM的潛力。與市面上其他指令集架構不同,RISC-V是完全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自主設計、制造和銷售采用該指令集架構的芯片,并不受制于任何人或公司甚至政治因素。
而RISC-V不受限制的特性,正是在當前大環境下的最好替代。因此,目前多家國內外芯片巨頭都在布局RISC-V。
MIPS前車之鑒,RISC-V手機應用為時尚早
在RISC-V之前,谷歌曾經希望用相比ARM更高效、廉價的MIPS架構CPU來推動Android4.0的普及。當時的Android4.0甚至是先于ARM,為MIPS平臺提供支持,因此MIPS平臺得以獲得首發Android 4.0平板電腦。
全球第一款Android 4.0平板電腦,來自國內廠商Ainol,采用了北京君正XBurst CPU,售價也低至100美元價位。
谷歌對MIPS的一番扶持看似前景一片大好,但然而卻令市場對Android的滿意度達到低點。因為當時更多的設備是運行Android 2.3系統,但由于4.0遲遲沒有對ARM設備提供支持,因此消費者也幾乎都停留在2.3系統上。
于是在2018年,谷歌在NDK R17版本上取消了對MIPS的支持。
但對于RISC-V來說,目前雖然已經能運行Android,但相比于谷歌主動扶持的MIPS,恐怕會遇到更多困難。
對于Sipeed表示將于明年推出搭載64位RISC-V芯片的手機,有業內人士對電子發燒友網記者表示,這個說法過于夸張了。該業內人士認為,目前RISC-V開發板能跑Android,可能會有人自己做個手機嘗鮮,但量產的可能性不大。
對于RISC-V而言,現階段被搭載在Android手機上的最大難題,不是性能,而是軟件生態。
當系統執行程序時,需要CPU將這些指令代碼根據之前定義好的規則翻譯成機器可以識別的語句,才能夠正常運行程序。但RISC-V與ARM、x86這些平臺所定義的規則是不同的,所以同樣的二進制語言解釋方法不同,這樣程序就無法運行。
所以即使Android能夠運行在RISC-V平臺上,但大多APP的運行指令代碼,是根據ARM平臺編寫的,所以這些APP在RISC-V平臺的Android上肯定不能正常運行。這也是目前網絡上運行Android的RISC-V平臺視頻中,都沒有出現第三方軟件的原因。
當然,如果用在特定的場景中,單獨為RISC-V版Android開發特定軟件運行也是一個落地的方向。業內人士表示,APP生態是RISC-V上手機的主要難點,因為APP數量有限,但其實RISC-V平臺跑一些Android的廣告機之類,也是可行的。
回到前面的問題上,正如蘋果的Rosetta2、龍芯的二進制翻譯系統、Android下exagear等等,通過二進制翻譯,可以實現有損耗的不同架構平臺軟件互通。那么RISC-V能否通過這樣的方式去支持更多ARM平臺下的Android軟件?
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二進制翻譯投入成本太高,目前做得最好的就是蘋果Rosetta。所以,從這個角度去看,RISC-V+Android未來是否能取得長足的發展,這可能與谷歌對此的支持力度有密切的關聯性。
最終,RISC-V作為硬件,打鐵還要自身硬,RISC-V芯片必須先得證明自己的能力,比如芯片廠商推出性能更強的產品。在硬件基礎打好了后,或許就如同蘋果從x86轉向ARM一樣,包括Android、甚至未來的鴻蒙OS等更多的系統生態,會逐漸轉向RISC-V。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624瀏覽量
183881 -
RISC-V
+關注
關注
46文章
2574瀏覽量
4886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RISC-V 的平臺思維和生態思維
RISC-V 的魅力在于以模塊化、開源、開放的指令集為底座,通過平臺化技術框架降低芯片與應用開發門檻,并以協同共建的產業生態彌合碎片、加速落地。因此,高通高級副總裁 Leendert van
發表于 07-17 14:04
?3811次閱讀
芯來科技亮相RISC-V Day Tokyo 2025
RISC-V Day Tokyo 2025春季會議于日前在東京大學ITO國際研究中心順利舉行。The RISC-V Day Tokyo作為日本最大的RISC-V活動,匯集了眾多優秀的
芯來科技邀您相約2025中國RISC-V生態大會
2月27日至28日,2025中國RISC-V生態大會將在北京隆重舉行。芯來科技將出席此次會議并在“RISC-V AI分論壇”及“汽車芯片開源
英諾達邀您相約2025中國RISC-V生態大會
2月27日至28日,2025中國RISC-V生態大會將在北京隆重舉行,英諾達將出席此次會議并在“高性能計算分論壇”發表主題演講,深入探討RISC-V
關于RISC-V芯片的應用學習總結
性、模塊化、低功耗、高性能以及可擴展性等優勢,在多個領域展現出廣泛的應用潛力和市場競爭力。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生態系統的日益完善,RISC-V芯片有望在更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發表于 01-29 08:38
基于risc-v架構的芯片與linux系統兼容性討論
廣泛而深厚的生態,大量優秀應用程序直接對接或者基于LINUX內核改進,以此提供更多服務。
RISC-V架構芯片與Linux系統的兼容性
指令集兼容性 :
Linux操作系統內核包含了與特定指令集相關
發表于 11-30 17:20
《RISC-V能否復制Linux 的成功?》
對RISC-V硬件生態系統的參與者進行了調查,包括OpenHW集團、RISC-V International、恩智浦半導體、Andes Technology、英偉達和西部數據,描述了開源軟件
發表于 11-26 20:20
RISC-V,即將進入應用的爆發期
我們會迎來前所未見的AI軟件應用,而RISC-V有望打造出下一代的AI引擎。”
達摩院院長張建鋒此前在3月2024玄鐵RISC-V生態大會表示,隨著新型算力需求激增,
發表于 10-31 16:06
2024 RISC-V 中國峰會:華秋電子助力RISC-V生態!
>平臺社區負責人劉勇在峰會現場分享了以“RISC-V芯片創新應用與生態”的主旨分享。
(華秋電子<電子發燒友>平臺社區負責人劉勇在RISC-V中國峰會現場
發表于 08-26 16:46
rIsc-v的缺的是什么?
和可定制性,不同的廠商或開發者可能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對RISC-V進行不同的定制和優化。這可能會導致硬件生態系統中出現碎片化問題,即某些RISC-V軟件無法在所有
發表于 07-29 17:18
RISC-V在中國的發展機遇有哪些場景?
的理想選擇。
生態系統建設:多家頭部芯片公司和生態廠商正在積極推進RISC-V在車規級產品的布局,這將有助于RISC-V在汽車領域的快速發展
發表于 07-29 17:14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