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周凱揚)隨著無人機技術逐漸成熟,人們再也不用駕駛直升機來進行勘測工作了,而是直接交由無人機上的傳感器解決,甚至可以免去實時人工控制的麻煩。然而在傳感器的選擇上,困擾自動駕駛汽車的老大難問題也出現在無人機勘測上。在執行勘測任務時,究竟是高像素RGB攝像頭的攝影測繪勝出,還是激光雷達更強一籌,或是兩者傳感器融合?又或是各有所長的同時考慮成本等其他因素呢?
攝影測繪
在攝影測繪中,無人機會在一片區域拍攝大量的高分辨率照片,這些照片中存在重疊的區域,也可以從多個不同的位置看到地面上的同一點。就像我們用人眼來完成深度感知一樣,攝影測繪用復雜的軟件將航拍照片拼接在一起,快速生成高細節度的2D地圖。再結合傾斜攝影的方法,可以從多個角度來觀察勘探地區,從而生成3D模型。
正是由于這種運作原理,生成的高分辨率3D構圖不僅包含海拔和高度信息,也包含了材質、形狀和顏色等2D與3D數據,更容易做出3D點云圖。此外攝像頭的精度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般不堪,反倒是可以做到厘米級。
激光雷達
激光雷達通過振鏡在多個方向上發送激光脈沖,在無人機移動時生成一個“光面”。通過測量脈沖返回的時間和強度,激光雷達可以提供地形讀數。但在激光雷達勘測系統中,還必須借助GNSS和IMU來確定激光雷達的空間方位,才能實現直接地理參照,整套系統必須協同合作,以此將原始數據轉換成真實可用的數據。
傳統的航空激光雷達勘測需搭載在人工駕駛的飛機上,雖然精度相對較低,但畢竟沒有體積和電池的限制,探測范圍相當廣,一次飛行最高可覆蓋1000平方公里。精度還取決于飛行高度和激光雷達的選取,激光雷達的有效探測距離普遍在1千米以下,不同的視場角范圍也會進一步影響到有效數據量。
而輕型無人機激光雷達的覆蓋范圍和無人機攝影測繪一樣,根本上取決于機器本身的續航,搭載激光雷達的固定翼無人機可以在一次飛行中覆蓋至多10平方公里的范圍,但精度要高于傳統的航空激光雷達和攝影測繪。
攝影測繪與激光雷達的對比
正如上文所述,攝影測繪和激光雷達的勘測方式并不相同,這也就造成了點云精度的差異,尤其是在復雜的地形下。無人機攝影測繪往往要用到高分辨率和全畫幅傳感器的相機,如果攝像頭系統足夠優秀的話,垂直和水平精度也可以做到1cm至10cm的范圍,甚至在有的勘測研究中已經達到毫米級的精度。
但要想做到這樣的精度表現,必須得用到專業的無人機,搭載正確的傳感器和鏡頭,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大像素。同一像素的兩臺機器在不同尺寸的傳感器和鏡頭下,也會生成不同的圖像質量和精度。
除了直接獲得的數據外,勘測任務往往還要做好航線規劃,并對數據做一定的后期處理才能達到最優的精度。比如在攝影測繪中,如果有了優秀的航線規劃,就可以借助重疊圖像做出更好的錯誤修正,激光雷達中的直接地理參照也是如此,因此專用于航測的無人機通常都會配套對應的解算軟件。鑒于攝影測繪已經提供了易于理解的地圖和模型,即便沒有太多專業知識的用戶也可以完成測繪。而激光雷達已經捕獲了更多的深度信息,所以在后期處理的時間上要更短一點。
在不同的地形上,兩者的精度上也有差異。比如在植被覆蓋密集的地形上,攝像頭無法穿透茂密的枝葉。而激光雷達的脈沖雖然也無法穿透枝葉,卻可以穿過枝葉間的間隙達到地面,所以激光雷達更適合用于打造僅包含高程數據的數字表面模型(DSM)。
其次是在還原度上,攝影測繪提供了正射影像、點云和材質網格,在高精度下更容易實現鑒別和測量的功能。而激光雷達雖然給出了同樣精確的點云圖,然而其提供的數據往往只能用于形狀輪廓,無法提供具體的細節。盡管可以用RGB數據為激光雷達數據上色貼圖,但這涉及到的工作量過于龐大,因此在城市三維建模等應用中并不適用。
結語
其實市面上也有不少攝像頭與激光雷達結合的方案,比如大疆的禪思L1。這臺近10萬的機器集成了大疆旗下Livox的激光雷達,測量距離可以達到450米,而且還支持實時點云顯示。但承載這臺強大系統的依舊只是輕量級的無人機,因此續航和覆蓋范圍不能堪稱優秀,禪思L1的單架次作業面積僅有2平方公里。
單從應用角度來看,開闊區域或對色彩材質要求較高的勘測任務更適合攝影測繪,比如開闊的礦場、倉儲規劃和3D城市建模;而在植被密集或遮擋較多的場合,比如森林火災評估和軌道檢測,則更適合激光雷達大展身手。
聲明:本文由電子發燒友原創,轉載請注明以上來源。如需入群交流,請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訪需求,請發郵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編輯:jq
-
攝像頭
+關注
關注
61文章
4947瀏覽量
97577 -
無人機
+關注
關注
230文章
10694瀏覽量
185312 -
激光雷達
+關注
關注
971文章
4181瀏覽量
191792
原文標題:攝像頭還是激光雷達,無人機勘測的“選擇困難癥”
文章出處:【微信號:elecfans,微信公眾號:電子發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10000Hz!超高頻激光雷達助力無人機避障
鐳神智能 MS09 超遠距低空管控反無人機探測激光雷達:為低空經濟筑牢安全防線

京瓷發布全球首款“攝像頭-激光雷達”融合傳感器
激光雷達+攝像頭融合傳感器,有沒有搞頭?

激光雷達技術或可助力防御無人機

激光雷達技術的基于深度學習的進步
激光雷達在無人機中的應用實例
激光雷達技術的發展趨勢
鐳神智能激光雷達低空無人機目標追蹤光電系統:筑牢機場低空安防屏障

智能化升級:機載無人機攝像頭如何自動識別目標?

揭秘!機載無人機攝像頭的黑科技:從偵察到打擊的全能之眼

評論